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琉璃:有料的“料货”

大众日报 2020-06-07 09:32 大字

博山琉璃制品□孙晨 报道□ 本报记者 陈巨慧

本报通讯员 李福源

栩栩如生的灯工料景,色彩斑斓的琉璃花球,诗意隽永的琉璃内画,鬼斧神工的套料雕刻……在山东博物馆,为期七个多月的《琉光溢彩——博山琉璃文化展》吸引了数十万人参观。博山琉璃,以其独特的魅力绽放出绚烂华彩,再次惊艳世人。

“御炉”烧 “御匠”忙

淄博市博山区是琉璃之乡,在自然资源、历史因素、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积淀深厚,是琉璃生产重镇。博山琉璃艺术蕴含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我国宝贵的艺术遗存。博山琉璃种类繁多,工艺精绝,在几百年时间里曾引领中国琉璃发展的主方向。

博山琉璃生产源于何时,因史料与实物所限,不好确定。20世纪80年代,博山挖掘出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琉璃窑炉遗址——元末明初琉璃作坊遗址,故一般意义上把博山琉璃的起源定为元末明初时期。考古专家同时指出,该作坊遗址规模庞大,出土器物在器型及技术手段上都极为成熟,以此推断,博山琉璃的起源或应更早。

朱晓丽在《中国古代珠子》一书中,通过大量搜集调研,得出如下结论:“至少从南宋开始,中国的博山琉璃珠与印度的珠子平分了菲律宾的珠子市场。”说明在南宋或更早时期,博山地区已经有琉璃生产,且已形成一定规模。

明洪武年间,博山琉璃的生产已具较大规模,博山已成为全国琉璃生产销售中心,生产的琉璃器皿已远销全国和世界各地。洪武初年,宫廷内官监在博山设立专制“贡品”的琉璃作坊,由孙克让总领其事。

据《明史》记载,明朝宫廷中设有“内官监”,是宫中“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凡国家营造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刘若愚《酌中志》)。而且其“外厂甚多,各有提督、掌厂等官”。颜山孙氏为博山琉璃行业中最早加入匠籍成为“御役工匠”的家族。据《重修颜山孙氏族谱序》载:“吾族原籍枣强。洪武三年,始祖克让迁居青州府东关东南隅,后又迁居笼水。昔为益都孝乡之颜神镇,今改隶博山县是也。应内官监青帘匠,业琉璃,造珠灯、珠帘,供用内廷。”又据孙克让的九世孙,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任内秘书院大学士孙廷铨所著的《颜山杂记》载:“炉座者,余家自洪武垛籍,所领内官监青帘世业也。惟国家营建郊坛飨殿,则执治其根扉帘幌之事。……隶籍内廷,班匠事焉,故世执之也。”

自此之后,孙氏家族作为在籍的宫廷匠役,管理着一部分入了匠籍的“轮班匠”,为明宫廷提供琉璃贡品长达275年。

同一时期,博山蒋氏、钱氏及其他家族纷纷涉足琉璃行业,他们或以生产为主,或以销售为主,将博山琉璃推向全国。《颜山杂记》中描述博山琉璃的销售情况是“北至燕,南至百粤,东至高丽,西至河外,其行万里”。故明嘉靖《青州府志》直接点明“琉璃器出颜神镇”,并补充说“以土产马牙、紫石为主,法用黄丹、白铅、铜绿焦煎成之。珠穿灯、屏、棋局、帐钩、枕顶类,光润可爱。”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益都县志》也记载:“(琉璃)颜神镇居民独擅其能,镇土瘠确而民无冻馁者以此。”

