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佳酿 平乐土熬 平乐传统酒文化探秘
发酵
倒米煮酒饭
出酒
老埠村“百得醇”酒坊工作场景
测量米酒度数
□陶彩忠苏桂莫培银文/摄
在平乐民间,但凡有酒席,所用的酒大都是平乐本乡土产的米酒,俗称“土熬”或者“土酒”。与其他地方的酒相比,平乐土酒色泽如银,浑若米汤,芳香清甜,朴实醇厚。初闻如醴,入口若珠。尤其是用酒饼酿制的“小锅米酒”为平乐土酒之佳品,虽未登全国名酒之堂雅,却是当地人待客佳酿,备受酒客青睐和推崇。
平乐土酒传统技艺
所谓平乐“土酒”,是用民间传统技艺酿造而成的米酒。通过把米饭发酵,蒸馏获得的。根据熬制的次数以及酒精度自高向低先后有“三花”、“双料”、“单酒”。
“三花”顾名思义,就是反复熬制三次后的酒,放置到玻璃瓶子后,轻轻一摇,便窜出一个个小汽泡,俗称酒花。也就是经过三次以上反复熬制后的米酒才会出现这种酒花。此类酒,酒精度一般在50度以上,性烈而浓香,适合于老酒客;“双料”,就是经二次熬制后得到的米酒,酒精度一般在35―50度。酒精度适中,烈性不大,口感醇厚,容易满足于老酒客饮酒时兴奋与晕眩快感;“单酒”即只经过一次熬制而成的低度酒,酒精度在20度至35度之间,口感微甜,酒香散淡,几乎没有什么后劲。一般酒客喝个一斤八两,既满足于酒宴上的应酬,体验到喝酒的兴奋和快感,也不会轻易醉倒,是平乐民间酒宴的大众酒水。
酿造米酒得先煮好酒饭,酒饭不能太稀,也不能煮焦了。农村煮酒饭大都用大锅,烧柴草,放水和火候的掌控,靠的是经验,能成功煮出一锅好酒饭真不容易。民间谚语称:“熬酒磨豆腐,称不得老师傅”,讲的就是酒饭难煮的缘故。
酒饭煮好了,倒在簸箕里摊开冷却。然后,把酒饼磨成粉末,撒在米饭上,拌匀后装入酒缸任其发酵,发酵了的米饭就成了酒坯。发酵时间一般为15-20天,近闻有一阵阵酒香味扑鼻而来。这时,揭开瓷缸盖子,看到酒糟成灰黄色的海绵状,挖开个小凹便能看到渗出清澈酒水的时候,就可以酿制了。
农家酿酒需要一套简单的设备。先把大铁锅支好,在大铁锅旁边架起一个瓷缸,瓷缸略高于大铁锅。瓷缸的两边留有洞口,对准铁锅的一边是个大洞口,另一边则是个小洞口。把酒糟倒入大铁锅里,加入酒糟三分之一量的清水,盖上锅盖。然后,用一根竹管,在大铁锅和瓷缸之间构建了一个“连通器”。
设备安装好了,用急火把大铁锅里的酒糟烧至80~90摄氏度,再用文火缓烧,酒蒸汽就会从大铁锅通过竹筒管子升到瓷缸里。由于瓷缸上面是个装有冷水的双层陶瓷冷却器,酒蒸汽触到冷水盆底就变成小酒滴往下。这时,酒就源源不断地从瓷缸下边的小洞口流出来,一锅美酒就这样酿制而成了。
生态酒曲天然制作
与各地的酒类酿制一样,平乐土酒的酿造少不了酒曲或者酒饼。选用酒曲发酵的米酒产量高,但口感差,冲劲大;选用酒饼发酵的米酒产量略低,但口感却更为绵柔和顺,冲劲小。平乐土酒采用的酒曲,是传统的酒饼,这种酒饼的用材全部为纯天然的中草药。主要成分有大米、辣蓼草、桂花树叶、桔树叶、扁豆叶、竹叶、田边草(旱莲草,又名墨草)。将其切碎晒干与大米混合粉碎后,加入37摄氏度温水搅拌,用手捏成鸭蛋大小的球丸。然后,把球丸放在筐里转动,边转边撒上老酒曲粉,作为新酒饼的药头。
把裹上酒曲粉的球丸装进筐(或谷筛)里,每装一层铺上一层稻草,进行发酵。将装好酒饼球丸的筐放进谷仓,再用稻草上下覆盖。发酵至对日或者一天半时间后,见薄膜或稻草上有水珠时,将覆盖物掀开,降温通风,自然冷却后,取出晒干后即为成品。
发酵是决定酒曲好坏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发酵良好的酒曲球丸上遍生一层白色细绒毛。如果温度过高,没有及时通风降温,酒曲上的白色细绒毛就会变黑,有霉样斑块,就会影响质量。酒饼在传统米酒的酿造中,是一种重要的糖化发酵剂。
