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上高标准大棚 干劲十足 寿光金投集团在田柳镇建115个蔬菜大棚,受灾农户享诸多优惠

潍坊晚报 2018-09-29 11:35 大字

对于寿光菜农来说,大棚就是他们生产生活的根本。9月28日,记者来到寿光市田柳镇看到,为了加快灾后重建,由寿光金投集团建设的115个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毕,不少受灾菜农入驻,享受到了优惠政策。多名农户表示,有大棚种,心里踏实多了。

现场统一标准建设,完善水电渠等配套设施

9月28日,记者来到寿光市田柳镇文化路西头附近的农田里,远远望去,成片的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一眼看不到尽头。这里是寿光金投集团投资建设的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用于支援灾后恢复重建。

记者走进园区看到,大棚采用统一标准修建,排列有序,土墙体已全部完成建设,钢结构支架也已全部完成。不少工人正在平整地面,还有几辆铲车在清理多余的沙土。

该示范园区还建设了排涝系统,排涝沟总体方向为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大棚前面的明渠通过自流或者强排进入涝水排支沟,然后流入干沟。“支沟和干沟是暗渠,最后汇入附近的张僧河。”该项目负责人韩全志说,建设中,他们特别加大了对排水沟的建设力度。

园区建设坚持高标准、高效能推进,完善水、电、路、网、渠等基础配套设施,切实解决农田、棚田防洪排涝问题,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农户平整好土壤,盖上农膜就可以种蔬菜了

随着大棚建成,不少种植户开始了灾后农业生产。记者在园区东南侧的一个大棚处看到,地上堆放着不少有机肥。平整好大棚里的土壤,撒上有机肥,盖上农膜,就可以种菜了。

今年50岁的陈玉增是田柳镇陈马村的村民,近日他租赁了园区里的一个大棚,心里踏实多了。

陈玉增从1993年就开始种植大棚蔬菜,25年来,种菜是他和妻子唯一的工作,也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而在水灾中,他家的四个大棚都遭到浸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听说这里新建了一个示范园,且都是新式大棚,对受灾农户还有优惠政策。他便租赁了一个。

“有了大棚,才有干劲,心里才踏实。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这里平整地面,等盖上农膜,就可以种蔬菜了。”陈玉增笑着说。

◎建设进度

预计11月20日之前完工,投入使用

在进驻园区的租赁户中,有不少是受灾的农户。

园方在加班加点建设大棚的同时,积极筹备做好农户入园生产工作,确保受灾农户享受最优的政策。为了加快灾后重建,这些大棚优先租赁给受灾农户,还免除了一些费用,降低了门槛,保证了受灾农户有棚可种,增加农户收入。

记者了解到,寿光金投集团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积极探索“金融+现代农业”模式,与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及本地银行合作,把园区项目与“鲁担·惠农贷”产品嫁接,优先服务受灾农户,为受灾农户提供租金、担保费、贷款利息等各方面费用的优惠和减免。

该园区占地1500亩,规划建设冬暖式大棚115个,4000平方米智能温室2个,配套建设农资超市、检测中心、培训中心、蔬菜交易市场等为农服务设施。

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完毕,冬暖棚主体安装立柱、准备进入覆膜阶段,智能温室主体进入安装阶段,园区道路及排水设施正在施工。预计10月30日之前完成安装覆膜工程,11月20日之前完成供水管网工程和供电工程,所有工程完工之后投入使用。

据寿光金投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115个大棚建成将加速寿光灾后农业恢复重建,同时实现了产业升级,推动寿光市逐步改变以前农户分散种植、各自为战的局面,逐步向农业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过渡。另外,整合相关资源,提高各方面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源产出比,社会效益明显。

文/图本报记者邓永杰

新闻推荐

寿光市启动排查因灾致病、因灾致贫群众工作 不让一名受灾群众看不起病

□记者都镇强宋学宝报道本报寿光讯灾情发生后,在受灾较为严重的寿光市,已经启动排查因灾致病、因灾致贫群众...

寿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寿光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