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建设宜居宜业文明新农村吸引力大增 乡村美丽了,在外人员“燕归来”
□本报记者杨国胜石如宽
本报通讯员张永升
5月9日上午,寿光市古城街道垒村,27岁的郑言方在彩椒大棚内管理彩椒。目前,郑言方和父母共同经营着7个蔬菜大棚,年收入超过50万元。
2014年,在日本工作的郑言方辞去工作,回到老家垒村种起了大棚。吸引他回归的,不光有蔬菜产业的好“钱景”,还有寿光农村的好“风景”。“过去我们村环境很差,现在通过合村并点住进了弥景苑社区,家家住楼房,道路宽敞、绿树成荫。文体广场供人们健身、休憩,小花园里一年四季都是风景。”郑言方说。
寿光市洛城街道于家尧河村65岁的张保庆,一直在外从事蔬菜买卖。多年前,他就在洛城街道镇区购买了楼房,老家的平房就闲置下来。2015年,于家尧河重新规划,统一建设别墅,张保庆又回到老家。“暖气、天然气都供上了,条件一点不比城里差。”张保庆说。
于家尧河新建的别墅共120栋,每栋建筑面积468平方米,设计大气美观。“建起别墅后,村中有15户在外做生意的村民回到老家住了。”于家尧河村党支部书记张保贤说。
近年来,寿光将建设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以来,寿光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新硬化路面1000多公里,栽植苗木200多万株,安装路灯1.3万盏,水电网和省级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100%,提前一年完成近8万户的改厕任务,在山东省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自2011年以来,台头镇后寨子村挖掘保护古树等传统文化资源,先后推进了环卫、污水处理一体化和改水改厕等工程。
后寨子村党支部书记隋树贵说:“走出家门,看到广场上荡秋千的孩童。走进家门,是花香四溢的庭院。”
目前,寿光的美丽乡村建设已从“村村通”“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阶段转型品质乡村建设。
农村环境变好了,农民生产轻松了,生活富裕了,但是“观念老旧、言行粗俗、喝酒打牌、争斗攀比”等现象仍然存在。大操大办之风抬头,程序多、礼金重,红白事成了农民新负担。
2016年,寿光市推进移风易俗。洛城街道屯西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说:“咱村响应号召,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立下了村规民约,把大伙儿从舆论枷锁中解放出来。以白事为例,大前年得小两万元,现在两三千元足足够用。”
去年,寿光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持续实施的乡村文明行动,让乡村气质更加出众。
如今,在寿光,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蔚成时尚,移风易俗经验全省推广。寿光建设文体广场、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身在乡村同样享受现代城市文明。
谈到现在的生活,稻田镇尹家村农民尹良军说:“以前是干完活儿就不知道干什么,除了看电视就是凑堆儿玩。现在,家里有数字电视和电脑,还能用手机抢抢红包刷刷朋友圈。走出家门,可以到广场上看电影跳舞,可以领着孩子到道德讲堂听身边好人讲身边好事,到书屋看书。”
从2017年5月下旬开始,圣城街道北关村每两周举办一次孝道文化大讲堂,请党工委的领导和志愿者讲授传统文化经典,组建本村志愿者队伍,宣传孝文化,定期为80岁以上老人举办饺子宴。
北关村党支部书记林晓伟介绍,自从村里传播孝文化之后,村民们学习孝道文化,对家中老人照顾更贴心,老人们的衣食住行条件有了改善,幸福指数也明显提高。
乡村文明建设复苏了乡村文化,也悄悄改变着寿光的气质。2017年,寿光一举斩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人成为全国道德模范,1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市级以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达720多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寿光某木材加工厂员工邱某在简易棚内抽烟,将地面上的木屑引燃进而导致发生火灾,造成16万余元损失。5月1...
寿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寿光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