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忘永担当

潍坊日报 2018-11-25 10:55 大字

□本报记者孙希明

都知道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是冬暖式蔬菜大棚发源地,都知道王乐义是“菜王”,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在强村富民的道路上,王乐义担当作为,带领三元朱村最早吃的“螃蟹”是果品。这一年是1978年,到2018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王乐义担任改选后的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40周年。

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乐义,除了宣布“群众建房,干部不能去抽一根烟、喝一顿酒;管好自己的亲属”等铁律外,把发展的目光放在了村里三个海拔近50米的小土山上。这三个地方面积400多亩,种菜不长、种粮不收,成为制约村民增收的障碍。王乐义没有蛮干,他走进省会济南,拜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为师,在专家的帮助下,从1980年开始,在小土山上规划了“东岭苹果西岭桃、南岭山楂带葡萄”的产业布局。他和村“两委”成员以及广大党员带头种果树,“三年见果,五年丰产”,1986年,果品上市销售,最多的一户一年卖了5000元,从此,三元朱村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率先成为富裕村。

198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从东北给王乐义邮寄来几根带刺的黄瓜,满足了他的味蕾,也激发了他的干事野心:“如果我们也能种出来,还愁挣不了大钱?”1986年底,三元朱村的几位党员在王乐义的带领下,一次次乘绿皮火车赴辽宁等六省份考察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结果发现这些地方种菜的小土棚零零散散,没有一家很成功。他们不气馁,回来后借鉴消化,不断改造升级,终于取得圆满成功,决心大面积推开冬暖式蔬菜大棚建设。

1989年8月13日,以王乐义为首的三元朱村17名党员,带头砍掉自己家长势正旺的玉米,冒着巨大风险,种下了第一批黄瓜苗。春节前,带刺的黄瓜上市,因为这是首批反季节蔬菜,地方没有行情,在定价上他们费了不少心思。当他们公开销售后,来自河南的一家大企业把三元朱村的黄瓜全买走了。从此,冬暖式蔬菜大棚开始在寿光乃至全国星火燎原,反季节蔬菜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人们记住了王乐义。

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没有休止符。40年来,王乐义在大棚建设和蔬菜种植技术上不断革故鼎新,重新出发,拿大棚来说,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七代,一个大棚就是一个高科技工厂。

技术不是自己的,是广大群众的。从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第一天起,王乐义就以开放的姿态,把蔬菜种植技术无私分享给三元朱村的乡亲,如今分享给了全国农民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沿着他的足迹,三元朱村的农民走出潍坊,传播技术,造福社会,比如扎根山西省曲沃县近三十年,带领群众发展蔬菜产业,奔向致富道路,被群众树起了功德碑的王志文、王志武兄弟俩;支援新疆农业近二十年,每年培训农民技术员5000人的王佃军等等。当记者采访的时候,三元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保泉、山东田立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青春正整理行装,准备去云南、江西等地“传经送宝”。

“我们村有27个菜农担任了科技副镇长,4人担任了科技副县长;本村大学生争着回乡创业,一千多口人中,具有专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30多人;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65元,增长到3万多元,村集体收入从1978年的十几万元,增长到6千多万元。”王乐义用一组数字,描述出了改革开放给三元朱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新时代、新动能、新担当。古稀之年的王乐义继续为民担当,为国效力。日前,三元朱村和中国蔬菜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他们要依托中蔬集团的综合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蔬菜全产业链在更高层次、更大力度上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新闻推荐

滨职医疗学院规范管理学生顶岗实习

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州讯(通讯员王长钧报道)近日,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派出院长肖清明带队的专门小组,到潍坊、东营两地走访检...

寿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寿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