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朱树峰:揭开尘封的红色历史

潍坊日报 2017-12-01 09:00 大字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抗战的枪林弹雨中,一个个英雄儿女舍生取义,壮烈牺牲,他们的名字和身上的故事一同长眠大地,随着时间推移,有的渐渐被人们所淡忘。如今,一位烈士后代怀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孜孜不倦从岁月宝藏中挖掘那些尘封的红色历史,擦亮那些不该忘却的名字,告慰英灵,温暖后者。他就是潍坊滨海清东红色历史研究中心主任朱树峰。

朱树峰出身革命家庭,他的祖父是朱剑秋,又名朱崇潮、朱护农,籍贯滨海区大家洼街道石桥村。抗战时期,朱剑秋是潍坊北部沿海地区的抗战骨干,担任过中共寿光九区负责人,参加了一些著名战役。上世纪40年代初,他在一次战斗中为国捐躯,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这些史料无论在《滨海区志》还是长篇纪实《红色渤海走廊》中都有记载。朱树峰的父亲朱东渠生前担任过中共寿光九区儿童团团长、寿光文化馆馆长。受家风熏陶,朱树峰从小在心里就埋下了爱党爱国的种子,长年扎根滨海,默默无闻,传播爱党爱国、诚信友善的正能量,特别是在挖掘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上执着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大家洼街道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李初胜告诉记者,当年在朱剑秋、王法禹等抗战先驱的影响下,石桥村和邻近的七里村、太平村、南陈村大批青年才俊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战死沙场,因此这些村庄的烈士特别多,拥军优属、敬仰烈士的好传统由来已久。早年朱树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专门制作了大气美观的烈士谱,悬挂在村两委显眼位置,供人们瞻仰。前几年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后,在朱树峰的倡议下,石桥村也开展了简约而庄重的“烈士纪念日”活动,引导人们重温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清东”即小清河以东区域,或者说是潍坊北部沿海地区。抗战时期,这里凭借地理优势和群众基础,成为抗日根据地,为我党输送了大量兵员,八路军清东独立营曾经在此地与日伪进行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同时,这方区域以运送抗日物资、开展地下斗争而得名为“红色渤海走廊”,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红色精神源远流长。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响应“文化名市”建设,在滨海区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朱树峰、赵守军、王成业、王志才、朱瑞德等热心人士倡导成立了滨海清东红色历史研究中心。依托这个载体,他们走村入户,与老年人或烈士后人面对面交流,然后回到单位精心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诸多本地英雄人物的事迹和著名战役还原成了白纸黑字。为求证历史,年逾七旬的朱树峰还多次赴烟台、北京等地,拜会滨海乃至潍坊籍抗战老兵,从他们那里获取了不少真实权威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一定程度弥补了滨海抗战历史研究的空白。

这段时间,在滨海区宣传文化中心、政治工作部等单位的指导协助下,朱树峰正和志同道合的热心人一起,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筹建清东红色历史展馆和“红色记忆”图片展,力争打造成区域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那些渐行渐远的革命先烈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之中,为后人所了解和铭记,为“文化滨海”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孙希明

新闻推荐

咬定治理不放松 全程监管护蓝天 ——全市散煤清洁化治理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系列报道之九

□本报记者徐永喜通讯员赵建散煤清洁化治理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潍坊市乃至全省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正因如此,唯有大力加强煤炭质量全程监管,才能推动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向好改善。以下“三...

寿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寿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