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过是从头再来
□本报记者孙希明文/图
9月7日,中午11点半多了,村东的蔬菜大棚内,村民丁中义的妻子还在和大家一起加固受损的大棚(见图)。西墙全部用水泥加固,后墙下半部分砌上了水泥连锁块,下一步要抓紧清理近乎干枯的西红柿苗并进行消毒、晾晒土壤等环节,争取国庆节前完成补栽,这样春节就有希望上市销售,把损失降到最低了。
丁中义后面的大棚是村民丁新成去年新建的。他的大棚东西墙和后墙完全坍塌,不能再用了,当前和家人要做的是把棚上面的棉被、铁管等器材取下来,待建新棚时再用上。尽管损失惨重,但他们并没有过多计较,而是和村党支部书记丁龙会一起筹划如何雇人把大棚拆除掉,尽快启动重建。“我直接损失十几万元呢,说不伤心是假的,但有什么用呢,重要的是抓紧想办法降低损失。”
12点多,在村“两委”办公室,社区、企业等包靠大北河村的工作人员吃午饭的时候,到寿光城区办理灾后重建贷款的丁中义回来了。这个40来岁的中年汉子把痛苦咽进肚子里,在记者面前依然阳光、和善:“我一个大棚加固,一个大棚要重建,手头资金紧张些,好在各个银行都出台了针对重建的优惠政策,只要资料齐全,第二天就能到账。”一直候在村里的丁龙会一边和丁中义说话,一边把剩下的工作餐递上一份:“饿了吧,先吃个包子垫垫。”
在受灾群众逐渐从失落、迷茫中解脱出来,一腔热情投入自救和重建时,广大干部也加班加点,惜时如金,和他们同频共振。村“两委”办公室里,年迈的丁加忠刚吃过午饭,就和社区人员一起,统计上报村内干渠上的桥梁受损情况,妇女主任张同香调度力量打药消毒,确保大灾后无大疫。丁龙会还告诉记者:“村里少部分住户进水,泡了几天,但没有群众伤亡。现在个别住房被鉴定为危房,9月6日晚上10点,我们一起贴了封条,动员群众转移,贴完封条接着去镇上开防疫会,一直开到午夜时分。”
记者了解到,受灾群众并非孤军作战,还有各方面力量为他们助阵。寿光市政协、寿光市文联和镇上的干部等,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住在村里,帮着解决了不少难题。
人在,希望就在,生活就要继续,一切不过是从头再来。惜时如金,不等不靠,迅速行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灾后重建中来。关键时刻,这种弥足珍贵的状态在寿北大地真实呈现着……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谭佃贵本报通讯员张希丽吴晓强洪水退去,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党员干部...
寿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寿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