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就有家

济南时报 2018-08-27 00:00 大字

26日,寿光纪台镇孟家官庄村,村民合力将消防大口径输水管道中的积水排出。

记者刘玉乐 发自寿光

25日,寿光上口镇口子村,村民将被水泡过的棉被晾晒在房顶。

特派记者刘玉乐 摄

8月19日夜间,台风“温比亚”过境寿光。40年未遇的洪灾,洗劫了这个中国蔬菜之乡。源源不断向各地供应蔬菜的农业大市,遭遇前所未有的洪水漫灌。

弥河漫堤,洪水泛滥,沃野平原变身泽国;大棚坍塌,庄稼遭毁,蔬菜瓜果被水浸泡。

洪灾过后,紧急救援。随着水位消退,人们返回家中,扶起冲倒的桌椅,晾晒泡水的被褥,整理泡塌的灶台,清扫满地狼藉,准备面对今后的日子。25日,台风“温比亚”过境之后的第6天,记者踩着淤泥、走进村庄,与村民一同体会着五味杂陈的心情,加固着重新开始的信心。

抽水、晒被与自救

自羊田路一路向北,过寿光界后,路两侧挂着淤泥和枯草的绿篱渐现——这里过水痕迹明显。空气中飘着积水浸泡农田产生的腐败气味。

羊田路中间护栏上,渐次出现晾晒的棉被,花花绿绿绵延约1公里。台风结束后,天气晴好。经过连日排水后,寿光弥河上游受灾乡镇的村庄内已无积水,村民得以进入家中,收拾遭洪水洗劫的家当。临路村庄的村民将水泡的棉被晒在栏杆上,原因是家中还比较潮湿,缺少晾晒场地。在上口镇口子村,不少村民干脆将棉被铺在房顶。被洪水浸泡的棉被,村民不舍扔掉,在大多数人眼里,“被面洗洗还可以用,只是棉花得扔掉。”“或许在冬天给蔬菜保温时能派上用场。”

寿光救灾工作已全面展开。羊田路上,频见各种挂着横幅的车队驶过。有货车、越野车及保险公司的车队。有些车辆前挡风玻璃上,放置着“抢险救援”的标志牌。

稻田镇田马二村一段,道路西侧有六部水泵正在紧急排水,水排向羊田路面,沿着向北流去。树着“昌邑交通运输局应急救援队”红旗的队伍,正在开展排水工作。田马二村的村民称,路西侧的积水接近两米。25日下午,排水开展实施了3个小时,水位下降了约5厘米。

道路东侧的田马二村,村民已完成院落清淤工作,有车辆将垃圾清走。村民李景田回忆,19日凌晨两点钟,水从南侧突奔而来,水位迅速蹿升至成人的腰部高。水势凶猛,根本来不及抢救家中贵重东西。

李景田种植的4个樱桃西红柿大棚,刚定好苗棵,却遭遇这场灾祸,今年下半年没了收成,家庭损失在40万元以上。在发水当晚,他被一阵急促电话声叫醒,“水要进村,赶紧撤离”的通知,让他打了个激灵,赶紧将自家轿车向北开到距离自家4公里多的308国道上,那里地势较高。车辆和家人被带到安全地带,是他最庆幸的事。

玉米、腐麦与损失

“寿光县,弥河串”这句从老辈人嘴里传出来的俗语,几乎已被年轻人忘记。一个“串”字,生动反映出弥河这条河流在寿光县境内的曲折。老人们说,弥河在寿光境内弯弯曲曲,不亚于通常说的“九曲黄河”。

弯多,给弥河泄洪带来难度。弯滩处的庄稼、养殖区悉数被洪流冲毁。高峰期流量泄洪1228立方米/秒,裹挟着泥沙,冲刷着地里的庄稼、大棚、养殖场和堤坝,从重开的决口处,灌到村庄里。羊田路上的弥河桥,因河水暴涨后路面行洪,中间一段长约20米的护栏被冲走。

