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尽美、邓恩铭:携“红船”火种播撒齐鲁
1921年8月,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
“一大”闭幕后,王尽美、邓恩铭回到山东,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此后,革命的火焰,由学生知识界进一步发展到工矿区和农村。同时,在胶济铁路沿线的青岛、青州、潍县、淄博等地也建立了党的组织。
“做基层战士的工作”
在“一大”结束后的一年里,王尽美、邓恩铭的脚步总是匆匆:1921年11月,被派到苏俄去出席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1922年春,他们相继到淄博矿区,了解工人生活状况,广泛接触各阶层人物,宣传革命道理,物色工人运动先进分子;组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号召全省工人成立产业结合组织,使劳动者“用他们的组织力,做奋斗的事业,谋改良他们的地位”。
1922年7月中下旬,王尽美再次到上海,到辅德里625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大”将工人运动引入新的高潮。参加了此次会议的王尽美也备受鼓舞。同为二大代表的罗章龙曾回忆,“在上海,王尽美同志自己主动提出到北方区委工作一个时期,说要锻炼锻炼。……他到了北京,我的意思是推荐他负责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但他不同意。他说,我在这里当战士,做基层战士的工作。 ”
“天地有时留我在”
在存世的文件中,邓恩铭称王尽美为“美兄”。两人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王尽美出身佃农家庭,邓恩铭幼时家境贫寒,靠父母磨豆腐来维持生活;两人都从故乡出发,奔赴济南,寻求读书救亡之路。
“一大”归来后,邓恩铭曾给远在故乡贵州荔波的同学韦植三写 《江城子》一词言志:“长期浪迹在他方,决心肠,不还乡。为国为民,永朝永夕忙。要把时潮流好转,大改造,指新航;年来偏易把情伤,披棘荆,犯星霜。履险如夷,不畏难经常。天地有时留我在,宣祖国,勃兴强。 ”
这首词,如今读来,依然令人荡气回肠。邓恩铭兄弟姐妹6个,在山东做官的叔叔之所以让他到山东读书,是因为他自小聪慧能干,堪负光宗耀祖之重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邓恩铭却走上了革命道路,让全家人格外提心吊胆。
因工作需要,在青岛时,邓恩铭多次变迁身份和住址。 1923年10月19日,邓恩铭刚到青岛一个多月,给中央写信道:“(工人组织)首领虽非同志,但经我和尽美两次五小时的详谈以后,亦无形之同交了。情形好极,异常乐观!现淄矿因裁工事起,尽美已赶去活动,此行如得胜利,则山东在掌中矣。 ”
而作为省委书记的邓恩铭,经济状况堪忧。在他给团中央的十多封信中可以得到证明:“此间生活程度颇高,日用超出预算之外,如果将来找不到工作,经济不免困难,兄能稍微补助乎?”“我经济极窘,款速汇来! ”
邓恩铭一直被经费问题困扰着,很多工作难得铺展。有一次,他带着十块银元、一支枪和一个包袱,正行走间,发现被几个形迹可疑的人追踪。转了几条小巷子后,他闪进一家熟悉的理发店。
此时,外面已警笛四起,邓恩铭镇静地坐下来理发,还问店员这是捉什么人?有人回答说,是在捉共产党头子邓恩铭。剪了几下后,他从理发店的镜子里看着外面的动静,见特务搜捕已临近,便将包袱挂在墙上,借故出去解手,从后门出去了。
从 1925年到英勇就义,邓恩铭曾三次被捕入狱。家人劝他小心,他回答说:“不怕,人是要死的,有的人什么事情都不做,说死还不就死了。 ”
1929年,邓恩铭第三次被捕,在被关押的两年多时间里,面对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他依然表现出九死犹未悔的豪迈,组织过三次越狱。 1931年3月,自知余日不多的邓恩铭给母亲写下最后一封家书,并写诗道:“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
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在青岛医院病逝,终年27岁。 “为革命剧战受重创而死,与战殁于疆场者意义相等。”罗章龙曾评价王尽美的牺牲。这样的话语,在1931年4月5日再次被热血涂抹成现实。 30岁的邓恩铭同其他20名共产党人,在济南纬八路刑场壮烈牺牲。卢昱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孙孔嘉通讯员马光伟张耀淮“在爱的国度里,没有越不过的山,没有蹚不过的河。”青州实验中学...
青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