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首月两家高企获千万元融资

青岛晚报 2022-02-15 06:46 大字

2022年首月,岛城众多高科技领域企业相继宣布完成融资,半导体行业也随之掀起一番融资浪潮。赋能千行百业的“工业之眼”海之晨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佳恩半导体则获得Pre-A轮融资,并将加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究开发……

据了解,两家公司的创始人在其领域都是深耕已久,海之晨总经理陈栋励志将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让机器更加智能,而佳恩半导体企业创始人王丕龙表示,将努力创建并成为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尤其是IGBT芯片行业的领军企业。

从去年开始,青岛资本市场深孚众望,捷报频传。而今年,随着本土高新科技领域频受资本青睐,青岛资本市场频现高光时刻,拉开了新一年的序幕。

1岛城“造芯”再添新秀

佳恩半导体获千万元融资

“半导体芯片订单已经排到2022年年底了,最火的就是IGBT。”在去年年底时候,青岛佳恩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佳恩半导体”)董事长王丕龙在采访时曾这样告诉记者。据王丕龙介绍,2020年佳恩半导体的IGBT订单同比增长160%,产能稳定在每月10万片左右的佳恩半导体已经将订单排到了2022年底。

而就在今年年初,佳恩半导体也迎来了高光时刻——上周,佳恩半导体完成千万规模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青岛本地的青创投和阳光创投等。本轮融资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究开发和团队建设。

引入资本后,佳恩半导体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不仅要加快做大现有产品市场规模,拓展更多新行业客户,还要加快新材料研发,为即将到来的第三代半导体竞争做好储备布局,目标瞄准2024年申报IPO。

据王丕龙介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IGBT市场都被英飞凌、三菱、富士电机等国外巨头垄断。直到2005年前后,大量海外IGBT人才纷纷回国投入国产IGBT芯片和模块产业的发展,国产替代才拉开序幕。

王丕龙正是在这波浪潮中入了行。2007年,从济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的王丕龙,进入省内一家在全国率先涉足IGBT芯片研发的上市企业,并很快成长为研发骨干。但到2014年,研发项目却因种种原因被终止。2015年,王丕龙与原先研发团队中的另外两位伙伴来到青岛,自主创业。

“除了当前大热的5G手机、新能源汽车以及5G基站、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等新基建领域,白色家电、变频器、工业逆变焊机等领域都离不开IGBT。”王丕龙表示,“目前,IGBT市场仍是卖方市场。”

虽然创始团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发经验,但对一家初创公司来说,要实现从研发和销售的从0到1突破,也并非易事。经过两年多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研发,2017年佳恩半导体的产品正式上市销售,当年即实现销售额800多万元。

如今,佳恩半导体的产品在性能上已经不输进口产品,但在价格上却比进口产品低三四成。得益于此,佳恩半导体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在工业变频器领域打开了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成为低功率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国产品牌。

创业6年来,在王丕龙的带领下,佳恩半导体的IGBT芯片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降低导通电阻、逆变电流,尤其是降低生产成本上,均领先于国内企业。在给深圳一家电子公司进行工业变频器芯片定制化生产时,不仅降低了产品50%的成本,还对芯片性能进行优化。而站上风口的佳恩半导体也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21年,佳恩半导体营收和订单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从自主发展到借力资本发展,这是佳恩半导体的重要转折点。”王丕龙说,引入的资本将主要用于车规级IGBT模块产线的建设,同时加快人才招聘,进一步充实研发团队,努力创建并成为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尤其是IGBT芯片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会坚持将每年销售额的10%到20%投入到研发中,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和创新。”王丕龙表示。

对于未来的发展,王丕龙也有自己规划。“长期目标是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做成世界级企业,踏踏实实一步步并不是不可能。”下一步,佳恩半导体将在山东投资一家芯片封装厂,完成新产业链布局,还会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五地进行人才的集散,吸收优秀的半导体人才,进行深入合作。

2“工业之眼”获资本加持

海之晨加速发展机器视觉

机器视觉,简而言之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发挥“眼睛”与“大脑”的作用。随着工业4.0浪潮袭来,融入3D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使机器思考得更像人类。

作为应用场景更广阔的领域,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涌现了旷视科技等一批独角兽,陈栋创办海之晨也出现了厚积薄发——日前,海之晨完成山东省科创新动能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数千万元A轮融资。

2011年陈栋成立海之晨时,机器视觉还是一项价格不菲的新技术,市场由国外厂商牢牢把持,应用集中在消费电子、汽车等少数先进制造业。在制造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原本高高在上的机器视觉逐渐渗透到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笨重”的传统产业开始“智变”,机械、冶金、纺织、化工等传统行业的需求快速释放。

行业应用的规模化,给海之晨的爆发式增长创造了条件。去年,海之晨营收接近2亿元,如果再加上旗下参股公司,整个产业集群的年产值达到4个亿。

对于陈栋而言,创业初期的辛苦无需与外人称道。团队一边做着人才培养,一边做着产业化落地。由于当时产品的渗透率不太高,团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在生产线上部署工业相机,进行智能化检测和分析,已经成为不少传统企业的首选。在应用跨度最大的农业领域,海之晨甚至给青州一家生姜生产商装上了机器视觉设备,用于检测生姜的尺寸、颜色、质量等外观属性。

与此同时,陈栋发现自身的行业角色也在转变。以往,机器视觉偏重各环节的单点应用,用户主要是采购海之晨的软硬件;而如今,面向特定行业、特定产品、特定工艺的非标需求越来越多,机器视觉技术必须嵌入到工业生产工艺之中,海之晨与用户之间变为联合攻关的合作伙伴。

海之晨还在中德生态园打造了工业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推广传统制造业升级急需的3D机器人视觉无序抓取技术和AI外观检测技术。目前,海之晨已与华为云、创新奇智等合作,通过机器视觉与AI算法的结合,将工业零部件缺陷检测率从90%提升到95%以上。

“融资后深深体会到资本对企业发展的助推。”对于上市问题,陈栋觉得需要水到渠成。“人工智能可以解决传统机器视觉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铸造在金属件上的编码:6、8和B,用传统视觉算法出错率很高,这就需要人工智能的模糊学习来解决。再比如,机器人通过视觉引导来抓取产品,原来必须把每一个产品形状都输入到视觉系统,不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而应用了人工智能之后,只需要自主学习就行了。”陈栋表示。

为了把机器视觉做得更深入,陈栋在中德生态园注册了海之晨深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并与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筹备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此外陈栋还力图在模式上创新,由他牵头的海之晨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也于近期成立,集合了青岛地区主要的自动化商和视觉商,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智能制造方面整合资源,搭建上下游企业合作平台,实现共赢发展。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薛飞

新闻推荐

年宵花添喜庆

临近春节,青州市黄楼街道的花卉交易中心热闹非凡。各家商户把象征着“好彩头”的年宵花摆放到了店铺显眼处,市民三三...

青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