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农甘做“田秀才”立足家门“找光阴” 乡村振兴战略浸润红古的一个剪影
大棚蔬菜种植张旭永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安希荣柴希中张旭永
红古区花庄镇北山台上的138亩撂荒地,伴随着利兴元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社的成立,睡醒了。
12月19日,记者在料峭寒风中,看到这片沉寂多年的土地,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建设景象——26座高效二代日光温室和高架大棚拔地而起,虽然尚未全部完成,但已蔚然成了气候。
在现场忙碌的北山村村委会主任李永江深有感慨:“土地上,发不了财,但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守住土地心不空,守住土地根就在。”
仿佛寒冬里透出的一缕春消息,让人心头为之一暖:土地,再次让农民看到了希望!
打工者“回心转意”撂荒地重现生机
现在,就让我们从火热的建设场景中收回目光,了解一下我们脚下的这块台地——红古区47个山台地之一的北山台,去探寻这块山台地的底细,以及北山村这座村庄的坎坷身世。
1985年之前,花庄镇北山村的百余户人家还在距新址26公里之远的深山里头。
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摔八瓣,世世代代,闭塞而贫穷的村民们山旱田里打滚儿,一年到头,粮食收成人均不到300斤,现金收入人均不到100元钱。
后来,赶上了政府惠民政策,北山村从深山里头迁了出来,安家在北山台下。一溜四个村民小组把这座山台半包围了,山台地下落脚跟,山台地上种粮食。
苦累了穷怕了的众村民,一下子呼吸到山外世界的新鲜空气,登时守不住老传统,逐渐组成农民工大军外出务工,完全寄望于这个“来钱快”的打工“钱途”,再也不愿意往这消磨了岁月的黄土地上瞅一眼。
地撂荒了,庄稼人心里总是不踏实。该村村民李永江,多少年在外奔波,“也没见得挣来多少叫人晃眼睛的金元宝”。回心转意,两年前,他决意回村务劳农田,问这黄土地要“明天”。
今年7月,村民选举李永江当村委会主任。大伙看中的就是他走南闯北的经验和不服输的劲头。
履任后的李永江与同样有着市场打拼经历的村支书苏文征、村民把祖鹏等4个人一商议,成立兰州市红古区利兴元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归农”谋发展,发展壮大夯实村集体经济。
利兴元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瞅准的还是“菜篮子”。
红古区是种植高原夏菜的绝佳胜地。这里纬度适中,日照充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促使这里陆地平栽种出来的普通蔬菜,吃一口就满溢出阳光的味道。曾经产出的甘蓝、白菜畅销东南沿海城市,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时鲜佳品。
眼瞅着138亩撂荒地上呼啦啦长出的温室和大棚,这位年逾“知天命”的庄稼人李永江难掩兴奋:“菜还没种呢,单子就被山东寿光的老板抢着预订了。”
据了解,像李永江这样“回归土地”的致富能手还有不少。红古区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截至目前,该区共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6家,区级示范合作社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归农甘做“田秀才”守着土地要“明天”
同样是花庄镇的另一个村子——柳家村,则是另一番景象。
作为红古区蔬菜种植基地之一的柳家村,温室大棚鳞次栉比。
何以如此?柳家村村主任柳荣庆给出了答案:还是源于“见过世面”的归农者的示范引领。
有人曾算过一笔账:如果在大棚种上陇椒、番瓜、西红柿等,旺销的一年,一棚蔬菜的收入三五万元,按一户人家两三个棚计算,刨去成本,每户有四五万元的进账。当个“田秀才”,胜过“打工仔”,还有个好处是能守在老婆娃娃身边,优哉游哉。
点燃激情的庄户人,在最初的“种植革命”中,自发建设了80余座一二代温棚。
找准了路子,尝到了甜头,这还远远不够。如何进一步种出希望,鼓起腰包,关键还得靠“变花样”种田务农。
为把种植蔬菜的先进经验学到手,一个多月前,花庄镇组织该镇的“田秀才”,分两拨赴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地、贸易集散市场,实地学习田地里种植的“葵花宝典”、市场营销的“羊皮卷”。
两批次100余人取经的收获是,按深耕拌和农家肥种植的红古彩椒、西红柿等,有望走进一线城市的高档酒店,进入高端市场。
学习回来,柳家村迫不及待地新建了3座新型日光温室大棚,想抢先试种一茬叫响市场的“养生菜”。
记者参观了柳家村新型日光温室大棚。放眼看,墙基有10米厚;进棚试,室内恒温35度。这里虽然是水浇地,按照寿光方面开出的良方,还是要施用滴灌措施。据测算,每亩地底肥施足农家肥50方,西红柿秧苗生长可达到“九层宝塔”。
柳荣庆介绍说,为保证所有的果实一般大,西红柿秧苗控制在6层就够了,柿秧挂果后还要疏果。不能让它过度生长,如果透支生产,其实就是拔苗助长,过犹不及。
看到柳家村村民求新求变的那份热情,记者似乎看到红古作为兰州市“菜篮子”的广阔发展前景。来自该区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该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99万亩、产量达到23.31万吨。
记住浓浓“乡愁”土地慷慨回馈
高效利用土地,一直是农业发展不变的话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在甘肃省蓬勃开展的“三变”改革,其核心就是优化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曾跑过多年运输的青土坡村党总支书记祁复忠一语中的:“家乡的发展,唤回了外出务工的壮劳力。他们,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也是一个以种植高原夏菜闻名的村子。但在“三变”改革中,则改出来一个旅游“打卡地”。
这座村庄因地制宜,实施青土坡村田园综合体、民宿休闲广场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新建高标准民宿农家乐10户,打造七彩花海观光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和创意农业体验区。美丽乡村青土坡村,跃升为休闲观光、果蔬采摘、农事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基地,一下子叫响了乡村旅游品牌。今年超过10万人次的游客畅游乡村,记住了这浓浓的“乡愁”。
距离北山台约摸10公里远的红古镇薛家台,这两年种植代为茶饮的高原皇菊。每年10月间,“菊花台”上游客多,不少市民把这座山台地视为周末近郊游的目的地,举家前来游玩观光,赋予了这座山台上蓬勃的旅游活力。这座山台地上,“三变改革”的势头正旺,家家户户以原本撂荒的土地做股本,加入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当股东,期待来年的分红收入。
逐渐兴起的乡村旅游,让更多的农民选择在“家门口”打工,或者干脆自己当上了“老板”。祁复忠自豪地告诉记者:“如今青土坡村没有一个外出务工人员!全村60%的农户种植蔬菜,10%的人员就近在蔬菜公司上班。加上旅游收入,每户年均收入能够达到五六万元。”
红古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国禄介绍说,通过“三变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归土地,依靠土特产业,形成引领发展、齐奔富裕的良好发展态势。尤其是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提出在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为农民群众吃上“定心丸”。红古区以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呼之欲出。
新闻推荐
潍坊好人刷票? 可能是诈骗 市文明办提醒候选人不要上当,并强调投票规则明文禁止技术性舞弊
潍坊好人候选人张子新最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可以帮忙“刷票”,刷到前五名只需付2500元,他觉得这很可能是诈骗...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