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 果实不是结局 青州敞口山楂就地深加工增值,带动当地村民就业

潍坊晚报 2020-11-05 08:57 大字

深秋时节,走进青州西南山区的王府街道,一簇簇熟透的山楂悬挂在枝头鲜红欲滴。这里的山楂萼筒大而深,萼片张开成敞口,果实大、产量高、品质好,当地人称为“青州敞口山楂”。2013年,青州敞口山楂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一步打响了品牌,山楂果品就地加工增值,带动村民致富。

□文/图潍报全媒体记者刘燕

手捧山楂采摘,制成干红、果酒等

11月1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青州王府街道的山东皇尊庄园山楂酒有限公司山楂种植基地,红彤彤的山楂挂满枝头,就像一个个小红灯笼,煞是好看。山楂树势强壮,树冠紧凑,山楂果形近圆稍扁,顶部为“五菱”形,果肉粉红,肉质紧密,味酸稍甜,细嫩可口。山楂因萼筒大而深,萼片张开而成敞口,这便是青州敞口山楂的由来。

山楂树下,64岁的管理人员郭怀武和四十余名工人正在采摘山楂。“摘山楂时不能直接用手去拽,要用双手去捧,在我们这里叫捧山楂。因为山楂生长时都有骨节,用手拽不仅难摘,还破坏山楂来年的结果,用手捧山楂的骨节,一捧就掉,摘得快还多。”家住庙子镇茂峪村的郭怀武在这里工作了8年,对山楂的日常管理很有经验。

郭怀武介绍,敞口山楂的栽培较为特殊,不能单独栽植,必须与白荆嫁接才能结果。敞口山楂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很好的保健食品。

该山楂基地占地一百二十余亩,今年预计收获三十余吨山楂。“用于制作山楂饼、山楂条的山楂在霜降前都已经采摘完了,那时的果子果胶含量高。我们基地的山楂是用来制作山楂酒的,果子熟透后糖分更高,更便于果酒除酸,采摘后的果子直接运往公司冷库备用。”郭怀武说。

郭怀武说的山楂酒是该公司开发的独创产品山楂干红,也是青州敞口山楂深加工的高端产品。在该公司商品展示区,山楂白兰地、山楂酒、水果蒸馏酒、山楂预调酒等各类产品摆满了展示架。“我们有强大的山楂干红研发团队,配套建设了国家高标准检测中心和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产品销往全国26个城市和地区,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赵翠燕说。

山楂干片热销,当地村民进切片厂打工

在山楂深加工上,除了高端产品外,传统的山楂加工也不断谋求创新。在青州市怡达山楂食品有限公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山楂片、山楂条、山楂果膏。生产车间里,一台台机器正在工作,工人们忙着包装。不同形状和不同包装的产品在一台台机器的运转下不断下线,除了传统的山楂原味产品,多种新奇口味的加入为企业销售带来新突破。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我们在原味产品的基础上相继生产了草莓、蜜桃、桑葚、乳酸菌、果蔬等口味的四五十个品种,企业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该公司工作人员王英说。

火红的山楂果给青州创造了“家门口”的产业,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收入。随着市场对山楂药用和食用价值的认可,山楂干片的需求量渐增。秋日,家家户户切片忙也是青州的一景。

走进王府街道井塘村孙富杰家的切片厂,工人们正挑选山楂切片、烘干,一片繁忙景象。厂内,已经打包好的山楂干片正准备发往全国各地。今年32岁的孙富杰告诉记者,5公斤山楂鲜果可以切出1公斤干片,他们每年向全国各地销售一百余吨山楂干片。

今年56岁的吴广秀将切好的山楂片摆放整齐,准备烘干。吴广秀原是一名普通村民,有了切片厂后,他变成了切片工人,收入更高了。“今年我家收了两千五百多公斤山楂,被村里的切片厂收购了,我在切片厂工作,一天还能赚150元工资,可以干三个月。”吴广秀说。

果品加工企业超150家,山楂全部就地加工

记者从青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青州目前山楂种植面积3.75万亩,主要分布在王府街道和王坟镇,以传统“大金星”敞口山楂为主栽品种。青州敞口山楂果实维生素含量高,色、香、味、形俱佳,出口已有百余年历史,特别受日本、韩国客商欢迎。2011年,青州敞口山楂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2020年公布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青州山楂品牌价值2.05亿元。青州市的山楂鲜果全部供应果品加工企业,实现了就地商品转化。目前,青州市已发展果品加工企业超过150家,消耗本地山楂5.8万吨,自济南、临沂及河北等地购进山楂鲜果24.43万吨,年产山楂系列制品15万吨,包括山楂饼、山楂干、山楂果脯、山楂糕、山楂球五大类20多个系列品种。产品占全国份额的70%、国际市场份额的30%。王坟镇被誉为“中国山楂制品第一镇”,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近年来,为了维护青州敞口山楂的品质,青州市成立合作社等经营组织,山楂树的管理、修剪、施肥有了专业指导,山楂的品质进一步提升。“我们每年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种植基地,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指导农户通过秋施基肥、疏花疏果等措施保证山楂产量和质量,确保产业持续向好发展。”青州市农业农村局果树站站长董雪梅说。

新闻推荐

青州高柳镇秸秆循环利用,板结土壤变松软 多年大棚地,长出小蘑菇

□本报记者杨国胜石如宽本报通讯员潘伟侯荣静10月23日10点,青州市高柳镇西水渠村大棚区,59岁的种植户闫相河与...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