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详解①出身之谜 破落的宗室

济宁晚报 2021-01-06 08:24 大字

宋延坤/文

对于三国时期的一些诸侯来说,不好的出身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比如,宦官家庭的出身就让曹操很苦恼。那么,因为出身而广受争议的只有他一个吗?并不是,他的对手刘备对此也深有体会。有人对他皇叔的身份深信不疑,也有人怀疑他给自己伪造了一个宗室的身份。那么,这位刘皇叔到底拥有一个怎样的出身?

电视剧《三国》中的刘备 (于和伟 饰)

真假成迷宗室身份存疑点

有人认为,出于在乱世中树立名声、便于社交、维护集团势力合法性等各个方面的考虑,刘备故意伪造了一个宗室的身份,因为《三国志·先主传》虽然交待了刘备的家族背景,但用于描述这个问题的史料却不够细致。那么,相关的描述有猫腻吗?

看起来是有。

《先主传》中是这样说的:“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这段话的大意是: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刘胜的儿子刘贞在公元前117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公元前112年因为向朝廷进献的助祭酎金(汉代时,诸侯献给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贡金)不合格,被皇帝免去爵位并撤除了封国,成了一个除了宗室背景啥也没有的人,开始在涿县安家过日子。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也还算有出息,举孝廉出身的刘雄一直做到过东郡范县县令,刘弘在幽州也做过小官。不过,可惜刘弘去世的早,刘备自幼便成了一个孤儿,和母亲靠贩草鞋织芦席维持生计。

三国时期拥有宗室身份的人还有很多,这些人的成长轨迹似乎更符合“逻辑”——30岁的时候,刘表因为积极参加太学生运动被称为“八俊”之一,成了名满天下的大名士;刘璋的年龄虽然难以考证,不过,他在父亲刘焉病逝后继承了益州牧的位子;都知道刘虞长期担任幽州牧,却很少有人注意,董卓专权时曾经授予他大司马的职务,后来又被拜为太傅。那么,刘备在30岁的时候忙什么呢?公元191年,三十而立的刘备还在跟着青州刺史田楷打袁绍,拼死拼活立下很多战功后,才被提拔为平原县的县令。以“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开头,以普通的小吏刘弘收尾,前后对比如此强烈,加上“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这句显示家庭贫困的话,不正好说明了刘备有伪造身份的嫌疑吗?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三国演义》和清朝刘墉撰修的《刘氏集注重修族谱》中指出,刘备的曾祖父是刘惠,但我们不能拿小说和家谱当史书用。当然,也正是因为史料方面的不完善,让刘备的身份显得非常可疑。那么,“证据链条”不完善,就能证明刘备的宗室身份造假了吗?

管理严格冒充宗室难度大

一些朋友可能会认为,古代的户口管理不如现在严谨,更没有各种电脑高科技技术当安全保障,自己随便捏造个身份出去招摇撞骗,岂不是很容易?

看起来似乎是这个理,可笔者需要指出的,从科学的层面来说,虽然古代在户籍管理工作上比较落后,可刘备要想给自己搞一个宗室的身份出去创业,存在极大的操作难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宗正府的存在。从秦朝到东晋的这段时间,有一个宗正的官职,工作内容就是管理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群体有关尤其是户口的事务,而且每年都要及时更新家谱。等家谱更新完后,皇帝也就有了对这些宗室成员加官进爵的最重要依据。刘弘和刘雄为什么能被举孝廉,还当上了官员?就是因为这爷俩在宗室的家谱上。从另外一个侧面,我们也能看出刘备拥有宗室身份的真实性,那就是三国时期众多诸侯的态度。不难发现,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刘备,几乎所有人都没对刘备的身份有过怀疑,且不说刘表和刘璋这样的宗室非常认可,哪怕是曹操都没在这件事上攻击过刘备。此外,除了《三国志》指出刘备是宗室身份之外,《典略》、《资治通鉴》等史料对此也保持高度认可,假如刘备的身份稍微存在一点儿问题,早就有史学家站出来否认了。

其二,宗族认可。刘备家庭贫困不假,可他在成长过程中不仅没有受到限制,还得到了来自家族的支持,比如他之所以能够和公孙瓒一起拜师学习,就是因为家族的资助。对于讲究“血统”的古人来说,如果刘备家庭和当地刘氏宗室没有关系,他在东汉末年几乎没有任何的出头之日,甚至连假冒宗室身份的机会都得不到。

其实,刘备家境不好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是嫡传制度决定的。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婚姻制度多是以一夫一妻多妾制(此处“妻”特指正妻)的形式存在。一般来说,嫡长子(妻生子)或由君主指定的接班人,会继承君主几乎全部的权力和财产,嫡次子和庶子(妾生子)们一般只能得到极少一部分的权力和财产。同时,这些嫡次子和庶子们在选择权力和财产分配时,也会采取同样的处理方法。刘胜有多少个子女?根据《汉书》里的记载,这个极其迷恋酒色的荒唐王爷,光是儿子就有120多个,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明白,对于刘备所在的一支血脉来说,他爷爷刘雄在二三百年后还能够当上县令,那已经是非常励志的故事了。所以,史料中记载刘备的家境贫困,和他是不是宗室身份之间没有关系。

并非皇叔献帝辈分疑更高

关于刘备出身的问题,还有一个受关注的焦点就是“皇叔”这个称号,稍微看过几眼《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被曹操带到许都后,就经常以“皇叔”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刘皇叔”这个名号的影响力甚至不亚于刘备的本名。此外,笔者在撰写本栏目稿件的时候,也多次使用到这个特殊名号,那么,刘备真的是皇叔吗?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帝宣上殿,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

《三国演义》里说刘备是皇叔,可在《三国志》等史料中对此没有任何描述。此外,还有一个非常“不利”的证据显示,刘备的辈分不仅没有刘协高,反而还矮了好几辈: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是汉景帝刘启的18世孙,刘协应该为刘启的19世孙,可现有的族谱史料却显示,刘协是刘启的第13世孙。如此一来,刘备还是刘协的皇叔吗?再者,除了《三国演义》对刘备一族谱系描述的足够详细之外,我们再也找不到任何能证明刘备比刘协高一个辈分的记载。

《三国演义》毕竟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料,我们当不得真。既然证据不足,为什么罗贯中还要给刘备安一个“皇叔”的身份呢?

只是为了文学创作考虑而已。

大家都知道,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是以蜀汉为正统,而为了让作品的这个创作目的更严谨,罗贯中必须得完善整个“证据链”,那么,如何才能完善呢?安排一个刘协当场认叔叔的戏份就非常重要,因为刘协和刘备两者之间一旦建立起叔侄关系,刘备集团的一切行动就不再代表刘备本人而是整个汉室。

新闻推荐

制订切实可行方案,精准发力 邮储银行济南市分行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本报记者王新蕾12月25日,记者在山东宏力天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访,看到新建的厂房宽敞明亮,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在...

青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