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书,其实是在迷恋这个世界

西昌都市报 2019-08-08 08:43 大字

《访古寻城:看见的与看不见的历史》唐克扬 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3月第1版,定价:58.00元 《乐山城记:一座古城的生命史》邱硕 著,天地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定价:38.00元 《中国西部与滇缅公路》H.丹尼尔·弗赖伯格 著,滕慧婷 译,天地出版社2019年3月第1版,定价:36.00元 《吴读有偶》吴鸿 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定价:48.00元 《情人》[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王道乾 施康强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4月第1版,定价:55.00元 《何多苓文献集》赵欢 主编,四川美术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定价:288.00元 《荣誉》(修订版)苏牧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定价:145.00元 《十问当下中国艺术》周伟 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6月第1版,定价:58.00元

《访古寻城:看见的与看不见的历史》

《乐山城记:一座古城的生命史》

文/何万敏

《访古寻城:看见的与看不见的历史》

极少情况下,我会追剧。去追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长安十二时辰》,是新闻报道表扬电视剧忠实于马伯庸的原著,最大程度还原小说展现的丰富历史细节;而马伯庸小说并非胡编乱造的“戏说”套路,长安城108坊格局的确存在,张小敬、李泌及贺知章、岑参、王忠嗣等人都有历史可考,网红作家的过人之处是把那些看似无关的历史人物串联起来,虚实之间构成惊心动魄且令人信服的故事。为了验证,坐到第一集前,演摄音、服美道,质量整齐不马虎,节奏不甚拖泥带水。编导直言向美剧拜师,正戳中我偏爱美剧这口,尽管只追过《国土安全》《绝命毒师》等不多几部。

剧还没有看完,嗨,又追到长安去。难得凉山彝族火把节假期,反正有西昌直航西安,便自由行了。哪里是长安?像盛唐打开城门开市一般热闹的是回民街,灯火辉煌、摩肩接踵、人间烟火稠。可以想象一个古代都市,正处于封建王朝的巅峰,各色人等慕名而来,开放的心态还增添了许多“国际化大城市”的范儿。“自从有‘长安’这个意味不凡的地名——尤其在唐朝近三百年的辉煌结束以后,在长安以外的地方看长安,看不见的长安,实则构成了另一种长安,或者准确地说,对长安无尽的想象。”作为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的唐克扬,看见的中外城市之多,自然有更多的观察和心得。面对明城墙围合的城里城外耸立的高楼,“不能不说,过去的那个长安和今天的‘时代精神’真有着奇妙的巧合。今天的城市规划摒弃了长安低伏的建筑风格,却继承了它惊人的规模和大国子民的生活风范”。

只是,式样和做法都差不多的高层楼宇,吸引不住现代人习以为常的眼睛,毕竟心牵引着眼睛更愿意往旧貌看。位于大恩寺旧址的大雁塔成了“地标建筑”,提示出这一地区曾有过的长安记忆;顺带夜游大唐不夜城,走到一块崭新的石头旁,才知道是长安城南城墙所在地。曲江新区一带够新的了,哪里还剩下多少长安的身影,作为视像的长安早就不复存在。如唐克扬先生所言:“最早是它的废墟,然后是将废墟也摧毁了的现代‘长安’,当代的知识考古学家必须挖掘两次,才能复原出最初的、立体的、生动的城市,看到它的兴起与衰亡是互为表里的过程。”也就回返到耳熟能详的唐诗,听李白吟咏“长相思,在长安”。

《乐山城记:一座古城的生命史》

无数次填写各种表格,在籍贯一栏,我写下的都是“乐山”两字。许多人晓得乐山是因为那儿有一尊通高71米、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俗称乐山大佛。而我先没有去看过大佛,年纪尚小,大致每年春节期间由父母带着,从凉山的美姑县赶客车、坐火车到乐山夹江县,看过外婆,再到乐山,目的地是五通桥,见爷爷奶奶。那十几天是父亲母亲的快乐时光,有些情感来自心底和故乡,我和弟妹只顾玩耍的高兴没有那么深厚。

自古到今,五通桥是川盐的两个盐业中心之一,另一个是自贡,而五通桥更是因盐成邑的著名盐码头,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五通桥的盐业影响逐渐淡化,其历史地位也被遮蔽了。抗战时期,北京故宫部分文物被运往南京,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些文物又被分3路运往四川,当时乐山县存9331箱、峨眉县存7287箱、巴县存80箱。1946年,3处文物先集中于重庆,后于1947年运回南京……这场跨越两万里、持续14年的文物保护行动,被称为“故宫文物南迁”。而正是乐山盐商抗战义举,助故宫文物顺利南迁,功不可没。

作者邱硕是乐山五通桥人。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专业,分获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她通过对乐山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从城址移动、城墙建毁、坊市聚散、街巷变化、祠庙兴废、庭楼增减等多个细节着手,生动勾勒千年古城的生命样态,又整体去勾勒出乐山古城的地理状况与历史脉络,把握和观照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从城市中政治建筑与民居的布局反映城市的主要功能,从城市信仰空间来探讨何为“乐山人”,从城市文化空间的变化探讨乐山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达成让历史告诉未来的阐述。

乐山是否是开明王朝故都和南安县城旧址?乐山人和乐山的城墙与那汇于此处的三江之水发生了怎样的“相爱相杀”?被誉为“嘉州文气汇聚之所”的文庙对乐山人意味着什么?延续几百年的老关帝庙迎春活动有着怎样的盛况?抗战时期迁来的武汉大学师生在乐山发生了哪些故事?“最会吃的乐山人”偏爱的小店都有哪些?生动的讲述,折射了一座传统小城的兴衰。

