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助力脱贫解困

大众日报 2019-12-20 10:18 大字

12月11日,寿光市文家街道北马村的宋玉芳正在帮助贫困户赵永德清理卫生,赵永德高兴地说:“我身体不好,很多家务做不了,没想到现在有专人帮我收拾卫生了。”赵永德是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今年89岁了,单身无子女,体弱多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急需有人长年照顾。文家街道扶贫专岗成立后,本村68岁的宋玉芳报名与其结对帮助,宋玉芳的丈夫长年卧床,虽然有三个女儿照应,但仍属于支出型贫困,也是享受政策的贫困户,家门口的专岗,解决了宋玉芳无法外出打工的难题,经村委考察,试用一周后,正式签订用工协议。北马村正是文家街道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设立扶贫专岗,实现脱贫与解困相结合的一个缩影。

文家街道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74户,其中享受政策的贫困户297户。这些享受政策的贫困户,相当一部分年老体弱,没有劳动能力,有些户没有子女,缺少照顾,虽有帮扶责任人及村两委时常照看,但是生活中的琐碎事情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为此,文家街道结合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各村村情,推出了扶贫专岗,建立起脱贫解困长效机制,目前已初见成效。

截至目前,文家街道探索了三种模式的扶贫专岗,一是帮扶型专岗。如北马村,贫困户照料贫困户,宋玉芳为3户贫困户提供洗衣做饭、居家照料、卫生清理、代缴代购、传达信息等简单服务,本人也享受每月300元专岗工作,有效地贴补了家庭收入。二是督促型专岗。如韩家村有14户享受政策贫困户,其中光棍就有11户,多年来形成不良生活习惯,一旦缺少帮扶责任人与村干部的督促,家里卫生经常出现反弹,韩家村从贫困户中选出两名专岗人员,每人负责6户,平均每3天入户督促一次,按照卫生保持情况进行计分,定期通过爱心驿站发放一定的生活物资,以此激励贫困户自己动手,清洁家园。三是公益型专岗。这种模式主要针对虽有一定劳动能力,但人均收入较低,不能稳定脱贫的贫困户。如桑家村的贫困户季红梅,具有弱劳动能力,村里为其安排公益岗,划出指定的路段和区域,由其进行保洁和树木养护,每月补贴300元,实现村委与贫困户双赢局面。

在实际操作中,文家街道采用的是“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岗位人数,目前已确定7个村15人,具体流程是村委按需提报申请,党委审批同意后,村两委召集贫困户进行表决,公示无异议后,签订上岗协议书。

扶贫岗的建立,解决了帮扶责任人管不到,村干部靠不上的难题。八里村帮扶责任人程谋花说:“有了扶贫专岗,包靠干部感觉压力小了很多。”扶贫专岗从本村产生,贫困户之间进行帮扶照料,大到求医问药,小到跑腿买菜,家长里短,都有人问有人管,同时一定程度上了纾解了贫困户,尤其是孤寡老人孤独、苦闷的心理。文家街道履岗人员全部为享受政策贫困户,上岗后按照季度领取岗位补贴,基础工资300元,根据服务对象多少及劳动量大小确定浮动补贴数额,督促型专岗和公益型专岗的确立,实现了扶贫与扶志的结合,贫困户家中的卫生,不再单纯依靠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打扫督促,而是由户里主动保持,减少了扶贫工作量,扶贫“养懒汉”的声音减少了,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新闻推荐

“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转型,新教育理念开花结果 寿光: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本报记者石如宽戴玉亮本报通讯员隋艳玲学校门口墙壁上的“寿光市圣城小学”7个字,由刘承志书写。写这几个字时,...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