除了晒棉被外,羊田路上向北,晒麦频见于宽阔的路上。这项已在3个月前完成的工作,又要重新来过。因为家中进水,夏粮被水浸泡多已超过3天时间,村民忙着将麦子摊到马路上晾晒。70岁的李广茂是李家湾村的村民,老两口今年收了2500斤的小麦,全部遭遇水泡,麦粒全部泡软发胀。经过连着两天半的晾晒,算是干燥了,但这种粮食已不能食用。麦粒发黑,掺着被轻而易举碾碎的粉末,裹着泥沙变干的尘土。

上口、营里、羊口三镇的玉米被洪水洗劫,成片倒伏,尤其处在弥河弯道处的几百亩玉米,因田地挡住向北泄洪,被洪水漫过,远远望去,出现大片黄白色。羊口镇的多个村庄,农田里还有及膝洪水,已鼓包的玉米秸秆开始出现枯叶。

营里镇北大河村四合养殖区里,丁军伟养殖的400头肥猪,每头体重已达75公斤左右,这场洪水导致300多头死亡,这两天他赶忙将还活着的42头卖掉。水位最高时,达到他的腰部,这个38岁的汉子,前几天频频蹚水查看自家猪圈的灾情,腿上已起肿溃烂。

这个养殖区的丁爱龙养殖的6000只鸭子,只剩28只。遭遇洪水前,他原本计划再过5天就将这批鸭子出栏。他的损失,还包括刚进了2吨饲料,这是他因担心“温比亚”降雨给鸭子备下的口粮。自从发水后,家人再也没有心情来到养殖区。26日中午,他从养殖区找到半桶色拉油和一部电子秤,带回家。

防疫、支援与信心

8月23日下午,在潍坊市政府召开的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上,寿光市市长赵绪春说,此次寿光市15个镇街区均不同程度受灾,总受灾人口50多万人。

大灾之后防大疫。寿光抢险救灾,除排水、安置外,最大的工作是防疫。空气中除弥漫泥土和枯草的腐烂味道外,还散发着消毒水味。

羊口镇南宅科村,已经过连续两天抽水,目前村里还有近20厘米的积水。开展村外围排水的同时,村里重点要做的,是收集死亡畜禽,集中运出并实施无害化处理。

蓝底白字的“防疫重点区域”指示牌立在通往村内的主干道上。25日晚6点半,一人半根大红肠加两个馒头的晚饭火速吃完后,防疫人员穿上下水皮裤、戴上橡胶手套和防毒面具后,再一次进入村内。头顶上的大号航拍仪运行正常,可为指挥作业提供帮助。

这个受灾程度严重的村落,是目前寿光两个仍有积水的村庄之一,也成为抢险救援的火线。济南消防、潍坊移动、寿光防疫等各路队伍在村口出现,展开救灾。

营里镇党政办主任刘正学介绍,目前全镇受灾村庄已完成第一遍防疫,正准备对重点村再进行一遍防疫,并实施垃圾集中清理。

25日下午,在营里镇北大河村丁军伟的养殖场里和周边找到的100多头死猪,已在当地防疫部门的帮助下,完成无害化填埋处理。

看到猪圈里仅有的十几头小猪崽,丁军伟宽慰了同龄的养鸭专业户丁爱龙一句:“我们还年轻呀,再改行干别的还来得及。”两位养殖户都有近10年的养殖经验,这一次,两个家庭几乎都损失40万元以上。但对二人而言,还算庆幸的是,这次他们的村子未遭遇洪灾,“还是有家能回。”

最近两天,全省和国内各地的救援团队陆续赶赴寿光:山东建筑大学的16名志愿者25日紧急集结后抵达,被分到营里镇的居民安置点从事救灾物资发放工作;来自滨州市的博兴9958应急救援队一直参与寻找寿光两名失踪辅警的工作;26日下午,在寿光市蔬菜科技博览园,来自全国各地的约3000名消防队员集结;26日22:00许,来自济南消防、聊城消防、青岛消防、德州消防、潍坊消防、枣庄消防等的增援队员陆续抵达寿光,部分消防车辆完成集结后直奔前线,连夜展开救援。