清康熙初年,内务府设造办处,负责操办皇宫的造办采办事宜。由于康熙皇帝对西洋玻璃制品非常感兴趣,遂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传旨造办处分设玻璃厂,主要生产玻璃鼻烟壶、瓶、碗、渣斗等器物。起初,玻璃厂中的匠役都由西洋人充任。后来,除少数外国人外,主要从博山征调,所用琉璃料条等,也大都在博山生产。博山的玻璃炉被誉为“御炉”,而博山的工匠则被称为“御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及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6年)《工部为咨事都水司案呈先准内务府文》等史料,均记载了博山琉璃工匠在清宫制作琉璃产品的情形。这些被征募的博山琉璃工匠,先由府衙在炉行中选拔技艺高超者送到巡抚衙门,再由山东巡抚衙门负责将他们送至工部,交造办处服役。这些琉璃工匠在将博山琉璃生产技艺带入皇宫的同时,也将皇宫和外国琉璃生产技艺带回博山。在造办处服役的博山琉璃工匠,要按皇帝亲自指定的样式和数量,来完成各种琉璃器的制作。生产出来的琉璃器,除皇帝自己把玩外,还大量地赏赐给王公大臣和外国国王。

一枝独秀 “琉”通天下

自嘉庆朝起,国力衰退,琉璃厂风光渐失,琉璃制作技艺整体下滑,博山琉璃生产却随着时尚的变化和市场导向,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咸丰前后七八十年时间里,博山琉璃业空前繁荣,经营范围扩大,器物类型多样,鼻烟壶、烟嘴、仿制玉饰等屡有创新,以迎合市场需求。1869年,英国传教士威廉森在出版的《中国北方的旅行》一书中,记载了他在博山看到琉璃生产的盛况:“只见博山上空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人们都在紧张地为制造玻璃而忙碌着。当时不分老幼,约有十分之七的男女都在从事玻璃制造业,每年向外输出七十多万斤玻璃制品……”

德国传教士、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和英国传教士威廉森在同治年间都曾到过博山,他们分别在《旅华日记1868—1872年》和《中国北方的旅行》中对博山作了生动的描述:“山东博山的料器,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每年经由济南输出的数量约7000担。……聪明又智慧的匠师们把附近出产的岩石研细后,用硝酸钾煅烧,制成料器。这里的山丘蕴藏着丰富的石英矿,石灰(岩)和煤,而这些都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和燃料。数千年来,擅长制造瓷器的中华民族,在制造玻璃这一行业方面,是显著地、远远地落后于欧洲。但是,只有在博山这个地方却做出了值得世界承认的成就。”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初,山东巡抚周馥批准山东省农工商各局关于创办博山玻璃公司的呈文,并拨库银五万两作为官股,中国第一家官商合办的玻璃公司由此诞生。《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载文称:“博山为中国第一之玻璃制造地,原料与燃料之丰富,以及工资之低廉,为其发达之最要素。欧战以来,外货一时输入杜绝,博山玻璃之需用,博得非常声价,北自满蒙,南至南洋,殆无不知博山玻璃之名者。”民国商务印书馆编印的《重编日用百科全书》记载:“吾国组织玻璃厂,始于前清光绪季年,时有山东博山玻璃厂。”可见其影响之大。

博山琉璃最初的销售方式主要是集市贸易和长途贩运。后来,随着生产的日益发展,出现了专门销售博山琉璃的商店——料货庄,其销售范围更加广阔。史料记载,清朝至民国时期,博山曾先后在全国各地设立100多个料货庄,这些料货庄呈网状分布,以博山为中心,辐射全国,真正实现了“琉”通天下。

千年琉璃 新派“网红”

新中国成立后,博山琉璃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原有的琉璃作坊经过改组合并,一跃成为国营工厂,生产设备、制作工艺不断提升,产品研发不断拓展,以博山美术琉璃厂为代表的大型琉璃企业应运而生,并发展成为全国琉璃业的翘楚。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研发,截至目前,博山琉璃产品有几十个门类,上千种类型,近万种花色,其代表性作品如琉璃花球、花插、摆件等热成型产品技艺独特、神妙奇工、令人叫绝;琉璃内画产品工精艺绝、独树一帜,称为内画艺术的“山东画派”,套料雕刻及名贵色料“鸡油黄”“鸡肝石”雕刻制品古朴凝重,饮誉海内;灯工产品玲珑小巧、细腻雅致,让人叹为观止。其中最为世人熟悉和认同的,当属琉璃内画和名贵料器“鸡油黄”。

