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嘤嘤吉士风
四知祠是为纪念东汉名儒、东莱太守杨震辞金的千古美谈而建,后改建为四知书院,这是昌邑历史上第一座书院。昌乐最早的书院是清康熙年间阎世绳创建的敬业堂书院。寿光最早的书院是明代嘉靖年间赵鉴创建的清溪书院。
昌邑
四知书院建立较早清代创办书院两座
四知书院是昌邑历史上的第一座书院,创建于明代弘治年间。书院在县城南门外,原为四知祠。四知祠是为纪念东汉名儒、东莱太守杨震辞金的千古美谈而建,弘治间副使王良臣、知县孙荣修复后改建为书院,成为诸生讲课之地。
明代隆庆二年,山东督学邹善将孙梦豸所建逄萌祠,建为养志书院。逄萌祠在县城西二里西岩山前,是孙梦豸为纪念汉代昌邑高士逄萌所建。祠成后,孙梦豸请其同年好友邹善著文以纪其事。邹善根据史载逄萌“养志修道、人化其德”的清风亮节,将逄萌祠题为养志书院,并曾在其中讲学,希望借此高扬逄萌美德,勉励世人,培养士人的浩然正气。邹善与孙梦豸同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嘉靖四十三年任山东提学使,负责全省的教育督察。邹善是阳明心学著名学者,热衷于书院建设和心学传播。
清代昌邑创办书院二座,其一为芙蓉书院,在县城东门里,至道光时已改为驿馆,其二为文庙南的诂经书院。诂经书院的创始时间无考,应为受诂经精舍影响而创建的。至道光二十七年,诂经书院已成县丞寓所。于是,知县刘廷扬、典史姜炤捐俸首倡,在诂经书院旧址进行了重建。书院建成后,捐款余钱一万四百缗发商生息,作为延请教师的薪金和学生的助学金。刘廷扬制定了书院管理章程,规定书院一切事务,由公众推举的有声望的邑绅负责,每年公议三人值年,其中一人为值年首事,值年人按照议定条规细心办理,不许私自更张;对捐款余钱、教师薪资、学生助学金、书院维修经费,甚至节礼、值年火食、书役公食等,都制定了详细的管理细则;为秉公延师,规定山长应由邑绅公议延聘,不由官荐。重建后的书院更名为凤鸣书院,刘廷扬在其《新修凤鸣书院碑记》中解释说:“事蒇,更其额曰‘凤鸣\’,论者谓因城南凤埠而得名也。余闻之,‘凤\’与‘鹏\’古文作一字,庄叟云北冥有鹏,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也。若其鸣,则诗人以为嘤嘤喈喈有吉士之风焉。书院之名‘凤鸣\’以此。”刘廷扬希望书院学子能够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像贤者一样和谐相处。碑文最后借“凤鸣朝阳”的美好寓意,寄语书院学子砥砺奋进,大展宏图。昌乐
阎氏家族名师众多巍科名宦代不乏人
昌乐最早的书院是清康熙年间阎世绳创建的敬业堂书院。阎世绳,康熙十五年以殿试第三甲第三名考取进士,历任文华殿侍读、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等职。康熙二十八年退休归里后,创建敬业堂书院,教授阎氏家族子孙;出资设立集义和由义两处义学,培养贫寒家庭的孩子。从阎世绳开始,昌乐阎氏家族涌现出众多重视和从事书院教育的良臣和名师,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使阎氏家族成为巍科名宦累世不绝的北海名家、营陵著姓。据统计,从清康熙阎世绳第一次考中举人、进士起,昌乐阎氏家族先后考取进士7人、举人22人。
