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担保公司多措并举破解“三农”融资难 7.6万户获担保贷款326亿元
□记者 王爽 报道
本报济南讯 2020年,山东省农业担保公司以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总抓手,坚持政策性定位、市场化运作、数字化转型,为农民增信、为银行分险、为乡村振兴赋能,通过构建乡村场景金融,多措并举破解“三农”融资难,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浇灌“三农”。截至2020年底,累计为7.6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326亿元,其中在保6.5万户、277亿元;当年新增5.2万户、259亿元,担保放大倍数7.7倍,在保金额、新增金额、放大倍数均居全国首位,在全国农担系统风险管理评估评价中获第一名。
坚持政策性定位,创新农政银担合作共赢机制。创新建立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多方共赢的农政银担合作机制,先后推动15市出台《关于全面开展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意见》,与136个县(市、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成立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担办事处);按照“利率优惠、风险共担、免收保证金”原则,与183家银行开展业务合作。截至2020年底,农担业务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担保金额过亿元的县(市、区)达到96个。积极推动模式创新、利益联结、资源整合,与省委组织部、农行山东省分行共同推出的“强村贷”,创新打造“组织部门推荐+农担担保+农行贷款+财政贴息”的运行模式,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益、农民得实惠、银行放心贷、政策能落地。截至2020年底,已为全省636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担保贷款4.6亿元。
坚持政策性工具市场化运作,切实降低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将农担政策、产品方案、目标客户名单向所有银行开放、向全社会公开,引导合作银行公开利率、农业经营主体自主选择银行,形成金融机构竞争支农的良好局面。同时,省财政厅全力给予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再增加贴息1%,总计贴息达3.175%,公司又引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为农商行等地方法人机构拓展低成本资金来源,并明确规定贷款利率上限,进一步让利于农。截至2020年底,农担项目平均贷款成本仅2.1%,比原来农村实际融资成本下降80%以上,累计为全省7万多户农业经营主体节省资金32亿元,其中2020年为5万多户节省近25亿元,户均减负近5万元。目前,50万元以下项目当天即可审批完成,100万元以下的产业集群、产业链项目2天-3天,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缩短至5天-7天。
坚持数字化转型,有效运用大数据、“新基建”破解瓶颈难题。充分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积极打造数字供应链增信平台,打通金融场景与乡村场景的链接,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成立鲁担数科公司,通过归集加工数据,开发“预审系统”“画像系统”“鲁担惠农云”等大数据工具,实现了批量获客、业务办理、保后管理的标准化、线上化和数字化。推出的“农耕贷”产品,通过地力保护补贴、农业保险数据等交叉比对,形成白名单,批量推荐给合作银行,同时推进银担互联互通,实现了30万元以下担保贷款线上操作、秒批秒贷、随借随还。截至2020年底,通过线上线下发放“农耕贷”5624户、17.67亿元,粮食种植类业务较上年度增长15.16亿元。
坚持场景化批量化产品化,持续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主动融入农业农村产业集群、供应链等农业经营场景,先后推出以产业为经、区域为纬、主体为点的系列产品方案249个,覆盖全省农业绝大部分行业。通过农业信贷担保为农民增信、为银行分险、为党委政府推动乡村振兴赋能,让农业经营主体在自身价值认定上有了“话语权”,也让金融机构愿意贷、争着贷。截至2020年底,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梁山肉牛、青州花卉等一批产业集群担保规模过亿元;开发的“强村贷”“农耕贷”“生猪贷”“本草贷”“巾帼贷”等重点产品新增担保贷款达60.4亿元,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易得性大大提高。
坚持把风险防控放在首位,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有机统一。把风险防控贯穿业务始终,在全国率先建立“识、分、避、查、释、化”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2020年在审查审批环节,公司累计否决和退回有瑕疵项目5891个、金额50.94亿元。同时,对于风险项目区别对待,有经营能力的以“留住青山”为目标给予续贷续保;代偿项目按照合作协议,分清风险责任,并协同地方政府、合作银行共同追偿代偿。截至2020年底,公司解保项目10472笔49.2亿元,代偿项目60笔1929.5万元,项目代偿率仅为0.39%,远低于全国1.65%的平均水平。在2020年国家农担公司对全国33家省级农担公司进行的风险管理评估评价中,山东农担公司获评A级,列全国各省级农担公司第一名。
新闻推荐
在十笏园、游乐园、青州古城,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游玩嬉戏,尽享欢乐;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市民们有的静享阅读,...
青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