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排水渠,今年不那么慌了!”
□本报记者孙希明
8月12日上午9时许,寿光市纪台镇,台风带来的强降雨逐渐减弱。方西村菜农赵守方穿着雨衣,站在自家的大棚前,静静地瞅着排水泵往外抽水。棚东侧是条一米多宽、今年春天竣工的排水渠,他们大棚里抽出来的水均集中到这里,然后一路向北,汇入主干渠和邻近的丹河。“有了这排水渠,今年不那么慌了,要不然真是着急啊!”忆起去年的情景,赵守方颇有感慨。
赵守方种了十多年菜,酸甜苦辣都尝过,特别是去年那场罕见的内涝,让他刻骨铭心。“地里都是大棚,没一条排水沟,水进来了愣是排不出去,眼睁睁看着大棚塌了,疼人。”他说,这次超强台风“利奇马”到来前几天,村里通过大喇叭和微信群下发通知,要求群众不要出远门,在家留守防灾,同时尽量先不要栽植菜苗,以免造成更大损失。8月11日上午,随着降雨量加大和附近的弥河、丹河水位上涨,各级党组织动员他们到临近的学校暂时安置。12日一大早,赵守方和其他菜农就返回村里,抓紧启动抽水泵,展开大棚排涝。大棚里的水接近半米深,他们直接抽到排水沟里,由于当天雨下得不大,加上排水沟比较通畅,大棚水位下降得还是挺快的。
在方西村大棚区的一个显著位置,尽管有点褪色了,但一条“落实沟渠长制,提高棚间排涝能力”的大横幅依然夺目,这是去冬今春寿光市开展“四大水利工程”建设时挂上去的。记者了解到,针对去年夏天发生的洪涝灾害,寿光市痛定思痛,狠下决心,开展了以大棚易涝区排涝、农田水网疏通等“四大水利工程”为主的水利建设会战。通过开展大棚易涝区农田排涝工程建设,有效连接棚间管网、骨干管网和丹河、尧河等排水通道,做到自流与强排相结合,棚间管网自流进入骨干管网,骨干管网自流至丹河、尧河,极大提高了大棚易涝区排涝能力。
“今年的雨太大了,比去年还大,真没想到。”赵守方有点意想不到,实际上这也是许多人的感受。记者从当天早上寿光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8月10日9时至11日22时,寿光市平均降雨287.4毫米,折合降雨量6.32亿立方米,分别比去年“温比亚”平均降雨量、折合降水量多出57.9毫米和1.27亿立方米,降雨强度超过去年“温比亚”强度,本次过程降水量为寿光自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一次降水。
上午10时许,一辆小卡车驶进了方西村大棚区,车上是抽水泵、水带等排水器材。原来,这是上级为加快大棚排水,给菜农们送来的。“先不聊了,我去接货了,现在就盼望着抓紧把水排出去,栽上菜苗,这样就不愁收成了。”赵守方撂下这句话,马上投入到了抗灾自救中,那表情里是满满的信心和决心。
新闻推荐
高保振斗虎屯镇后吴村位于镇东南,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外出打工等。近年来,在村“两...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