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袋子”“菜篮子”满满的稳稳的!

青岛早报 2020-03-03 06:09 大字

[摘要]岛城蔬菜供应量足价稳,大商超网上食品配送、小门店变身生鲜“中转站”……

3月1日,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统筹抓好服务业疫情防控和有序开业复工的通知,要求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做好服务业开业复工工作。如今,经济发展正逐渐步入正轨,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看到医护工作者们冲在战斗最前沿,器材生产商们加班加点保障防疫物资供应……我们见证了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防疫力量。需要说明的是,在这场战“疫”中,还有一股后勤力量尤其不容忽视:疫情就是命令,保障就是责任,保证米面、蔬果等生活物资的稳定供应,让市民的生活更有安全感。在这场战“疫”中,青岛用“丰菜足食”暖出城市生活温度。

量足价稳 菜篮充实心不慌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位市民的心,特殊时期,米面、蔬果、海鲜等市民餐桌上的食品早已不能简单视之为一道道佳肴,他们更是市民生活秩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象征。

为稳住市民的心,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早在2月1日,青岛市商务局就联合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 《保供稳价倡议书》。倡议全市相关行业经营者,积极拓展货源,满足市场供应,保障市民的正常生活需求,杜绝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行为,不出现不明码标价、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全面做好全市疫情防控期间保供稳价工作。

《保供稳价倡议书》发布已然过去了1个月。这段时间岛城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自疫情发生以来,除到批发端、零售端、储备端、供给端等实地探访外,记者还梳理了市商务局每天所发布的市场监测信息。

数据显示,在“菜篮子”商品投放方面,截至3月2日,青岛市“菜篮子”商品储备累计投放18262吨,其中,蔬菜15537吨,冻猪肉2725吨。批发端方面,2月1日,青岛市抚顺路、华中、城阳三大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为1281吨,到3月2日,三大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达到了1913吨;2月1日当天青岛市蔬菜的批发均价为5.14元/公斤,到3月2日,价格则降为3.9元/公斤;2月1日,青岛市蔬菜零售均价为9.15元/公斤,到3月2日,价格则降为8.2元/公斤。

无疑,持续走“上坡路”的蔬菜供给,以及持续走“下坡路”的蔬菜价格,为岛城市民“菜篮子”减负的同时,也为战胜疫情提供了一股稳定的后勤力量。

全民动员 百姓吃上放心菜

夜晚最低零下2摄氏度的批发市场内,一辆辆大卡车满载着来自青岛市内外的蔬菜陆续驶入。与往日人群熙攘的景象不同,疫情发生以来,青岛各大蔬菜批发市场成为企业、单位集中采购的“保供第一战场”。

每晚7时,利客来生鲜团队的采购员苟涛就开始了一天的“战斗”,城阳区蔬菜批发市场就是他的“战场”。从大年初二以来,公司和这个市场成为他两点一线生活的全部,这是苟涛从业十几年来的头一次。他的孩子可能并不理解这个春节为什么见不到爸爸,“在这个时候,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我对抗击疫情所做的贡献。 ”苟涛这样说。

像苟涛这样,奋战在保供一线的“后勤大军”还有很多。 “大年初三我去寿光进了六七万斤货,初五开市短短三四个小时就卖出了三分之二。”据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商户綦甲波介绍,自己10多年前就扎根到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见惯了“大风大浪”,疫情来临时,他与商场内的诸多商户一起,肩负起蔬菜保供的重任。

这场疫情,同样使得社区团购这一全新的保供模式崭露头角。提前一天在线上下单,第二天就能在社区内自提,通过嫁接“新零售”,润青芝超市一淘心选自提点店主刘丽华把自家的社区超市变成了生鲜“中转站”。在刘丽华的自提点,记者看到,面积不大的超市内,除超市原有的各类待销商品,其门口处就是刚刚到货不久的各种蔬菜、水果以及鸡蛋等商品。在内部一个货架上,则摆放着写有不同名字的,打包好的生鲜产品。“其实,我这里就是个‘中转站’,大家通过小程序下单,经平台配货,第二天一早平台送货员就会送到我店里。 ”刘丽华笑道。

