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砚铭》注释

淄博日报 2019-08-21 00:37 大字

淄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后改为淄川县。

司马温公:司马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去世后,追赠太师、温国公。明余怀《砚林》载:“宋熙宁中初尚淄砚,温公修《资治通鉴》,神宗躬择其尤者赐之。”

苏米蔡陆:淄砚因淄州而得名,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称其为“淄石砚”;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称其为“淄州砚”;书法家、文学家蔡襄赞淄砚曰:“雀金墨玉,东州之奇石也”。南宋文学家陆游称淄砚:“龙尾之群,韫玉之伯仲也。”作《秋晴》诗:“韫玉砚凹宜墨色,冷金笺滑助诗情。”

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淄川梓桐山青金石,因范仲淹取石刻砚多用之。文载:“淄州石门涧石,青黑相错如杂铜屑,理极细密。范文正公居白山以为砚,发墨类歙石。”

梓桐:指梓桐山,位于淄川区双杨镇藏梓村。史载:去吾村七八里,有梓桐山,石门涧中产青金石,色青黑相杂,有铜屑,如歙砚之金星。宋皇佑中,公(范仲淹)守青州,遣石工取以为砚,极发墨,亦类歙石,东方人多用之,名“范公石”。

易安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宣和年间,其夫赵明诚淄川任知州,她随丈夫在淄川生活,夫妻二人喜爱金石收藏研究,曾作砚铭两篇。

彦猷:名唐询,字彦猷,北宋人,善文诗。在《砚录》中评述:“淄石可与端歙相上下”。

放翁:南宋文学家陆游,号放翁,著有《蛮溪砚铭》,称淄砚:“龙尾之群,‘淄’韫玉之伯仲也。”所以淄砚又有韫玉之称。

淄端歙苴:即淄砚、端砚、歙砚、苴却砚。隋朝置淄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故此地所产砚石又称淄砚。

顾氏从义:顾从义,明书法家、篆刻家,因得米元章砚,自号砚山。用黑石摹刻石鼓文砚,现存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为淄砚。

渔洋执信:王渔洋,桓台县人,原名王士禛,清著名清官廉吏,被誉为“一代诗宗”;赵执信,博山区人,清代诗人。

松龄柳泉:蒲松龄,淄川区蒲家庄人,别号柳泉居士,乡砚濡墨,著《聊斋志异》。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纪昀诗文:纪昀,字晓岚,清朝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达,《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昀“惟淄石之佳者颇似端溪。”他81岁时,山东巡抚铁保送他一方淄砚,爱不释手,并题诗刻于砚台:“曼倩三窃王母桃,坠而化石沉波涛。水舂沙蚀坚不销,圭角偶肖惊舟鲛。漉以琢砚登书巢,尚有灵液濡霜毫”。他巧用东方朔三窃王母桃的神话传说,把曼倩与仙桃紧密联结起来。曼倩三窃王母蟠桃,果落淄水,沉沙泥岩,汲天地之灵气炼化成曼倩璧石,用此石制成的砚也称“曼倩砚”。考究纪昀晚年的性格心态与东方朔(东方朔,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很相似,诙谐、滑稽、智慧,也有些俳优状,诗中可见两人心心相印。

阅微:纪昀著《阅微草堂笔记》。

百二秦川:盛百二,字秦川,乾隆朝淄川县令,对淄砚的历史、现状和石质进行调查研究,编《淄砚录》。

启功元伯:启功,字元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得淄砚,十分喜欢,并为之铭:“锋发墨,不伤笔,箧中砚,此第一。得宝年,六十七。一片石,几两屐。”对现代淄砚的品位作出中肯、高度评价。

西泠振濂:陈振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般阳:西汉置县名,因在般水之阳得名。

西泠:西泠印社,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专业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

鲁山:位于淄博市博山与沂源之间,主峰海拔1108米,是淄河发源地。

淄流:即淄河,又称淄水。淄博境内最大的河流,全长155.10公里,流域面积1511平方公里。

洞子沟: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原名“仙岩洞”,是淄砚采石故地。

宋明老坑:指宋、明两朝开采砚台石料的矿坑。

墨侯:唐代文嵩以砚拟人,曾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人们也称砚为墨侯。

文心在兹,七十华诞。金石传承,镌铭书典:指西泠印社、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和山东印社主办,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淄川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镌铭书典·金石传承”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当代名家题刻中华传统文化典故淄砚铭文创作展。

新闻推荐

为受灾群众筑起民生保障墙

本报讯(通讯员郭宗峰)近日,受台风“利奇马”影响,青州、寿光、安丘、临朐、昌乐等地群众受灾,造成较大财产损失。...

青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