(特派记者盖幸福发自寿光)更多救灾现场图片请扫码观看

25日,南宅科村依然有大量积水,防疫人员准备继续入村收集死亡家禽。 特派记者刘玉乐 摄

南宅科村,寿光受灾最严重的村落之一。这个位于弥河下游的村子的房屋,在暴雨和洪水后的第7天,依然在水中浸泡着。

从村口向西走3.7公里折向北,是目前的南宅科村受灾居民安置点。安置点里的每颗心,都系在泡在水中的自家院落——那里让远在外地工作的南宅科村的年轻人同样挂念。

所有的牵挂,汇聚于此:近一点,牵记着这个村的当前救灾;远一些,牵念着这个秋冬的生计和祖辈生活的村落的未来。

“孩子回来了”“先别回来”

25日下午,周家三姐妹中的老大和老二相约驱车“回家”。入村道路已封闭,并树起了“重点防疫区域”的牌子,不允许随便进入。

其实她们的父母已不在村里生活,而是跟着老大在城里看孩子。这一次,是周家大姐第一次在洪灾之后返乡。周家二妹还将这次返回称为“回家”,这是多年来改不了的习惯。

姐俩相约这次回来看看留在安置点的亲叔叔。周家大姐的另一重任是受父母所托,要亲眼看看村里的情况,然后向父母“复命”。父母惦记着家中的房子和一切家当,尽管一年当中回家的次数寥寥。

64岁的叔叔看到俩侄女回来,很是高兴。“孩子们回来了!”他被安置在杨庄小学教学楼2楼的一间教室里,同住的有自己的儿子儿媳及3个孙女。他们家的地铺,打在教室前方的讲台上。周家姐妹与亲叔叔及本家叔伯和堂兄们聊了接近3个小时,然后依依不舍地驱车离开。

作为家中至亲,叔叔成为周家姐妹及父母的牵挂。叔叔的儿子育有3个女儿,一对双胞胎姐妹刚满一岁半。周家二妹特别为这对坐在地铺上的姐妹拍了几张照片。

尽管南宅科村在外的年轻人都挂念着家里,但此时的父母们并不盼望着孩子们回来。“来回折腾什么,村里的水还没退,来了没有地方住。”

“南宅科的年轻人,先别回来了。咱村水还没退,也成了重点防疫区。”一则南宅科村民对着标志牌拍摄的视频,在网络上传开。

纷纷返乡与6小时骑行

王海宝应算是得知村里进水后,最先回到家乡参与救灾的年轻人。他在江苏省南京市工作。

父亲早逝,母亲一人住在村里,王海宝对南宅科村的牵挂几乎超过任何人。20日晚上9点,接到村里进水的电话后,他暗叫不好。学习水利专业的他知道,此次台风过境带来的降雨量,足以让处在弥河下游的寿光几个乡镇承受巨大的泄洪压力。

20日白天,王海宝就与在临朐水利部门工作的朋友联系,生怕上游水库泄洪。但他被明确告知“上游已经开始泄洪”。当天晚上,他抢上了一张南京回山东的高铁车票。二等座已没有,只能多花钱买商务座。

21日中午,他回到家,此时母亲已被转移出来,并被住在寿光市区的妹妹接走。因为故土难离,母亲每天都要回村里看看。王海宝每天早上开车将母亲送回安置点,自己则要参与到村里的救援工作中。

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闻讯后,纷纷赶回老家,自发组织起来,分成组,承担起自救责任。最高水位达1.5米,房屋被淹到一半,灾情还没有及时被外界所知时,村里的年轻人用航拍器拍摄视频和照片,联系国内媒体,及时发布了村里灾情。随着捐赠物资到来,年轻人分成物资接收组、分配组、人员安置组等,各司其职,将整个安置点规范管理。

