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化春雨 滋润众人心
“春雨义工”创始人孙在前十几年来将公益当成事业经营
他关爱留守老人,筹办了首个“高山爱心诊所”;他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成立潍坊首个社区志愿者组织“春雨义工”;他替人谋长远,发起“春渔铺子”,带动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避免返贫……他的名字叫孙在前,多年来,他先后为2000多名贫困、残疾、失独老人解决了经济、生活难题,救助贫困学生900多人。
自掏腰包做公益
2007年秋,孙在前与社区的朋友建了一个吃喝玩乐的联络群。有一天偶然得知同小区的邻居患了白血病,孙在前立刻在网上发起“为了咱们的邻居,请伸出您温暖的手”的号召,自发组织募捐,并将募集到的2.6万元送到患病邻居手中。
这是孙在前第一次体会到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于是集结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免费做义工,这就是“春雨义工”的前身。
2007年11月18日,孙向前发起成立潍坊首个社区志愿者组织——潍坊春雨社区义工公益服务中心(简称春雨义工)。以春雨义工为平台,孙在前带领广大志愿者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展关爱帮助贫困、失独、留守老人及贫困学生群体等活动。至今年8月,春雨义工注册义工达3000名。
在春雨义工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孙在前自掏腰包,从一年几千元到后来的上万元,如今他一年要拿出三四万元。“风雨十几年,哪怕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会坚持走下去。”多年来,孙在前一直把奉献爱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把做义工当成一份事业去用心经营,并带动更多人走上公益之路。
建首个高山诊所
青州市庙子镇杨集安村海拔800多米,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如今村中仅有10位老人留守,平时根本下不了山。建村300多年,2011年之前村里没诊所,老人们生病后,只能等到实在忍不住了,才步行14公里崎岖的盘山小路去山下的诊所就医。
孙在前冒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山上建个诊所。他用六个月了解当地情况,倡议爱心人士及义工出资出力,于2011年7月在杨集安村建成首个“高山爱心诊所”,解决留守老人看病难问题。
“高山爱心诊所”建成后,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无论严冬还是酷暑,孙在前都坚持与春雨义工及爱心医生到山上为老人义诊、免费发放药品,让患病的老人少了奔波之苦。近十年来,爱心诊所为老人们发放了价值近20万元的药品,提供义诊152次。每一年,他们还集中将B超、血糖仪等医疗设备带上山,为老人们进行全面查体。
杨集安村“高山爱心诊所”被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对留守老人的广泛关注,2013年被省里评为“最具发展潜力公益项目”,并得到山东省青年联合会的公益资金支持。
帮困难家庭谋生
需要帮助的人实在太多了,孙在前意识到普通救助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15年,“春渔铺子”活动开展起来,主要目的是帮助困难家庭通过双手勤劳致富,把传统慈善帮扶变成帮助群体成长的公益模式,不仅达到帮扶更多人的目的,还拓宽了他们的工作思路。
孙在前通过联系爱心企业,为贫困家庭提供免费技术培训、经营店铺等,由义工进行前期运营,待铺子盈利稳定后,交由贫困家庭独立经营,义工给予辅助帮扶,最终实现“社会力量为辅,贫困家庭为主”的自力更生脱贫常态,避免返贫。同时,孙在前带领春雨义工着手建设农村的公益铺子,扶持农村贫困家庭进行种养殖作业等。截至目前,已成功运营卞家火烧铺、进口食品超市等项目内容,项目受益人约百人。
文化服务,教育先行。助学是孙在前坚持的又一项公益。多年来,他带领义工深入农村,实地调查贫困家庭情况,对需要救助的孩子,通过向社会发起募捐等形式募集善款,为每个孩子提供善款1000元。至今长期救助贫困儿童900多名。本报记者庄新
新闻推荐
李澄中20岁时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赋得到了名士丁耀亢和施闰章的赞赏,声名已噪海岱。而帮他走出山东名扬于世的,...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