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链联动”引领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

潍坊日报 2020-06-01 07:57 大字

◎孙建松

编者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其中潍坊市的寿光市作为“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的地方”受到通报表扬,享受相关激励措施。近年来,潍坊市深化农产品流通改革,深入推进电商进农村等重点工程,在打造农产品流通新模式中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为激励全市上下再接再厉,破解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瓶颈,推动农村电商提档升级,促进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本报特邀专家学者围绕农产品现代流通渠道创新,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等问题进行探讨,现将有关文章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以现代高新技术为基础,采取现代组织方式,搭建服务农产品全球流通的重要平台,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难题。渠道是农产品流通的血脉。渠道为王、终端制胜。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应夯实供应链、厚植生态链、赋能价值链、完善服务链“四链联动”,创新渠道模式,这既是加快建设“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激活消费潜力的重要途径。

提升组织化一体化水平,夯实分工合作的供应链

市委书记惠新安在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暨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上要求,“要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种业创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上奋力突破,重点招引、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是供应链的核心。潍坊“三个模式”的精髓,就是抓住龙头带动,提高流通组织化水平,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要把供应链管理作为提高组织化水平的关键来抓,着力打通农产品市场体系中“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促进农产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融合。一要提升“公司+农户”“基地+农户”“支部+农户”等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组织农产品收购、储藏、加工配送、运输和销售,理顺利益关系和分配,形成分工合作高效运转的供应链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推广潍百集团建设中百大厨房的经验,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向上游种植、养殖、加工环节拓展延伸,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各具特色“新六产”、特色产业小镇、农业综合体。三要对中国邮政、顺丰速递等进军农村交通物流市场的物流企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优先予以扶持,降低物流总体成本。

发展新零售多业态,厚植良性循环的生态链

鼓励大中小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各自优势,细分终端市场,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需求。一是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产地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扩大市场份额。二是改造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等农产品零售终端,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络。三要鼓励联运公司“山东汇生活”、大润发淘鲜达等生鲜平台,以及小区业主团购、物业代购等新业态,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等模式。疫情期间,潍坊市区各居民小区业主自发的团购群异常火爆,引发了一场“团菜”热潮,显示出移动终端的营销威力。四要鼓励扶持农村电商自营直销。继续抓好电商创业培训,提高农村淘宝覆盖面。近来,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异军突起,带货主播、网红经济为农产品营销开辟了新途径。在抖音直播,寿光市开心农场的开心姐,粉丝达42万,一天售出西红柿苗700多单。今年菜博会期间,寿光市10个乡镇长联袂出镜,每人推荐一种特产,以镇长代言、现场展示、达人品尝等形式推广寿光蔬菜品牌。要重视“新媒体”营销力度,打造本土“网红”大咖、带货主播群体,为农产品流通插上电商翅膀。

提高附加值知名度,赋能品牌文化价值链

市委书记惠新安在一次调研时发现,合作社配套企业生产的蔬菜包装箱,无品牌,无产地,无联系方式,一箱优质蔬菜的价值在单次消费之后荡然无存,毫无增值服务和二次消费潜力。要落实好农业农村部推行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补齐价值链短板,放大品牌效应。一要进一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完善品牌要素标识。二要加强优质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支持农业企业在国内外平台设立推介、宣传和销售窗口,大力推介特优农产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各类博览会,增强本地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相关部门给予适当补贴。各级宣传媒体平台设立农产品公益宣传频道,宣传推介潍坊市优质农产品。三要讲好农产品故事赋予文化内涵。寒亭“小乐西瓜”创始人宋会灵,注重从文化层面上扩展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价值。2016年,推出原创绘本《小乐故事》,通过田园风格的画面和娓娓道来的讲述,提醒消费者树立正确饮食理念,受到粉丝追捧。同时,以西瓜种养为主线,配套发展休闲观光、游乐采摘、研学旅行等项目,实现农业二次增收,规模效益保持快速增长。

加快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完善软硬兼备的服务链

日韩等国农产品流通,一般采取以农户经营和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枢纽,社区集贸市场、连锁超市及门市等为销售终端,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他们的批发市场定位为公益性设施,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而我国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多采用市场化建设运营,增加了流通成本。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农产品流通公共服务供给,降税减负,优化服务,为构建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提供保障。一要明确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公益属性。采取专项补助、政府参股、收购等优惠措施,在主产地新建、改造一批现代化农产品流通设施。二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完善标准化交易专区、集配中心、冷藏冷冻、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三要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完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四是完善信息发布、市场监测与预警机制。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建立公益性收集、整理、发布平台,实时采集、发布加工运输、仓储、加工、配送、车辆调度等方面的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作者单位:寒亭区委党校)

新闻推荐

打造特色县域职业教育

◤近年来,寿光市在招才引智工作中,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和本地大中专学校的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校园+田园”“校园+企业...

寿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寿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