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奔波 用镜头留住乡愁

潍坊晚报 2019-11-07 22:19 大字

65岁的农民摄影师刘忠30多年来,用一张张照片记录家乡的变化

年过花甲,仍痴迷摄影。作为一名自学成才的农民摄影师,65岁的刘忠背着相机游走在潍坊的各个村庄,执着地记录着乡村的发展变化。拍摄30余年、存片数十万张、积存资料成箱。多年来,他在《人民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1000多幅作品,自办10场主题摄影展,还获得了中宣部的摄影大奖。11月2日,记者见到了这位摄影家,听听他背后的故事。

用镜头记录乡村的变迁,自称农民摄影师

11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寿光市台头镇刘家河头村的刘忠家。今年65岁的他不见丝毫老态,身穿一件多口袋马甲,皮肤黝黑、精神矍铄。刘忠正在摆弄手中的相机,调看之前拍的照片。在他的身边,是一块块展板以及照片,上面既有农村的亮丽景色,也有人物肖像,不少照片明显带着岁月的痕迹。

“我打算挑选一些新照片,把展板整修擦拭干净,过几天把新中国成立70周年摄影展再举办一次。希望通过我的点滴努力,记录下家乡的一草一木,留住乡村记忆。”刘忠说,“十一”期间,他举办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摄影展”。

据介绍,刘忠从初春就开始策划此事,直到9月完成了选片。本次展出的不光有老照片,还有关于丰收节、菜博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内容的照片,有200余幅。展览从“十一”之前开始,先后走进了台头镇南兵村、台头镇实验小学等地。截至目前,已展出28场,并且还在持续巡展中。

9年来,刘忠已经自办了10场主题摄影展,拍摄了几十万张照片。他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照片能作为历史的佐证被人铭记,能将潍坊乡村的变迁、新旧生活的对比缓缓展现在世人眼前。刘忠时常笑称自己是一名农民摄影师,不光是指他镜头里都是农村的变迁,还因为他始终将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农民。

作品登报激发摄影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

上世纪70年代,刘忠当过民办教师,干过电影放映员,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摄影。“当时我常给单位做宣传栏、搞展览,那时候我看照片栩栩如生,觉得照片比绘画展示更美观,就想拥有一台相机。”刘忠说,1985年,他用攒下的100元钱买了一台牡丹牌120黑白相机,从此踏上了摄影之路。当年,寿光刚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相机还是个稀罕物。

“当时摄影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人们只有逢年过节才照相留念。”刘忠说,他靠着春节给人照相,几天就赚了几十元。1986年,刘忠在台头镇上有了自己的照相馆。

1991年11月,刘忠拍摄了一组“讲小康干小康奔小康”主题摄影照,辗转乘车前往潍坊日报社投稿。“在报社,我见到了不少优秀作品,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了稿。”刘忠回忆说,没想到,7天后报纸刊登了他的作品,这更坚定了他的摄影之路。刘忠喜欢采风,每到一处,他都迫不及待地拿出装备,构图、取景,寻找自己眼中最美的画面。他的镜头更多地对准农民、对准农村的变化。

听说台头镇三座楼村的百姓喝上了久违的甜水,他主动到现场抓拍村民的甜美笑容;得知北洋头村的农民木匠侯海东要首次出国干劳务,他主动为其免费照相留纪念;看到农村的一些老桥行将改造或消失,他用相机将这些时代的见证者聚焦……拍摄出许许多多精彩的画面,刘忠也不断投稿发表,向更多的人展现农村巨变。至今他先后在《人民日报》、《农村大众》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1000多幅作品。

难忘第一次办摄影展,为百名老人拍照片

2007年,台头镇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刘忠的多幅摄影作品在艺术节上展出。看到家乡人对自己摄影作品的喜爱,他萌生了办个人摄影展的想法。“以前的文化节只有书画展,没有摄影展,我将作品装裱之后展出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觉得很自豪。”刘忠说。

2010年,刘忠在探望刘家河头村一名80岁的老党员时,发现对方家境贫寒,家里连一张照片都没有。老人身体虚弱,说话时“呼哧呼哧”大喘气。刘忠心生恻隐之心,便亲自为他拍了一组照片。这位老党员不久便离世了,照片成为其亲人的情感寄托,为此其亲人还曾上门感谢刘忠。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刘忠,于是亲自给刘家河头村100多位老人拍照,有的老人身体不便,他就上门拍照,并举办了一场“农民肖像摄影展”。展览上,老人们看到自己的照片被精修后“上墙”并展出,兴奋得不得了,纷纷感谢刘忠的用心。展览结束,刘忠还向每位老人赠送了照片。

自此,受到鼓舞的刘忠开始举办个人摄影展,展览的内容从最初的人物肖像扩展到乡村故事、公益活动、产业振兴等,展出地点从最初的一个村,发展到现在的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用一张张照片讲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摄影的意义在于记录历史,有些场面我们现在不当回事,但若干年后就会成为珍贵的历史。”刘忠说出了自己摄影的初衷,他每年选取一个主题,先后举办“老党员摄影展”“老兵摄影展”“喜迎十九大”等,共计巡展百余场。

女儿受影响走上摄影路,父女合力办展览

筹备一场个人摄影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选片、编辑、制作、装裱,刘忠对每个环节都是一丝不苟,而且乐此不疲。连他的女儿刘媛都被他的热情感染了,不仅跟随父亲走上了摄影之路,还帮助父亲筹备展览。

“第一场个人主题摄影展,我将照片装裱好,做得比较精美,那时候成本就达到了1000元左右。”刘忠说,2014年,他给台头镇北洋头村高龄老人免费拍照,举行老党员摄影展,还曾在门口张贴公告,效果不错,全村300多名老人几乎都参加了。为了追求效果,他还特意用相框玻璃装裱,结果一张照片的成本接近100元,让他有些吃不消,而且拉运巡展很不方便。现在他选择用普通展板,成本不到1000元,而且可以循环展出多次。

刘忠说,他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更爱家乡日新月异的面貌,摄影展的关键是内容,只要拍摄用心,布展细心,不需要华丽的布置。现在只要有空,父女两人提前沟通好场地,就会开车拉着展板,选择好合适的场地布展,免费向村民提供精神食粮,展现家乡的变化。

30多年过去了,刘忠从一名自学成才的摄影发烧友,成为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摄影师。先后在首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暨首届潍坊国际摄影周等各大摄影展上参展并曾多次获奖。2018年,在由中宣部宣教局主办,中国文明网、中国摄影家协会承办的“最美中国人”各族群众笑脸摄影征集活动中,刘忠父女二人拍摄投送的摄影作品有6幅作品荣获优秀奖。

文/图本报记者宋树云

新闻推荐

“大职教”构建寿光全民学习新模式 职业学校毕业生被名企高薪录用

□石如宽戴玉亮报道寿光职教中心学校教师陈新业,正在校内实训大棚里为学生们上课。□本报记者石如宽戴玉亮本报...

寿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寿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