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父子 两代村医

潍坊晚报 2022-01-20 09:29 大字

孙好荣和孙全军坚守卫生室53年医者仁心为贫困病人垫付医药费

“放心,你这就是感冒了,吃点药过几天就好了。”日前,村医孙全军来到青州市王府街道井塘村,走街串户送医上门,细心嘱咐村民注意事项。孙全军的父亲孙好荣也是村医,爷俩坚守乡村卫生室,53年接力,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文/图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付生通讯员郑秀宝

子承父业,爷俩当村医时间加起来53年了

“我父亲就是村医,我们爷俩在井塘村卫生室的时间加起来有53年了,送医上门走的路有几万公里,给大家看病的次数过10万次。”孙全军说。

孙全军的父亲孙好荣今年70多岁了,从1968年开始担任井塘村的村医,2016年退休。曾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乡村医生”“最美乡村医生”等荣誉。

孙好荣表示,从医之初卫生室条件很差,一个药箱、一双解放鞋,几乎就是村医的全部。那时候村子里都是土路,上门看病靠步行。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湿滑,他经常摔倒受伤。

“有一年下了大雪,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腿脚不便,还有一些重病卧床的,我必须到村里挨家挨户去看病。雪后村路不好走,我在一个下坡的地方摔了一跤,当时摔得比较重,很长时间都没爬起来。”孙好荣说,他在原地休息了一会后又继续赶路,给村民看完病回家后,挽起裤腿发现膝盖肿了一大片。

为了减轻村民看病的负担,孙好荣开药时基本选择中草药。“中草药的副作用小,价钱也划算,更受村民欢迎。”孙好荣始终认为,基层医生必须结合实际,用最有效且便宜的药治好病。

在自己身上练习针灸,记不清扎了多少针

从小视父亲为榜样的孙全军,从卫校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在1987年通过乡村医生考试和规范化培训,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回村帮助父亲给村民看病。

孙全军一方面努力学习父亲的中医针灸技法,一面将所学的西医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医术越来越好,逐渐成为深受周边村庄百姓欢迎的乡村医生。“我觉得作为医生,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为了练好针灸,我经常在自己身上练习,都不记得在自己身上扎了多少针了。”孙全军说。

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孙全军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家传医术研究出的相关药方,在2013年被评为青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卫生室的名声越来越大,不少病人慕名而来。

“大家都很信服孙医生爷俩,有个头疼脑热的,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孙全军,还有很多外省的也来看病。”井塘村村民吴兆刚说。

给家庭困难病人垫付药费,平均每年近万元

除了过硬的医术之外,孙全军的那份仁心也被村民称赞。

井塘村位处山区,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遇到急症或重症,怎样把病人快速送到城区大医院是个难题。为此,孙全军在1994年买了一辆面包车,成为当时全村人的免费专车,孙全军兼职司机,不管白天黑夜,一旦有紧急病人,他都开车把病人送到城区医院,这辆车也被村民称作“井塘120”。

每次遇到家庭困难的村民来看病,孙全军都尽量帮他们节省医药费,遇到实在拿不出钱来的,他还会给病人垫付药费,平均每年垫付医药费近万元。30余年下来,欠费的单子已经攒了厚厚的一摞。“大部分病人都会来还,有的可能家庭确实困难,我也没有去要过。我觉得乡亲们身体健康,就是对我们医务人员最好的肯定。”孙全军说。

如今,孙全军的儿子也开始学医。“我希望他医学院毕业后考取医师资格证,也回来干村医。乡村基层医疗力量本身就弱,更需要有人坚守在这里,守护村民的健康。”孙全军说。

新闻推荐

夏商时期手工业已兴起

夏商时期,东夷腹地的潍坊区域农业开始向传统农业逐渐演变,手工业开始兴起和发展,手工业技术得到很大提高,丝织业、青...

青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