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发展大棚,为何只剩西辛庄 该村从8个棚发展到340个,产业越做越大

农村大众报 2020-06-08 14:09 大字

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的西辛庄村,在周边四五十个村庄中很有名。“这个村有名,是因为村民很忙,挣钱很多。”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国说。村民忙,是因为这个746口人的村,建起了340个大棚种蔬菜、葡萄和甜瓜。村民在大棚里一年到头地忙着,蔬菜和瓜果为他们换来了让其他村村民羡慕的收入。

邻村人在羡慕着西辛庄的同时,不断有人说出这样的话来:如果当时我们也坚持下来,我们说不定也有同样高的收入。

1996年,当地政府号召调整种植结构。这一年,西辛庄村和周边四五十个村,都由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建起大棚种蔬菜,西辛庄当年建了8个。早期的大棚保温效果不好,管理经验又不足,大棚里种下的黄瓜和西红柿没卖几个钱。

第二年夏天,在雨淋日晒中,大棚墙体严重倒塌。大棚不挣钱,墙体又塌了,没有人想再继续种大棚菜。西辛庄村的党员干部为了是否继续种大棚菜,凑在了一起。他们商量的结果是:建大棚花了钱,钱没挣回来菜就不种了,太亏;万事开头难,头已经开了,就要走下去。他们这年秋天从寿光请来技术员,这个技术员在村里一呆就是8年。8年时间,村民该学的东西都学会了,全村的蔬菜大棚也发展到150多个。

蔬菜大棚是村民在自家地里建起来的,有村民想建大棚,自家却没有足够大的地块。2014年,西辛庄村通过调地和流转的办法,拿出200亩地集中连片又建起150个大棚。为了节省费用,村里统一建墙体,统一采购建棚材料。近几年,为了增加种植品种和错开上市时间,村民又建起了40个大型弓棚。

为了给村民提供服务,西辛庄村2007年成立了合作社。赵福国说:“合作社是村党支部领办的,挣了钱也用在全村人身上。”

合作社为村员提供种苗、化肥、农药以及技术服务。“我们直接与供应商谈,不但价格低,质量也有保证。”赵福国说。村民收了菜,合作社帮助联系超市,村头也建起蔬菜市场,村民这些年没有为卖菜发过愁。

种大棚菜,让西辛庄村民富了。“虽然价格有高有低,总体算下来,一个大棚一年能收入六七万元。”赵福国说。从2017年开始,合作社引导村民种植效益更高的葡萄、甜瓜等。靠大棚,一年能挣回多少钱,村里没有一家一户统计过,但有一个数字,很有说服力:2019年,仅合作社转到村民卡上的钱,就超过2000万元。

新闻推荐

寿光市纪委监委机关公开选调(聘)工作人员公告

为进一步加强工作力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按照《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研究,寿光市纪委监...

寿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