这些 “后勤大军”从不同的工作岗位,奔赴不同的产区、基地、批发市场,确保每天都能把新鲜蔬菜送上千家万户的餐桌……疫情还在持续,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利客来、利群、盒马鲜生等商贸流通企业千方百计地加大供应力度和供应频次。岛城商务系统和市民齐心走出战“疫”保供的新路子,守好全市的菜篮子。

全面覆盖 蔬菜配送进村里

黄山社区,是位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依山傍海的一个美丽村落,这里常住的村民有1090人,离村里最近的一个大超市,是30多公里开外的购物广场。

2月5日,一辆驶入黄山村的 “菜篮子”工程惠民直通车,将一大车新鲜蔬菜从产地直接拉入社区,启动了疫情期间青岛市区远郊社区的蔬菜配送工作。2000多斤新鲜蔬菜,都按照用户的订购打好了独立包装,发放到村民手里。菜花2.8元1斤,芹菜2.5元1斤,紫洋葱2.8元1斤……这些蔬菜不但新鲜,还比市场价格便宜不少。

以最优惠的价格将蔬菜从田间地头直接运送到偏远郊区村民餐桌,一辆辆惠民直通车运送的不仅仅是蔬菜,更是心系偏远郊区市民 “菜篮子”的一份责任。

线下,“菜篮子”延伸到远郊村落,线上,商贸企业“无接触配送”成为疫情期间的一道特殊风景线。

在青岛有着5家门店的盒马鲜生,覆盖人口超过100万,自春节起,该企业启动紧急预案,从采购端、配送端、市场投放端全链条入手,为青岛居民“菜篮子”不间断“加油”。盒马鲜生配送员有个统一称号——“小马哥”。近来,一个个“小马哥”“全副武装”奔走在青岛大街小巷。“我们目前有近200位‘小马哥’负责订单配送。为保障用户和‘小马哥’的安全,盒马APP开通‘无接触配送’服务。用户可以将送货地点约在小区物业门口、包裹暂存处、家门口等,接到‘小马哥’送达电话后,用户可到约定地点取货。 ”青岛盒马物流负责人郭晓霆介绍。

据悉,目前,针对疫情特点,市商务局打造“网上菜市场”,推动无接触采购。自2月1日以来,越来越多的商超和物流配送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京东、盒马、顺丰、美团等企业发布无接触配送联合倡议书,主动加入到“无接触配送服务”行动中,形成了“移动的菜市场”。岛城“菜篮子”等生活必需品通过网上配送和进社区集中配送活动,基本覆盖了整个城区。

特色供给 进口商品送上门

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小区周边的社区门店也有新变化。 “我们前期调研发现,青岛总共有4000多个小区。 2月15日起,我们陆续启动与第一批共1000家社区门店的合作,之后,我们将陆续增加合作门店,为岛城居民打造进口商品‘1分钟购物圈’。 ”据色拉新零售负责人李栋介绍,疫情当下,该公司紧急启动应急模式,调动驻日本海外公司,筹备多批次多品类包含日本药妆、保健品、食品及日用品等商品,于2月15日开始陆续上线供应。把进口商品送到消费者家门口,疫情期间,全新的服务模式为李栋开拓了新市场。

与色拉新零售情况相似,为保障国内居民的生活需求,岛城外贸企业澳佳优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紧急采购了6000余件母婴及日用品。在得知国内防疫物资短缺的情况后,截至2月底,澳佳优选已进口各种防疫物资150余万件。在此期间,通过各方不懈努力,短时间内完成从澳洲到达青岛的空海联运线路,保证了澳洲进口青岛的畅通道路,为市场需求和流通做出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抗击疫情形势下青岛市餐饮服务安全保障难题,近日,青岛市商业联合会、青岛市餐饮行业协会还共同开展了安全餐饮进万家工程。将在全市范围内设立200个安全餐饮进万家新零售点和社区驿站,与政府菜篮子工程对接,推动半成品入户。 “在商务、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我们以保供应、保民生、促发展为战‘疫’宗旨,合法经营、安全生产、亲情服务,为百姓提供安全餐饮产品,共同为夺取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做出贡献。 ”一位即将加入此项活动的企业负责人这样说。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衣涛 通讯员 赵伟

新闻推荐

北京银行潍坊分行为防疫相关企业开通绿色审批通道

本报讯(记者宋文娟)近日,北京银行潍坊分行为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紧急办理了短期信贷业务人民币2.5亿元,满足...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