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商税收入全国居首
宋金元时期,潍坊区域多数时候分属青、潍、密三州,农业生产随着王朝的治乱兴衰而不断发生变化。但这一时期,潍坊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在许多领域达到较高水平,涌现出了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名人,促进了潍坊文化繁荣。
北宋劝民耕垦轻徭薄赋,农耕经济加快复苏发展
宋初,土地荒芜现象仍很严重,京东地区多“膏腴未耕之处”。北宋政府曾把全国城镇根据纳税多少分为八等,潍坊区域的青州为五等,纳商税岁额5万贯以下;密州、潍州为六等,纳商税岁额在3万贯以下。全国四等以上城市42个,潍坊区域竟一个没有,说明当时青、潍、密三州农耕经济比较落后。
北宋朝廷招抚流亡,劝民耕垦,轻徭薄赋。宋太祖乾德四年(966)颁布“劝栽植开垦诏”,命令“有能广植桑枣荒田者,并令只纳旧租,永不通检。”这些措施的实行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荒田得以逐渐开发,加快了宋初农业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据元丰三年(1080)统计,山东地区境内约有耕地2898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6%。在垦田面积增加的同时,人口繁衍也相当可观,一度高达136万余户、289万人,约占全国总户数的6.68%、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16%。当时户均占有土地21.33亩,人均占有土地10.26亩。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潍坊仍是丝织品和制盐基地
唐代后期,虽然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但青、潍、密三州纺织业又有新的发展,在数量与质量上都仍居全国前列。尤以绫罗绸绢生产最为驰名。
当时潍坊区域丝织品种类花样众多,潍州综丝和青州丝绵、隔织绢、仙纹绫,均为享誉全国的丝织珍品。
《宋会要辑稿》记载,北宋时期,朝廷每年从山东地区征调的赋税丝织品产量大致为:绸54827匹,约占全国绸税总额的13.2%;绢490429匹,约占全国绢税总额的16.7%;绫11452匹,约占全国绫税总额的26%;布49837匹,约占全国布税总额的10.2%。从以上统计数字不难看出,北宋时的潍坊区域仍为重要的丝织品供应基地之一。
北宋时期,潍坊区域仍是山东盐业生产和管理中心,盐业生产实行“官不榷盐”制度,即灶户“各煎各卖”,灶户所产食盐,或自由销售,或由官府统一收购,后期实行“交引盐”或“钞引盐”法。为保证中央盐利收入,宋朝制定了“犯榷货”或“犯禁物”罪项,于建隆三年(962)规定贩私盐30斤,售土盐10斤者坐死。
北宋对外贸易极为繁荣,密州港为北方唯一大港
北宋时期,潍坊区域对外贸易发展到新阶段,从所缴商业税额可见一斑。
《宋会要辑稿·食货》载,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以前,青、密、潍三州所纳商税年额分别为:4.3万贯、2.9万贯、1.6万贯。到熙宁十年(1077)分别增加到6.8万贯、8.7万贯、3.1万贯。其中,密州商税收入居全国榜首。宋初,山东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登州和莱州。到北宋中期,密州板桥镇迅速兴起,成为沿海地区的主要通商口岸之一。
宋廷采纳“宜置市舶以来贾人,收其赢余”的建议,于元丰七年(1084)在此设置管理舶商贸易的榷易务,元祐三年(1088)正式设置密州市舶使司,作为管理海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等事务的专门机构。密州港是北方唯一设立市舶司的港口,也是北方唯一大港,取代了宋初登州港、莱州港对外贸易的地位。密州市舶司的设立标志着潍坊区域海外贸易达到新水平。《宋史·食货志》载:“大食诸国亦通入他州及京东贸易。”京东路的口岸便是密州。但随着金兵入侵,海道受到极大限制,曾经的北方第一大港也繁华渐逝。
文人理政清廉绩佳引导地方文化风气
北宋朝廷,接受晚唐藩镇割据的教训,重文轻武,多用文人任地方官吏。这些人或工于书画,或精通儒学,任职期间,大多为政清廉,政绩卓著,重视教育,使潍坊大地人才辈出,出现了诸如王曾、吴奎、李成、张择端、李之才、滕中正、赵明诚等文学、艺术、学术等方面的文化名人。他们不断撰写脍炙人口的诗文,研讨儒家治国理念,创作文化艺术作品,引导地方文化风气,繁荣地方文坛,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增添了极为丰富的内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晚年曾任青州知州兼京东路安抚使。北宋皇祐三年(1051)范仲淹调任青州时,黄河北部正闹粮荒,朝廷命青州将田赋运到博州(今聊城)交纳,路途遥远,黄河天堑,百姓叫苦。范仲淹探明博州粮价便宜,便下令将田赋折价以款代粮,派人携款到博州就地购粮,不到五天就购足了田赋粮。如此一来,既免了百姓长途运送之苦,又平抑了青州的粮价。范仲淹还令人将购粮余款退还百姓。继而,他奏请朝廷,把军仓中的粮食留足一年之用,其余全部救济灾民。青州南阳城西阳溪旁,古木蒙密,景色佳绝。范仲淹知青州期间,溪旁有甘泉涌出,范仲淹筑亭覆泉。后人感念,就把亭子叫作“范公亭”,并在亭侧建范公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北宋熙宁七年(1074)至九年(1076)任密州知州。他初到密州,灾荒相继,民不堪命。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苏轼从四件事做起:驱除螟蝗,逐捕盗贼,廪恤饥馑,常山求雨。他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税;带领僚属下乡,与百姓一起捕灭蝗虫。又筑坝引水,解除旱情,后作《常山雩泉记》记述此事。灾荒之年,穷苦百姓无奈把婴儿丢弃路旁,苏轼便把弃婴安排到各家抚养,按月支予生活费,两年内救活弃婴数十个。苏轼理政密州,文化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密州独特的风土人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创作了《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词文赋230余篇。
金元战火重创农业
忽必烈多措施兴农
宋金之际,潍坊区域处于战争的前沿地带,饱受战火焚劫,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农耕经济受到极大影响。
金军占领山东,“督责州县,括刷钱粮,虏掠乡村,拘收牛马,老稚离散,田野荒芜,民不聊生”。在金直接统治潍坊后,虽相继采取减轻赋税等恢复生产的措施,使农业经济有所复苏。但女真族统治潍坊整整一百年,潍坊经济处于滞退状态。金元之际,潍坊地域境内战争更加频繁,致使人口流亡,土地荒芜,满目荆棘。
蒙古军进入山东,蒙元军队“占民田为牧地,纵牛马坏民禾稼桑枣。”农业生产再次遭到严重破坏。蒙元贵族还掠夺民田,实行农奴式的残酷剥削,极其严重地摧残了潍坊的农耕经济。元代山东地区仅有38万户、126万人,与金代相比户减约75%、人口减约87%。元朝建立以后,忽必烈逐渐认识到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有利农桑的措施,禁止毁农田为牧场,限制贵族驱口人数、地方设置劝农使到各路督促检查当地农业生产、推广先进耕作技术和农业生产经验等,使潍坊区域的农业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本期图片由吕俊峰提供
新闻推荐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何赛通讯员迟强王宝刚文/图在青州市郑母初级中学有一位普通却又不同寻常的乡村...
青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