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 做起“大棚人”
从建筑行业一头扎进从未涉足过的蔬菜种植业,在大家的不理解中,他成立了合作社。种植的一批批蔬菜喜获丰收,将蔬菜种植做得有声有色,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不忘帮助辖区贫困户,疫情防控期间向贫困户赠送蔬菜,同时吸纳贫困户到合作社工作,增加收入。“我当年转行种植蔬菜,可能是因为兴趣,但这些年一路风雨走来,我对种植蔬菜有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未来的蔬菜种植发展还有很多规划。”今年42岁的于伟忠说。
干工程小有成绩时对种大棚又感兴趣
黝黑的皮肤,利索的平头,发丝间夹杂的白发非常显眼。4月1日,在寒亭区一家生态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于伟忠正在大棚内查看蔬菜的长势和采摘情况。在与菜农的交流中,他询问的问题、给出的建议都非常专业,不知道他从业经历的人,压根不会想到这么懂农业的人会是半路“出家”。
忙完手里的活,于伟忠告诉记者,在成立种植合作社之前,他一直从事的是建筑工程配套工作。2014年,他在寿光某建筑公司干工程期间,建筑工地周围都是蔬菜温室大棚。出于好奇,他经常去温室大棚里参观,不知不觉中对蔬菜种植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并结交了一部分大棚种植户朋友。2015年,他有了回老家投资农业的想法,那年他37岁,带领的工程队在“圈里”已经小有成绩,家人得知他的想法后,都非常不理解。
“一个农村娃经过多年的打拼,好不容易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结果又要回农村来种地,大家都觉着我‘疯了’。”虽然生在农村,但他从小农活干得并不多,种菜对于伟忠来说,更是一个陌生的行业。带着忐忑和憧憬,他回到老家寒亭,在杨家埠旅游开发区地方寺社区后楼村流转了120亩土地,开始建设大棚种菜,“因为不知道菜能不能种成,也没敢一下子就放弃原来的建筑行业,就这么一边干着工程,一边摸索着建棚、种菜,摸爬滚打了3年后,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种植上。”于伟忠说。
第一批水果黄瓜丰收五彩椒出口到俄罗斯
于伟忠告诉记者,2015年左右,寒亭那一片搞大棚蔬菜种植的人很少,也没经验可借鉴,多亏了寿光朋友的帮忙,他才摸着石头过河,找工人建起了2个大棚。因为不了解,关于大棚的地基、高度、宽度等都不太符合标准,虽然后来拆了又重建,但大棚建好的那一天,他心里还是非常激动。种菜没有经验,就去寿光学习,同时聘请技术员来棚里指导,那时候他没有钱,请不起全职技术员,只能跟人家商量一周来几次,他包车费。“2015年底我建的大棚,2016年和2017年是投产的两年,那两年也是最难的时候,但好在都克服了。”于伟忠说。
在于伟忠的种植基地里,有两间小屋,是当年建第一批大棚时一起盖的,从小屋建好至今,他就一直住在这里。最初是为了方便安排基地的工作和查看棚内蔬菜的情况,后来慢慢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刚种菜的头几年,棚里的浇灌、放风等很多操作都是靠人工进行,棚里离不开人,尤其是遇到天气比较恶劣的时候,我担心大棚是否牢固,棚里的蔬菜能不能受得住。住在这里能随时观察棚里的情况,不然回家也不放心。”于伟忠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棚里的第一茬水果黄瓜顺利进入了采摘期,“我记得非常清楚,两个棚一共种植了2万2千株黄瓜,第一茬就摘了1万多斤,那时候收购价平均在3元/斤。”于伟忠表示,第一年的成功增加了他搞农业种植的信心。2017年他种植的五彩椒由于质量优、果型好,达到了绿色标准,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后来他又开始种植羊角蜜、戴安娜西红柿等品种,这些品种品质很好,但因为对甜熟度的要求很高,不太适合出口,2019年下半年,他又注册了一个品牌商标,专门用于内销。
疫情期间收菜赠菜致力于帮扶贫困户
疫情防控期间,在得知周边农户、合作社种植的蔬菜出现滞销的情况后,于伟忠和区里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在各部门的帮助下,梳理了农户们滞销的蔬菜品种,运用基地的配送系统,主动收购农户们的蔬菜,通过分拣包装后,为疫情期间居家的市民提供上门送菜服务,同时为辖区内贫困户免费赠送了一批爱心蔬菜。于伟忠表示,现在疫情防控稳定了,每天送菜量从原来的700多套下降到了100多套,不过这个时期也给他提供了一些发展思路,他们准备在“五一”前后推出自己的三款套菜。
作为一名党员,于伟忠现如今已小有成绩,温室大棚做得风生水起,但他并没有骄傲,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信念,那就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产业兴,则民富”,于伟忠深知这一点。但他没有基层工作经历,怎样才能让村民脱贫,更快走上致富路成了他心里解不开的结。为了找到开展扶贫工作的思路,他及时对接了管委会的领导,在管委会的帮助下,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对农村现状深入剖析,确定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路子。
于伟忠低价向管委会出售一座温室大棚,借助合作社的生产场所和设备等进行蔬菜种植,而大棚租赁费,全部用于继续享受扶贫政策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这样,合作社每年可为杨家埠旅游开发区增加收入6.3万元,所得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工作,保证贫困户不新增、不返贫,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我们优先吸纳贫困户来合作社打工,这样一来,还可以帮助他们增加部分收入。”于伟忠说,他希望能用一己之力,帮助辖区内的贫困户实现真正脱贫。
文/图本报记者窦圆娜
新闻推荐
移风易俗 乱坟岗“变”小花园 寿光、昌邑等县市区积极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成效初现
围绕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有效保障供给需求,市民政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力保障公...
寿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寿光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