清嘉庆二年,昌乐知县魏礼焯创建营陵书院。书院建成后,将朱熹《白鹿洞学规》高悬壁间,目的是让书院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变化其朴陋鄙野之习,克治其苟安迁就之私,相与求于道德性命之旨,不为利禄计,而又参考乡贤事功文学以法乎古,博稽土地政事人民以鉴于今,庶几经义治事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则蒸蒸日上,学校之才不可胜用矣。夫教倡于上,则俗成于下,钧陶浃乎士类,而感化被乎黎庶,将人人亲长,而邑尽善良。”
光绪二十年,程丰厚任昌乐知县时,营陵书院已徒有虚名。程丰厚生平仰慕书院育才的先贤,为振兴营陵书院,惠及昌乐士林,刚上任即决定每年为书院捐库平银四百两,并向地方绅士募捐。书院所得捐款,用作宣讲圣谕、设立义学书院等经费;延聘宿儒主讲,按月课试,根据考试成绩给予奖励。寿光
仓圣墓前同文书院知县筹集办学经费
寿光最早的书院是明代嘉靖年间赵鉴创建的清溪书院。赵鉴是寿光赵家营人(今属青州),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历任甘肃巡抚、刑部尚书等职,嘉靖五年辞官返乡。清溪书院应建于赵鉴返乡之后。
清代康熙年间,寿光知县李芳广以教育为首务,“构精舍于学宫之左,日与诸弟子员校艺其中,所赏鉴者多显贵。”李芳广所筑“精舍”虽无书院之名,却有书院之实。雍正年间何世华任知县时,“雅好裁成后学,建书院于县治前,延邑名宿赵懿训为师,拔诸生之秀者,肄业其中。簿书稍暇,则取文艺而甲乙之。殷殷奖劝,士风丕振。”
乾隆十八年,知县王椿在仓圣墓前创建同文书院,作为诸生讲习之所,并制定《书院大学条例》和《读书程》,同时在书院之侧建小学一所,专门培养少年儿童。书院之所以取名为同文书院,是因为书院地近古代圣贤仓颉墓,“盖义取近古圣之光,而陶淑以副盛世之选也。”咸丰五年,傅岩任寿光知县后,多方筹集办学经费,力图从根本上解决书院兴废不常的问题。他首先捐俸延师,重启书院教学,又厘定旧有田产,延请公正绅士管理,书院渐有起色。又恐日久废弛,议广置义田,捐俸银二百两首倡,并将团局赢余银两数千金拨归书院。未料购义田之事伊始,傅岩突然去世,他的两个儿子承其遗命,将已收各款项如数交出,购置学田。这些学田一直保留至民国时期,为书院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来源。
道光元年,寿光县教谕房重燿募捐修建养正书院。同治六年,寿光知县吴树声又创建北海书院。此前,寿光县试无定所,童试近二千人,或在文庙内、或在县署大堂前搭席棚而试,每风雪严寒,或大雨倾注,不能书一字,往往只得交白卷,考试者苦不堪言。同治六年夏,知县吴树声倡捐一千三百金,向道乐善的乡绅积极响应,历时十个月建成新书院。于是,“会讲有堂,两翼有厢,燕居有房,诵习有室,厨溷有所,科岁试有东西号舍,长桌坐凳胥具”,并在讲堂后正室西边,修建了苻秦丞相清河侯王景略祠,以便表彰先贤,树立榜样。落成日,吴树声自书楹帖:“伟长文学景略勋名此地有千秋人物,海水波澜河浩淼与我拓万古心胸”。北海书院除作为县试考场外,平时作为诸生童学习场所,并聘请社会贤达为掌院。光绪时,知县何庆祥又征收羊角沟商船捐作为书院经费。当时羊角沟尚未南迁,贸易渐盛。何庆祥认为,“诸生多寒畯,膏奖无所出,且口岸属寿境,多士宜有沾润”,于是酌定商船捐,大船每只捐京制钱八百文、小船五百文,特别船只按厘金税额百分之四抽收,书院经费因此变得比较充裕。
新闻推荐
序号区域名称SO2浓度(ug/m3)NO2浓度(ug/m3)PM10浓度(ug/m3)PM2.5浓度(ug/m3)1奎文区5061150762潍城区5456119703坊子区3646118624寒亭区5466144785寿光市5264120776昌邑市5666130827诸城市346312...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