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做一个扎根大地的“诗农”

潍坊日报 2021-12-17 08:29 大字

▲晚年的孙瑞仍然坚持读书学习。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文/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现代诗人艾青1938年所作《我爱这土地》中著名的诗句。

一年之后,在古九州之一的青州,一名婴儿呱呱坠地。数十年来,诗和远方是他矢志不渝的方向。耄耋之年笔耕不辍,诗坛耕耘一甲子。他就像老家田地里的那头老黄牛,一生扎根乡土,任风雨变幻,人世变迁,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将山水神韵、田园野趣、人物风貌融入笔端,化作一首首动人的诗篇。

他,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州市作家协会原主席孙瑞。

1939年,孙瑞出生于青州市谭坊镇东石家庄村一个农民家庭。读小学时,因受语文老师郝湘榛的影响,孙瑞就喜欢上了文学。1957年,初中二年级时,《山东青年报》发表了孙瑞处女作山东快书《一把茶壶》。正式发表的第一首诗是1959年读高一时发表在《昌潍大众》上的《万杆红旗舞东风》。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当一名诗人、作家的梦想。

如果说郝湘榛老师起到了文学启蒙的作用,那么结识当代著名作家浩然,则让孙瑞距离文学殿堂大门更近了一步。1960年3月,浩然以下放劳动锻炼干部的身份来到昌乐县城关公社东村。东村离昌乐一中不过5里之遥。每到星期六或星期天,孙瑞和文学小组的其他几位同学,就带上自己的习作去求教。浩然对每个同学的习作都认真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浩然在东村住了8个月,回到北京后给孙瑞寄来两封信,鼓励他好好学习,坚持创作。浩然是孙瑞迈向文学之路的引导者。

1961年,孙瑞考上了昌潍师专,教他们习作课的是文艺理论家刘方泽老师。在他的热心培养下,孙瑞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常有作品发表于《昌潍大众》《青岛日报》。孙瑞本应毕业后当一名教师,但是万万没想到命运跟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大学只上了一年,学校下马,他回到了家乡,先是当了两年农民,跟乡亲们天天一同下田劳动,后任中学民办教师。虽然家庭负担沉重,生活条件拮据,但始终没有压灭他对诗的追求,不管酷暑严冬,劳动工作一天之后,在暗淡的油灯下,仍然读书、吟咏到深夜。

从1974年到1983年,昌潍地区艺术馆每年都举办一期诗歌创作学习班,每期10天左右。学习班由陈显荣主持,聘请山东文艺出版社编辑牛明通辅导。孙瑞受邀参加过六七期学习班,每参加一期都有很大的收获,通过学习,他的创作有了长足进步,不断有诗作发表。陈显荣是他通向文学之路的良师益友。

20世纪80年代末,孙瑞结识了著名诗人、翻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屠岸先生。30多年来,一共收到他40多封来信,还给孙瑞的诗写过3篇评论,不止一次地教导他,诗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诚,将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他的教导使孙瑞受益终生。

孙瑞在1984年被调入青州市文化馆任创作室主任,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他更焕发了创作热情,作品连连在报刊发表。1985年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圆了多年的作家梦。2000年成立青州市作家协会,他被选为主席,2010年主动辞去主席职务,让青年人担纲。

孙瑞从正式发表第一首诗至今,已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中华诗词》《文艺报》《星星》《山东文学》等近百家报刊发表诗歌1000余首和其他文艺作品200余篇,出版个人诗集8部,获各类文学奖30多项,诗作收入山东作家协会主编的《山东新文学大系》《齐鲁文学典藏文库》等60多部选集。另外,他还主编出版了文艺作品集10余部。被潍坊市文联先后授予“潍坊市十大功勋作家”“感动潍坊十大作家”荣誉称号。他的创作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全国50多位诗人、诗评家、教授分别撰文,对他的诗作给予一致好评。

在搞好个人创作的同时,40多年来,孙瑞一直热心于扶持、培养业余作者,为他们改稿、荐稿,组织各类创作活动,还为近20名作者的作品撰写了评论文章,给予热情的鼓励与鞭策。他这种不辞辛劳、甘为人梯的精神,在青州文学界有口皆碑。

“诗中应有生活气息,时代风云。”正如诗坛泰斗臧克家给孙瑞题词中叮嘱的,回眸六十多年的创作之路,孙瑞以梦为马,以诗为伴,不断写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风貌的优秀诗篇。

新闻推荐

青州一中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奖颁奖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于哲通讯员郭伟红)11月29日,青州一中举行第五届“坦博尔”优秀教学成果奖颁奖...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