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菜农修补大棚,栽上新苗 灾后生产不等闲,撸起袖子加油干
□本报记者石如宽戴玉亮
9月10日8点,寿光市田柳镇薛家庄村,62岁的陈景山走进大棚,查看西红柿苗长势。移栽定植后,这些大西红柿苗长势旺盛。
洪灾来临时,陈景山大棚里的小西红柿即将收获。突如其来的洪水,毁了一茬收成。大棚积水严重,陈景山找来3台水泵抽水,7天后才抽干。随后,他耧地翻晒,种上了大西红柿苗。“损失了没办法,只能再重新干起来。”陈景山说。
田柳镇张后村村民苗爱国的大棚内,西红柿苗已经长到15公分高。
35岁的苗爱国经营着生资门头,还种了5个大棚。其中两个120米长的大棚是2017年春天投资40多万元建成的,因为地势低,暴雨后内涝严重。“棚里水深40公分,西红柿苗子当时半米多高了,已经开花,却淹死了。”苗爱国说,光这些苗子成本就近万元。
在镇村的帮助下,苗爱国排出棚内积水,修复受损的棚体,联系种苗,重新栽种。
这次洪灾造成张后村380个大棚中的200多个大棚受灾,部分垮塌。目前,张后村受损大棚已完成排涝和棚体修复,绝大多数已经种上了新的种苗。
“往年定植西红柿苗大概在8月5日左右,现在虽然有点儿晚,但总归是恢复生产了。”苗爱国说。
洛城街道杨家尧河村220个受灾大棚中,80%的大棚目前已重新栽植种苗。
村民侯俊安,正在修补倒塌的大棚墙体。“现在我们只考虑采用最有效的办法赶紧把大棚修补好,快种上苗子,损失减到最小。”侯俊安说,他采用的是村里推广的大棚修补方法。
灾后重建中,杨家尧河村党支部对大棚受损情况进行摸底,研究大棚加固修补措施。得知村内一名村民代表长期在外修建大棚,村党支部书记杨俊灿带着村“两委”成员连夜前去“取经”,商量补救措施,最终敲定了油杆加固方案。
“越是在群众最无助的时候,越需要我们站出来,与群众并肩作战。”杨俊灿说。
油杆加固法成本1米仅为250元左右,具有省时、省工、省力、安全等众多突出优势,如今村内部分大棚已经通过这种方法进行了修补加固。
杨家尧河村孟祥平的大棚内,十余人正在栽植种苗。原来,为了节省劳动成本,村里几户村民商量着,谁家如果需要栽苗子,打声招呼,大伙一起干。“人多力量大,这个时候,大家就得相互帮扶。”孟祥平说。
为加快推进恢复生产工作,洛城街道党工委先后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和全体村党支部书记会议,对恢复生产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
灾情发生后,寿光市营里镇大北河村丁中义的两个140米长的大棚不同程度进水,积水最深达到2米多。最终,一个大棚倒塌,另一个大棚后墙体、两山受损。
今年7月中旬,丁中义就在两个大棚中栽上了小西红柿苗。如果不发生灾情的话,现在已经上市。
面对灾情,丁中义先把大棚积水抽干,等大棚土壤中的水分减少一些后,立刻对大棚进行抢修。然后,用泡沫砖加固大棚后墙体、两山。对于已经倒塌的大棚,丁中义撤除大棚棉被、棚膜、棚柱、钢丝等大棚设施材料,等晾晒好土地,达到建设条件后,重新建一个大棚。
9月7日,丁中义在棚内收拾大棚设施,几位村民帮着加固棚体。
“光心疼不是办法,我们早动手,能尽快挽回一些损失。”丁中义说,“正在抢修的大棚,我打算10月初就重新定植新苗子,毕竟早种上一天,就能早一天收获。”
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胡营一村村民刘永种着3个60多米长的大棚,一个自建,另两个承包他人的。刘永自建的大棚后墙体、两个山墙,都在这次洪水中倒塌。这个大棚建于2011年,造价近10万元。大棚倒塌之后,刘永好几天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后来我想明白了,大棚倒塌可以再建,只要人在、家在,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刘永说。
大水过后,刘永先是排出承包的两个大棚的积水,在里面栽上了茄子苗。现在,刘永开始清理倒塌的大棚,重新筹钱建新棚。
新闻推荐
洪水到哪里,疾控工作就覆盖到哪里,防疫队员坚守在被洪水侵袭过的土地上 守护灾区群众健康安全
防疫队员为灾区消防战士消毒。众志成城重建美好家园□本报记者谭佃贵本报通讯员陈伟...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