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村﹄变成小康村 龙口新嘉街道王格庄村打赢﹃翻身仗﹄
“现在俺村人出去可自豪了,在龙口俺们村知名度很高,一听是王格庄的,都是一脸的羡慕。”昨天,在自家西兰花种植基地,王格庄村村民刘宏来告诉记者,这都多亏了村党支部书记刘云生,他带领全村人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从负债两千多万元的贫困村到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王格庄村成功“逆袭”得益于倾力招商引资和发展特色农业“混合经营”的路子。
在刘宏来的绿花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刚栽种上的蔬菜苗伸展着三四片嫩叶,放眼望去一派勃勃生气。刘宏来正在拧喷灌的水龙头。轻轻一拧,“雨”就下来了。喝了水的菜苗,看上去更加充满了生机。“我安装了一套现代化灌溉设施,个别较旱的地方还可以滴灌,更省水,也更省事,喷洒农药用的无人机。”刘宏来告诉记者,他家的蔬菜基地有三百多亩,种的全都是西兰花,去年一斤卖到了2块多,一亩地能剩七八千块。
王格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云生向记者介绍,全村绿花菜种植面积两季达160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增收480多万元。其中,大部分都是种植“大户”,采用的现代种植和管理技术。在王格庄村的带动下,周边三里五村有1万多亩地种植绿花菜。“全村土地都流传出来了,承包给大户搞规模种植,一亩地每年给村民720元到1330元不等的流转费。”刘云生说,“我们村还成立了果蔬种植合作社,目前成员有20多户,主要种植绿花菜,还有100多亩桃子,我们负责给大伙找销路,一起致富。”如今,王格庄村只有很少一部分村民在种地,大部分人要么在村里的工厂上班,要么自己干个体。刘云生介绍,现在村里大大小小的个体私营企业有58家,其中进驻了大川活塞公司、裕东机械公司、顺安工贸公司、鲁美园林公司等数家大型企业。王格庄村每年仅收取租赁费就达1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也借此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
人多了,村子就活了。“企业多了,务工人员也就多了,不仅解决了村民家门口就业的问题,还激活了我们村的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王格庄村会计刘中恩告诉记者,他对象在村里开了个复印店,一年轻轻松松就剩七八万,比上班强多了,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我们村腰杆挺起来是刘书记上来这两年的事,之前完全是另一种景象。”刘中恩向记者介绍。上世纪90年代,王格庄村曾先后开办过6个村办企业,但都由于市场冲击和管理滞后而亏损严重,企业相继倒闭。企业经营欠款加上银行贷款2000多万元的债务,压得村“两委”一班人喘不过气来。村民也是守着黄土地“规规矩矩”种粮食作物,“看天过日子”,总体收入甚是微薄。
外有债务缠身,内有群众叫苦,怎样“逆袭”?王格庄村“两委”苦苦探索,终于走通了一条“倾力招商引资+发展特色农业”的“混合经营”发展道路,村级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毕竟是穷底子,毕竟是烂摊子,要招商引资难度可想而知。”刘云生说,当初引进第一家企业的情形到现在都历历在目。
巨额债务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刘云生拿出一部分厂房抵押给信用社,先归还了大部分欠款,剩余的厂房则用来当做招商引资的平台。为吸引客商前来投资,王格庄村出台了免费供水、帮助贷款、协助招工、代办相关手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刘云生更是多次带人到北京招商,他们的招商热情和优惠政策终于打动了北京金马利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到王格庄村兴建粉丝厂,当年就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二次创业”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也坚定了村两委的发展信心,随后几年时间,通过修建标准化厂房、邀请能人回村创业等方式,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驻。
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如何帮助老百姓向土地要更高的效益,是王格庄村两委一直刻苦攻坚的难题。为此,他们多次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寿光蔬菜节、青州果蔬交易会参观学习,并与北京农科院、济南蔬菜研究所取得联系。村里出资5万元,调整50亩土地创办了“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最终确定将周期短、技术容易掌握、市场前景好的日本绿花菜作为重点推广品种。为坚定群众信心,村两委决定由村干部带头试种,当年5名班子成员种了26亩绿花菜,卖完一算账,平均每亩纯收入达4000多元,远远高于种粮收益。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群众纷纷加入到种植队伍中。慢慢地,种植户越来越多,村民腰包越来越鼓。YMG记者任雪娜通讯员徐广辰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市民在城区一家农贸市场购买鸡蛋。记者薛静摄本报讯(记者薛静)9月1日,记者从市物价局了解到,寿光市民生商品...
寿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