潍坊麓台书院曾经科第蝉联

老年生活报 2020-06-17 08:48 大字

[摘要]文化

浮烟山,又称程符山,离潍县古城 (今潍坊市潍城市区)12公里。

在山上刀斧神工的自然美景中,东麓有一处高约7米、面积约400平方米,名叫麓台的地方,有山上“七泉”中最大的“补生泉”。此处,古来就是文人、学士读经治学的风水宝地。

据《九域志》载:从西汉起,麓台开始修社、兴学。被汉武帝封为平津侯的公孙弘,年轻时就曾在此牧猪、读书。

公孙弘(公元前200年-前121年),字季,齐郡菑川国剧城(今寿光纪台)人。少年无钱读书,长大后为狱吏,因目不识丁,终出差错,从此立志学习,上浮烟山潜心攻读,直到四十岁,成为著名的饱学之士。汉武帝建元元年,60岁时被征为博士,出使匈奴。后历任左内史、晋升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元朔六年(前123年)擢升丞相。当时,他积极倡导儒学,首次尝试开科取士,创办东阁学士府第,并建议汉武帝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以大量培养人才。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80岁的公孙弘病故后,其灵柩归葬于早年牧猪与读书的浮烟山麓。

曾以《科场大坏疏》揭露万历十六年顺天乡试科考舞弊而震撼朝野的明万历进士高桂(1557-1629),由于屡受排斥,愤懑返乡后,接受刘应节之邀,默默无闻连续十几年主讲于麓台书院。由于他对考场弊端痛心疾首,在书院治学异常严谨,更注重把“传道”放在首位,要求生员日“三省吾身”,重礼义廉耻。每次考试均按科考严格要求,命题、封卷、监考、阅卷、复查等从不敷衍。因此,书院的生员在乡试、府试时,考试业绩显赫,科第蝉联,使麓台书院声名远播。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诏令改书院为学堂,书院遂告结束。 张起

新闻推荐

一个工业园区的动能转换之路

□本报记者孙希明刘伟门锁生锈,杂草丛生。在寿光市田柳镇建筑建造新材料产业园内,两家小化工厂多年来一直处...

寿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寿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