大米与辣蓼草是这种酒饼配方的重要成分。特别是辣蓼草对稳定和提高酒饼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辣蓼,辛,温。”《岭南采药录》中记载:“敷跌打,洗痣疥,止痒消肿。”辣蓼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止血、抗肿瘤、镇痛等功效。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辣蓼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以黄酮类及萜类物质为主的活性物质,且具有种类多、含量丰富的特点,能有效促进微生物生长。
纯天然原料制作的酒曲和传统的酿酒技艺,成就了平乐土酒芳香清甜,朴实醇厚的特性。
土酒不“土”源自齐鲁
与平乐土话一样,平乐土酒,根植于中原文明,是中原文化南迁与当地酒文化的相互融合同化的结晶。
平乐,古称昭州。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昭州动乱,唐敕封太尉、征南大将军陶英率8万军士南征昭州。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温篡唐为梁。陶英愤然解甲,率李、莫、翟等将校,在昭州南部地区定居下来,成为平乐现存的最早、最大规模的中原移民,也把许多中原文化带到这里。平乐土酒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延续至今。后来,外来移民误称这一拨中原移民为“本地人”,他们带唐音的语言为“土话”,他们配制的酒为“土酒”……
在平乐的乡村,特别是本地话区域,村村都有老酒坊,许多村民都掌握酿酒技艺,甚至有一些村落是历史上的土酒酿制的专业村。诸如阳安乡的陶村、青龙乡的平西村、桥亭乡的玄坛村、张家镇的老埠村、同安镇的大里村。它们或者是古村落,或是古圩镇、古驿站。由于交通地位的变迁,集镇的迁移,这些村落已然失去了过去的集镇、驿站地位,但酿酒业却传承了下来,成为当地村民谋生的主要手段。
距张家镇约2公里的老埠村就是这样一个集古村落、古驿站、古圩于一体的传统酿酒专业村。该村是一个千年古村,全村现存人口2000多人,全部姓陶,均为唐敕封太尉、征南大将军陶英后裔。历史上,老埠村称“都密村”,曾是诞山江的大码头,故名“老埠头”,又是阳安―张家―长滩古驿道的枢纽。由于交通便利,商贾云集,遂成集市,酿酒业异常发达。四五百户的大村,家家户户都能酿制土酒,这在当地极为罕见。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该村专业土酒坊仍有12家,每家年产销土酒在60-100吨左右,日产销超过5000斤。近年来,虽受各种各样的外来瓶装酒的冲击,但老埠村的散装土酒依然顽强生存,至今全村尚有3家规模较大的土酒作坊,其中一家叫“百得醇酒坊”远近闻名,年酿酒100吨以上,供给平乐及周边县。
平乐人好酒。一是漓江、茶江、荔江汇流之处,河谷沟壑,阴冷潮湿,史称“桂江多瘴气,北人常不适”,而酒可祛寒健体;二是青州将士本是北人,性豪好酒;三是中原移民,远离故土,抱团发展,以席宴宾,以酒为媒。于是,自古以来,昭州之地,好酒成风。但凡喝酒,三碗为礼,再饮为敬。直喝到脸红耳热之际,酣畅淋漓之时,感情到位,诸事可定。于是,土酒便是平乐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无论朋友聚会、红白喜事、生日会期,无酒不成席。
平乐人大多喜好原汁原味的土酒,也常用土酒与当地的食药材制作泡酒。用植物类食药材泡制药酒的,如糖刺果酒、桃金娘酒、仙茅草酒、梅子酒、红枣酒、葛根酒、野葡萄酒、野香菇酒、桑葚酒、鸡爪子果酒;动物食药材类泡制的,如蛇酒、蜂蛹酒等等,不下数十种。平乐泡酒是一道美味,又是一味佳酿,既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也给本地传统酒文化增添了一道绚丽色彩。
新闻推荐
近日,青州市西南部山区漫山遍野,繁花似锦,鸟语花香。迎春花、连翘花、桃花等竞相绽放,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