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东斟灌村菜农实现轻松种菜精准种菜 新建大棚中90%用上物联网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戴玉亮
11月9日晚7点,寿光起了大风,洛城街道东斟灌村的李宝先拿出手机,进入大棚管家软件,观看彩椒棚内情况。温度、湿度都适宜彩椒生长,大棚棉被、通风口下午已经在大棚管家上设置了关棚指令。
“往年遇到大风大雨,我们都是急着往棚里跑。现在我在家里就能从容做这些事,不用那么辛苦受累了。”李宝先说。
记者了解到,李宝先的大棚里安装着自动卷帘机、智能放风机、智能植物生长灯等装备,温度、通风、滴灌、卷帘等事项,在手机上一键就能搞定。
李宝先的大棚长260米,实种1.5万棵彩椒。每一棵彩椒都叶片肥厚、碧绿。“这是我今年用了环保酵素的效果,明显植株旺,病害少。”李宝先说。
今年5月,李宝先首批制作了650斤环保酵素,在苗期、花期各冲施了两次。现在,他又增加了生产量,制作了2000斤,准备在果实膨大期使用。
在东斟灌村村北的旧棚改造区,新崛起了一批长达300米的大棚。各家各户都在按自家的建设进度推进。有的在上大棚棉被,有的在安装大棚放风机,有的在安装滴灌设备,有的在安装智能化喷药机等。
在李义海的大棚里,来自洛城街道屯西村的葛树真正带领专业团队安装了智能放风机。一会儿工夫,葛树真就教会了李义海用手机放风。只见李义海点几下手机屏幕,头顶上的大棚放风口缓缓打开。“这套设备花了1万多元,但是很值。”李义海说。
在“80后”李学明的大棚上,有一支专业上棉被施工队伍,一条条黑色的棉被如一条条长龙在棚面蜿蜒开来。
据介绍,这种新式棉被轻便保暖,防雨防雪。“这种棉被,300米长的大棚要投资15万元,但村里有三分之二的大棚已更换了新棉被。”东斟灌村主任李春祥说。
村民李志国的大棚,安装了新型的“摇头鹰”自动喷雾机。“现在打药都不用管了,打开机器,一会儿工夫就打完了。”李志国说。
在东斟灌村的大棚里转转,看到处处是自动化装备。据介绍,今年东斟灌村新建300米长的高标准大棚44个,投资3000万元,现代化农业设施投资的比例越来越高。
“智能化已成为我村蔬菜大棚的发展方向。数字温控、智能雾化、水肥一体等物联网管理技术,在近两年的新建大棚中应用率已达90%,帮助新一代菜农实现了轻松种菜、精准种菜。”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说。
新闻推荐
新时代新农人新农业新动能 寿光“棚二代”“棚三代”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在寿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第一代大棚种植者的后代,被称作“棚二代”“棚三代”,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在风华...
寿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