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个新时代的农民” “博士羊倌”刘宗正和他的一群“羊宝贝”

大众日报 2018-02-27 04:17 大字

□肖芳报道刘宗正正在园区羊舍里记录崂山奶山羊的生产数据。□本报记者肖芳

本报通讯员于正阳

年腊月廿八,记者来到全省唯一的畜牧科技示范园区——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找到了在岛城养殖界颇有名气的“博士羊倌”刘宗正。

忙了一整年的刘宗正,此刻并没有着急打包行李回寿光老家过年,而是穿着白大褂,夹着笔记本,慢悠悠地在羊舍里兜兜转转,仔细检查着他的一群“小宝贝”。

“这只母羊顺产应该没问题,多注意观察,地上再铺些草,让它暖和点。”检查完一只待产母羊后,刘宗正向饲养员细细交代,同时在自己的本子上做好记录。

刘宗正研究的羊,是“青岛畜禽四宝”之一的崂山奶山羊。该品种是德国莎能奶山羊与崂山本地山羊杂交而成,被列入“全国奶山羊优良品种”,一只种公羊的市场售价在5000元左右。2002年,崂山奶山羊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泰国王后,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存栏量急剧下降。

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得动物发育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博士学位的刘宗正,2014年8月受聘于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成为“崂山奶山羊工程中心”繁殖育种研究室的一名畜牧师,一干就是四年多。该中心位于地处即墨区段泊岚镇的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内,依托青岛奥特种羊场而建,是全国唯一的崂山奶山羊原种场。

刘宗正的工作是记录、收集和分析崂山奶山羊的各类生产数据,研究各种饲料和饲养技术对羊的生长、发育以及生产的影响,然后再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在奶山羊繁殖育种、舍饲养殖、疫病防控等方面,指导养殖户改进生产,提质增效。在他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满满一大柜子的档案盒,里面全是羊群的生产数据,小到某一只羊,大到整个羊群,都有详实的一手记录。

“说白了,我就是一个‘羊倌\’儿,一个农民,整天在羊舍里待着,你闻闻,我身上全是羊粪味儿!”刘宗正幽默地进行了自我定位。只不过,刘宗正这样的“农民”身怀“绝技”。对于奶羊群的繁育,不同于传统养殖被动等待自然繁育,刘宗正会采用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大批量配种。在对性能特别优良的核心群繁育时,他还会采用难度很高的JIVET技术(牛羊幼畜超数排卵及体外胚胎培养移植技术,简称吉威特技术)进行快速扩繁,用时比正常繁育少了6到9个月,大大缩短了繁育周期。

近年来,刘宗正还带领科研团队完成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优质畜禽高效健康养殖及疫病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探索出一套适宜于崂山奶山羊肉用新品系的规模化养殖实用技术,同时制订了农业行业标准《崂山奶山羊规模化舍饲养殖技术规范》。这些技术在养殖区被推广应用后,崂山奶山羊基础母羊核心群规模扩大52.2%,繁殖率提高30%,6月龄公羔屠宰率达到55.1%,羔羊成活率提高11%,成年羊淘汰率降低2.3%,产奶高峰期平均日产奶量达到2.8kg。

“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改革的推进,我们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刘宗正说,“以前我们主要把精力放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上,现在我们更看重如何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养殖实践中,让广大养殖户切实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改变!”近年来,他和团队不仅多次外出调研,主动走访养殖场和养殖户,将技术支持和服务送上门,还连续两年举办崂山奶山羊高效养殖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200余人次。

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刘宗正和他的团队忙到大年三十,急匆匆回家看看家人,初二初三就又回来接着上班。这几年,他很少休假,父母身体不好,他忙得抽不开身,妻子生孩子时也只是在家住了短短几天。

新闻推荐

寿光供电为贫困家庭新春送温暖

□王磊左丰岐新春将至,年味渐浓。2月5日,国网寿光市供电公司组织潍电义工“爱心种子”团队的志愿者们不畏严寒,来到孙家集街道范于村开展“迎新春·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家住寿光...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