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从哪里来? 寿光外引专家内培能手

大众日报 2018-12-28 11:14 大字

□记者戴玉亮石如宽报道寿光旺林农业总经理齐炳林在公司的大棚内管理番茄。(资料片)□本报记者石如宽戴玉亮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从哪里来?寿光市构筑人才集聚高地,外引“洋”专家,内培“土”专家,形成了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力强的乡村人才队伍。

位于寿光文家街道的山东永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作种子研发、销售以及新品种推广。从2015年至今,永盛农业已引进9名高科技人才,其中包括两名院士。永盛农业总经理梁增文说,如果没有人才引进,企业很难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

与高科技人才合作后,永盛农业在技术上实现了新突破。2016年,永盛农业与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茄果研究室主任王述彬合作。在王述彬的指导下,永盛农业采用适当加大辣椒株距的方法,来代替过去的防虫网隔离办法,收到良好效果,减少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

梁增文说:“通过与高科技人才合作,缩短了蔬菜育种时间。通过项目合作,丰富了资源,为新技术研发提供了保障。此外,专家还为公司培养了相关技术人才。”

近几年,寿光市先后出台精英人才创业计划、双百计划、蔬菜种业扶持等20多项政策,支持农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目前,在寿光农业领域,与企业合作的两院院士有9人,千人计划专家5人、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0人。

寿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葛树涛说:“从外地引进的高端人才,推动寿光农业科技的进步,带动种业研发创新,促进种植模式从传统的土壤栽培向无土栽培、水培等新型种植模式转型,促进生物防治等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畜禽粪便、蔬菜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009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学专业硕士毕业后,齐炳林回到老家寿光市古城街道,创办了旺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最初,齐炳林承包了40亩地,建起5个土棚,一个智能温室,做蔬菜育苗。齐炳林越做越大,到2013年扩大到80亩。2017年,公司育出2000万株西红柿苗、辣椒苗。

齐炳林发现,现在许多消费者不差钱,但是市场上缺好的蔬菜产品。为了找回最地道的西红柿味道,齐炳林带领团队经历了试验—失败—再试验,用7年时间,于2016年育出新品种——具有西红柿老味道的“戴安娜”。

有了好产品就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不管市场价格如何波动,“戴安娜”价格保持基本稳定。通过电商平台对外批发价是每斤5元,终端价格达到了每斤20元。

据了解,寿光一方面吸引返乡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力促潍坊科技学院学生创业。“全校目前在校学生28000余人。2017年毕业生共有6465人,其中留在寿光创业的大约有640人。”潍坊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兴军说。

乡村振兴,更离不开乡村能手、“土”专家们的贡献。稻田镇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说:“近三年的时间,经常看到种植户外出参加培训班,明显感觉到种植户们注重学习了。”

崔岭西村村民尚海禄是一个大棚种植户。近两年随着新式大棚的落成,他开始不断学习。“从2015年开始,我多次外出参加培训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家蔬菜大棚管理中,还将学来的最新技术分享给其他村民。”尚海禄说。

像尚海禄这样的热爱学习的农民,在寿光有一大批。据统计,近几年寿光累计培育了2.5万名新型职业农民。“这些‘土’专家活跃在大棚、农田里,为农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寿光市农业局局长张茂海说。

新闻推荐

寿光市检察院,组织干警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寿光市检察院组织全体干警集中收看了会议实况直...

寿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寿光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