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文化与时空 信使向你走来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开播

柳州晚报 2020-06-15 13:40 大字

(图片均为《如果国宝会说话》海报)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备受期待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选择这一天向观众发送新的国宝“留言”。

该片第三季已于13日20:0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隆重开播。

国宝们成了跨文化、跨时空的信使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由中宣部推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策划实施,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的国家涵养工程。

古往今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刻的文物,彼时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一件手工器物,凝聚了制作者的设计思考,更融入了时代的情绪与哲思。文物不仅是文化的图谱,也是历史的镜像,如今更成了当下纪录片创作的源泉。

《如果国宝会说话》用创新突破的表达、媒体融合的手段、国际顶级的影像来诠释、传播中华文明,为文物纪录片开创了一个新样态,形成了品牌效应,这也为该类型纪录片未来如何传播文化、如何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认为,文物是文化的图谱、历史的镜像。《如果国宝会说话》适应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传播特征,从物证和影像两个维度去定位整个文物的时代坐标,每一件文物都得到了极致呈现。国宝们成了跨文化、跨时空的信使,体现了文化传播的美美与共。这样的纪录片对于中国人的精神构建意义重大,它是属于中国的国家记忆,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内涵。

以邻家朋友的姿态讲述历史故事

“陶”醉了6000年的陶鹰鼎、照出汉代光芒的长信宫灯、“唱响我人生”的击鼓说唱俑……《如果国宝会说话》前两季以全新视角揭秘中华文物之美,引来网友刷屏点赞。第三季里,来自18家博物馆的25件国宝将带领观众“回望唐朝”。仍旧是每集5分钟的体量,延续了前两季新颖的电视语言、创新的解读方法,珍贵的馆藏文物从博物馆走到公众身边,以邻家朋友的姿态、平和近人的风格讲述历史故事,传达文明内涵。

第三季中,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这25件国宝,涵盖了书法、绘画、壁画、画像砖、雕塑、造像、金银器、兵器、文书等多个门类,多维度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技艺、审美、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每一件都是文明的物证,是中华文明在历史时空中的印迹。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交流、大融合的时期。冲突与融合、乱离与交往,孕育了一个光芒四射、辉映千古的时代。在隋朝完成国家统一后,传奇盛放的唐代走上历史舞台。

该片总导演徐欢认为,这是文人意识觉醒、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呈现包容性、多元化的时期。创作组不仅关注人们耳熟能详的“魏晋风度”“大唐气象”,还把更多眼光投向包括制造业、工程学、法治建设、对外贸易等方向的文明物证。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选取的文物从六朝遗韵到盛唐手笔,从灵动绘画到时代雕刻,从国家基建到生活日常,从爱情渴望到艺术碎片,充分展现了开放融合的时代风貌。

让观众成为历史的“参与者”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纵贯魏晋至唐代,横跨艺术、历史、科技、考古等多个领域,因此,创作组在影像叙事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索,针对每件国宝的特点设计专属的视觉体系。

如《立狮宝花纹锦》,以现代设计师视角解构唐代丝织品工序,用现代人易于理解的“编程”思维诠释“大唐新样”。又如《阿斯塔那俑与文书》,以剧场形式还原了一场发生于唐代的诉讼纠纷。再如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重现王羲之创作的场景,把观众带到“永和九年”的会稽山……

为了实现这一系列影像叙事,创作组采用了多种技术创新手段。基于不同的文物,研究方法不同、认识角度各异,或者采用8K技术呈现文物的艺术细节;或者以沉浸式体验回归历史现场;或者以大数据算法模拟书法真迹,让观众成为历史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开播首日,《洛神赋图》、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敦煌飞天等文物一一亮相,展露国宝风华,彰显国之气韵,为观众开启了一幅中华文明的别样画卷。《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于每天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 20:00播出。 (综合)

新闻推荐

电动摩托车需持证上路

自电动自行车集中登记挂牌以来,有不少市民发现自己拥有的是“电动摩托车”,不属于电动自行车挂牌范围。那么电动摩托...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