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文艺与呆萌并存的国宝们又来留言了

澎湃新闻 2020-06-15 10:40 大字

从在水一方的洛神到满壁风动的敦煌飞天,如梦如幻,悄然而至。让我们一起自魏晋南北朝走向盛唐。

6月13日,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开播。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宝们选择这一天向观众发送新的国宝“留言”,依然是文艺范儿十足且呆萌可爱。

《洛神赋图》、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敦煌飞天等文物率先登场。

“飘浮,飘浮。蔚蓝天空下,缤纷花雨中,溅起彩色的涟漪,那是飞天在向上、升腾、起舞。1650余年、270多个洞窟、4500多身形象,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乘着时代的风云,以微毫诠释盛大,且歌且舞而来,曼妙丰姿里,就是生命。轻盈飞过处,就是天空。”旁白依旧简练通透、通过后期技术动态呈现的敦煌壁画犹如仙境,网友直呼简直太美了!

“陶”醉了6000年的陶鹰鼎、照出汉代光芒的长信宫灯、“唱响我人生”的击鼓说唱俑……《如果国宝会说话》前两季以全新视角揭秘中华文物之美,引来网友刷屏点赞。第三季里,来自18家博物馆的25件国宝将带领观众“回望唐朝”。仍旧是每集5分钟的体量,延续了前两季新颖的电视语言、创新的解读方法,珍贵的馆藏文物从博物馆走到公众身边,以邻家朋友的姿态、平和近人的风格讲述历史故事,传达文明内涵。

据了解,第三季中,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这25件国宝,涵盖了书法、绘画、壁画、画像砖、雕塑、造像、金银器、兵器、文书等多个门类,多维度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技艺、审美、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每一件都是文明的物证,是中华文明在历史时空中的印迹。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交流、大融合的时期。冲突与融合、乱离与交往,孕育了一个光芒四射、辉映千古的时代。在隋朝完成国家统一后,传奇盛放的唐代走上历史舞台。

该片总导演徐欢认为,这是文人意识觉醒、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呈现包容性、多元化的时期。创作组不仅关注人们耳熟能详的“魏晋风度”、“大唐气象”,还把更多眼光投向包括制造业、工程学、法治建设、对外贸易等方向的文明物证。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选取的文物从六朝遗韵到盛唐手笔,从灵动绘画到时代雕刻,从国家基建到生活日常,从爱情渴望到艺术碎片,充分展现了开放融合的时代风貌。

该片总制片人史岩介绍说,第三季继续了前两季的风格,但又在内容和技术呈现上取得突破和创新,文物的厚重分量通过最现代最流行的艺术方式得到表达,《如果国宝会说话》堪称纪录片的“轻骑兵”。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纵贯魏晋至唐代,横跨艺术、历史、科技、考古等多个领域,因此,创作组在影像叙事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索,针对每件国宝的特点设计专属的视觉体系。

如《立狮宝花纹锦》,以现代设计师视角解构唐代丝织品工序,用现代人易于理解的“编程”思维诠释“大唐新样”。又如《阿斯塔那俑与文书》,以剧场形式还原了一场发生于唐代的诉讼纠纷。再如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重现王羲之创作的场景,把观众带到“永和九年”的会稽山。而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则以李白、岑夫子、丹丘生三人对饮的形式,把文物相关的所有信息一一呈现……

为了实现这一系列影像叙事,创作组采用了多种技术创新手段。基于不同的文物,研究方法不同、认识角度各异,或者采用8K技术呈现文物的艺术细节;或者以沉浸式体验回归历史现场;或者以大数据算法模拟书法真迹,让观众成为历史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梁红对此表示,依托优质内容,《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实现了生产模式和创意内容的全面升级,片子厚重严谨又有审美情趣,兼具了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

古往今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刻的文物,彼时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一件手工器物,凝聚了制作者的设计思考,更融入了时代的情绪与哲思。文物不仅是文化的图谱,也是历史的镜像,如今更成了当下纪录片创作的源泉。(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故宫古物记(1)九鼎 埋藏在历史暗夜的权力(上)

故宫古物记(1)兽面纹鼎,商代前期。故宫博物院藏小克鼎,西周后期。故宫博物院藏兽面纹鼎,商代后期。故宫博物院藏...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