南宅科村的灾情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王海宝说,令自己感动的是,来自潍坊市奎文区的两名年近七旬的老人,25日骑电动车从潍坊市区过来,经过6小时的骑行,辗转到达安置点,给村民送来慰问。村里劝他们到教室内睡一晚,他们说“不给这里带来一点点负担”,便在操场上睡帐篷。26日当天,两位老人义务为村里老人理发,忙了一整天。

“外嫁的闺女们当汉子用”

相互的牵挂和照应,给受灾的心灵以抚慰。南宅科村100多户家庭,有个村微信群,几乎拉进了所有会用微信的老人、年轻人、少年。洪灾发生后的几天里,微信里的聊天记录比去年全年的还要多。

周家三姐妹中最小的妹妹,在济南工作。她很想回家看看,在微信群里反复询问灾情和进展情况。因有大姐和二姐的返乡及父母“呵斥”,她暂时将念头打消。全家人相约,待水退之后,一起回自家房子。

周家二姐在寿光市一童装店工作,25日是第三次返乡。她21日返乡了解到村里救援需求,22日,她在所在的麻雀童装屋发起针对南宅科村的募捐,当天筹集了2974元,将其全部买成急需的消毒液、方便面、棉被、毛巾、卫生纸等用品,23日当天将物资送到安置点。因为时间仓促,当天没来得及和叔叔见面。

王梅(化名)出嫁到外村,家中几个兄弟和父母没了住处。她将父母安置到自家后,跑到安置点帮厨做饭,发放食物。

王梅心疼自己的大哥。村里进水前,一直在村东堤坝上值守的大哥已连续三天没有合眼。大哥养殖的几千只鸭子即将出栏,在这次洪水中损失很大。大哥情绪低落,她只能给大哥以默默安慰。这两天,大哥开始吃饭喝水了。

“外嫁出去的闺女们,当成了汉子用。”一位老人看到返乡帮忙的女人说。

故土难离和搬迁希望

在安置点的一楼大厅里,一个大LED电视播放着电影,但没人有心思看。村里的老人和年轻人讨论的只有两件事,水灾成因和村庄未来。

王海宝和村里的老人们都熟悉南宅科村的地理位置。这个村子,东侧为弥河河堤,西侧和北侧都为铁路,铁轨高度几乎达到房屋山墙。一旦南侧和东侧来水,这处洼地没有地方泄洪。

王海宝说,这次北侧两个涵洞被铁路北的村庄堵死。从另一方面来讲,这是正确的决策。牺牲了南宅科这个村庄,但保住了铁路北的农田和村庄。

目前村里面临着重要问题:遭遇7天浸泡的房屋几成危房,这个冬天怎么过?这个村落,未来是重建还是整体搬迁?父母和儿女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打算。

父母们认为“破家值万贯”,故土难离。但大多数年轻人认为,可以整体搬迁。周家小妹认为,搬走后,儿时记忆再也没有了,再也不能在村口看火车来来往往。王海宝说,村庄虽小,但前期改造得很有特色,村里家家户户门口有花。

王海宝听说,镇上打算将村整体搬到20公里以外的羊口镇驻地去。他分析,对年轻人来说新址的教育生活配套很高端,单从教育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几乎都有。但对于四五十岁的人来说,工作半径会拉得特别长。

26日下午,王海宝蹚着水,回到自己家。发现门窗都泡变形了,他踹开房门,从无数本自己珍藏的书中,拿走一本王氏家谱。(特派记者盖幸福发自寿光)

新闻推荐

1200个救灾包援助灾区市红十字会发出倡议书

半岛记者徐军报道本报8月26日讯8月26日下午,青岛市红十字会支援寿光灾区的1200个救灾包(价值51万元),在苍山路2号...

寿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