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村的“红色历史纪念馆” 慎终追远思英烈

潍坊日报 2018-03-30 16:04 大字

每逢清明时节,慎终追远思英烈。先烈们把生命献给了他们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只留下一个个平凡而又崇高的名字,一行行简短而厚重的事迹。那些烈士纪念建筑物,是一座座革命先烈舍生忘死、英勇斗争的丰碑,是一部部凝固的中国革命史,是一面面激励后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旗帜。那些烈士纪念建筑物,因为有了无数英烈存在而熠熠生辉,它凝聚的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伟大追求。

今年清明前夕,位于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南陈村的“红色历史纪念馆”正式开放,无论是已故的中共地方知名抗战领导人还是本村的战斗英雄和烈士,以及建国前历任党支部成员、农村党员等,都首次以这种方式走进滨海群众的视野里。仰视、聆听、记录、留言……参观者们用这样的姿态,走近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告慰渐行渐远的民族英魂。

史料记载,南陈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时期,便涌现出了陈成功、陈全功这两名地方领军人物。上世纪30年代末,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抗战救国的火种在这块热土上播撒、发芽,很快星火燎原,成为清东抗日根据地有名的战斗堡垒村,是八路军寿光独立团清东特务营的诞生地。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全村有3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近百人参军作战,10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走出了两个“一门三英”家庭和一批南下干部,被誉为当地的“小延安”。

“那是我三叔陈云阁,抗战时期担任过儿童团团长,前些年才去世。以前村里战斗英雄和革命烈士的事迹都在民间口口相传,大多没有形成白纸黑字,更没有建成缅怀和纪念他们的场所。现在有了这样的地方,了却了大伙特别是烈士后人们的心愿。”南陈村村主任陈太强指着印制在纪念馆宣传版面上的一张免冠照,激动地说道。

纪念馆的筹建始于两年前,是由相邻的石桥村烈士朱剑秋之孙、现为潍坊滨海清东红色历史研究中心负责人的朱树峰和滨海区有关部门、以及大家洼街道、南陈村联合启动的,各方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得到先烈后人的积极响应。他们踊跃参加座谈会建言献策,口述史实,提供抗战时期的入党志愿书和烈士老照片等宝贵资料,无偿提供给纪念馆使用。

抗战时期,大家洼街道的石桥村、七里庄等村庄和南陈村在同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的领导下,因此关系紧密,这些村庄群众主动参与进来,添薪助力。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保护红色历史,纪念革命先烈的义行善举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一些常住外地的烈士后人闻讯赶来,询问需要不需要捐款,但都被朱树峰等人婉拒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创造的,但他们有的忠骨至今尚未找到。我既是烈士后代也是党员,有这个责任与义务。再说我有财力,他们能这样关心,我就很感动了!”面对记者,朱树峰显得感慨万千。

滨海区与寿光市相邻,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他们的义行善举得到不少寿光人士的关注和支持。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王成业告诉记者,一位名叫王济金的退休老干部,以前在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工作过。听说要筹建红色历史纪念馆,老人不顾年老体弱,专程来到大家洼,帮着出谋划策,非常感人。最让他们难忘的是籍贯大家洼街道七里村,抗战老兵、正军级离休干部王法禹。这位见证和参与了潍坊滨海地区抗战岁月的老兵,先后在部队担任要职,生前就极为支持朱树峰等人的义举,即使在济南临终前也专门嘱托:“老家是一个革命历史根源深厚的地方,我离休后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完成对这段历史的整理,盼望你们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把革命历史整理出来,对历史、对先烈和后人有个交待!”早年在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工作过的“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王伯祥也上门参观并留言,对他们的做法给予肯定。

南陈村党支部书记孙志春告诉记者,春节前后,经常有各界群众前来参观,村委的同志轮流讲解,让人们真切了解身边发生的故事,受到一次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最近,有关方面计划联合召开一次座谈会,并向部分村庄发放精心制作的烈士谱,供群众就地瞻仰。

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前夕,停留在这处面积仅数十平方米的场馆里,记者宛若走进了一条长长的充满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抉择,同时回荡着精忠报国、舍生取义旋律的历史隧道里,身上感到一种蓬勃的力量。历史并未远走,英雄似在身边。别只怀念与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是不是也应该向英雄们表达一份敬意。本报记者孙希明

新闻推荐

爱心候车屋温暖小学生

□本报记者石如宽本报通讯员陈建君3月19日一早,寿光市营里镇西道口村,黄色的校车停在喷绘着梅花和诗句的集装箱小屋前。十几个孩子从小屋内走出,在老师的指挥下排好队...

寿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