博山琉璃内画的技艺是从北京传入的。相传清道光年间,北京琉璃画师周乐元的内画技艺高超,但秘不示人。为了保密,甚至专门雇了一个老头看门,来客通报,待他将内画的工具收拾干净后方可待客。一天中午,博山协顺帽庄的商人王凤诰因事去周乐元家,适逢看门的老头正在打瞌睡,一心想探个究竟的王凤诰脱下靴子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周乐元慌乱中不及收拾,被王凤诰窥得用内画竹笔作画的秘密。王凤诰回博山后,反复研习,终于掌握了内画技艺的奥秘,并将之传与毕荣九、孙坦普、薛向都等人。他们不断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鲁派内画。由于这几个人技法纯熟,有独特风格,形成内画艺坛上的独立画派,称为山东画派,与北京画派齐名。当时县令府尹、地方乡绅,甚至外国商人都会携重金登门拜访内画老艺人,求画鼻烟壶。

后毕荣九又将手艺传与张文堂等人,薛向都则传与其子薛京万。抗日战争爆发,博山内画一度中断,薛京万和张文堂为了生计,也到山头转行陶瓷画。新中国成立后,琉璃内画创作恢复并得以改良。

博山名贵料器“鸡油黄”则兴起于明初,盛产于乾隆年间。以其雍容华贵,被尊为“御黄”“黄玉”。“鸡油黄”的特点是“润如玉,凝如脂,声如磬,价如金”,因制作门槛高、难度大,历来为皇室和宫廷专用,严禁民间生产。后来经过社会变革,“鸡油黄”制作工艺一度失传。1972年,博山美术琉璃厂经过反复试验中,终于使“鸡油黄”重现人世。

21世纪初,博山美术疏璃厂破产后,“鸡油黄”研制资料和有关实物再一次流失。出生于琉璃世家的孙即敏、孙即杰兄弟在古方基础上投资研制,成功恢复了“鸡油黄”烧制技艺,人称“孙氏鸡油黄”。

近年来,传承人孙云毅在父辈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潜心学习和创新创作,在材料、工艺和技术及器型设计等方面不断改进,系统地改良了“鸡油黄”的技术和配方,使“鸡油黄”的制作和以“鸡油黄”为基础的琉璃浮雕加工工艺得到了保护、继承和发展,大幅提高了成品率及产品颜色的纯正度。“孙氏鸡油黄”烧制技艺被评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技术和配方被国家专利局批准为发明专利。

在市场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如今的博山琉璃行业也早已进行了大洗牌,一批个体琉璃企业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不仅接过了“博山琉璃”这面鲜艳的旗帜,还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责任心,将博山琉璃推向世界。目前,博山有琉璃大师工作室30余个,有爱美琉璃、精美琉璃、金祥琉璃、西冶工坊、人立文创等规模以上重点琉璃生产企业13家,琉璃产业直接从业人员有5000余人,为博山琉璃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今年3月,暖春扶贫大剧《绿水青山带笑颜》火遍全国,人们在为剧中主人公返乡创业、携手共建美丽家乡的故事所感染的同时,也被博山琉璃的绚丽多姿所吸引。与剧中同名的企业西冶工坊,更是凭借精美的工艺品吸引了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客户,成为有名的网红打卡地。5月29日,“齐品·淄博”品牌首发式暨直播月活动启动,首批筛选的40家入库企业中,博山多家琉璃企业产品以知名度高、辨识度强、影响力广强势入选,成为众多网红的首选目标。

博山琉璃,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延绵传承,焕发出独特而巨大的魅力,架起了一座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新闻推荐

仅用36个小时,签约率100%

▲6月2日,居民们在搬家。记者王乐摄□本报记者马林峰自5月31日启动签约,至6月1日晚上21:38,奎文区昌大...

青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