《中国西部与滇缅公路》

1941年,丹尼尔以传教士的身份,只身穿越中国西部和滇缅公路。他从河南出发,以步行、骑驴、乘车等方式,穿越陕西、甘肃、四川、西康、云南等省,沿滇缅公路抵达缅甸,真实记录了沿途所历中国西部的地形地貌、民俗风情、战时场景和旅途险情,并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呈现抗战时中国的民生百态。

当时,“四川的版图大体形似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是四川西南与西康的边界线,另一条底边则相当于是长江”。而“西康的版图大致呈正方形”,“是世界上山势最险峻的山区之一,部分地区的海拔超过了15000英尺,有些地方甚至高于终年积雪线。在这个省份穿行是最困难的。要是从四川进入西康,需要翻过坡度几乎接近90度的山峰。这段旅程不仅路途遥远,而且数不清的崇山峻岭将任意两个地方沿着东西方向分隔开来,也给这段行程增加了难度”。他继续南下,“雅安西南位于山谷之中,且被高山阻隔。这个地方曾经是四川的西南角,包括西昌、会理、越雟、冕宁、昭觉和盐源。西昌本身是个府级市,清朝时名为宁远府。它是个重要的城市,且人口较为稠密,目前是政府发展计划的核心,因为这部分也是高级指挥官行营的所在地”。

根据作者记述,艰难的行程多为步行、骑马或者坐滑竿。作者的孩子则在序言中道明,因为躲避战乱父亲要回美国,决定沿这条路离开中国。“当时刚开通的滇缅公路连接了昆明和缅甸,一直到印度”。

滇缅公路于1938年8月全线通车,但进入四川特别是陪都重庆的物资要绕道贵州,因此修建乐山至西昌的公路可以作为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的一条最直接的通道。而且蒋介石盘算,如果重庆一旦失守,将迁都西昌。据说他两次下死命令,必须在1940年内完工,否则以贻误军机论处。1939年8月,乐西公路正式开建。起始于乐山城北王浩儿,止于西昌,全程525公里。为兴筑此路,在修筑过程中,共征用民工约20万人,死亡超过4千人,平均每公里死亡约8人。连接起于西昌,止于云南省祥云县下庄,全线计长548.7公里的西祥公路,并与滇缅公路接驳。

《吴读有偶》

睹物思人——临近吴鸿去世两周年之际,他人生的最后一本书《吴读有偶》诞生。与以往他送我的书不同,这次他无法亲笔题签,“最近文化”盖章后由他的弟弟吴献寄来。我清晰记得两年前那天一早打开微信,怎么也不敢相信眼睛,他会远在克罗地亚度假时突然撒手人寰,生命旅程永远定格在2017年6月29日,那天的微信是一张有他全身像的剪影图片,从下榻的宾馆落地玻璃门内往外拍,远方是蔚蓝的海,他写下“早上好”。那以后,我等朋友对他的问好他已经不能听到。潸然落泪,悲伤不已,我想写一篇《融入那片海》。

文中的海指“书海”。我喜欢书,接触过许多爱书的人,但可以说吴鸿是最爱书的一位。这个称谓分三个层次:买书。只要有时间散步或者上街,必去城市的各种书店,必掏钱买下书籍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搬运,此处的细节有,拿钱买而不上网买支持实体书店、每次从来不一二本地买而是成套成堆地买。家里书多得放不下了,又往弟弟工作室里堆,成排的书柜满满当当,如列阵受阅,气势非凡。有一次我和他一起逛书店,他慷慨帮我挑了十几本书并去付款,说有人喜欢书是好事情;读书,买书的目的当然是读,没有打牌瞎吹牛空出的时间,全部被读书塞满还常常抱怨读书时间不够。读书的乐趣只有读书人才能享受,而书读得多了,他知道哪些作家好,哪些类型的书受读者欢迎,就是知己知彼吧;出书。任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本职工作当然是出书,短短数年时间,把地处盆地的出版社做得风生水起、名声响亮,靠独到发现的眼光、真诚用心的踏实、人脉资源的相连,许多一线作家也肯给书稿。当时,王蒙新作《奇葩奇葩处处哀》被他抢到手,喜不自禁。新媒体快速发展,图书出版和销售市场不断受到冲击,弄得不少出版社日子惨淡,据说他掌舵的几年,出版社经济效益上涨,十方难得。总之,他是一个真正懂书、爱书的出版家。他在书海中如鱼得水,畅快悠游。

他自己也是一个作家,出过几本书。他送给我《近墨者墨》和《舌尖上的苍蝇馆子》。书中文字勾画的是他热爱的生活,不可辜负的好书与美食。轻松愉悦的笔调,亦如他的为人,热情友好,潇洒脱俗。所以读到这本书,就是与鸿哥紧紧握手重又相逢了。

《情人》

新近收到“@上海译文新文本”寄赠的《情人》,杜拉斯全集06,还是喜欢。记得看让·雅克·阿诺导演,珍·玛奇和梁家辉主演的电影,一遍又一遍,顺带把蓝光碟上的纪录片也看了,我确信电影是为数不多能够把原著拍得令人信服的作品。或者说,小说和电影都堪称优秀的作品。再喜欢书我也没有能耐钻进书本搞版本研究,但是我已经有《情人》的四种版本,而且同为王道乾先生译本,应该是最佳译本吧。最早的那本印刷比较粗糙,读得却最为认真,重要的是被感动,仿佛自己也陷入了某种情感,欲罢不能。爱情,实在一个永远讨论不完的命题,无论在怎样的年代、无论在怎样的语境。表面上故事具有法式浪漫的气息,骨子里的动人心弦,恰恰来自凄美的结局;如俗语道出真谛,就是对爱充满无垠的遐想比直接达成愿望,更加有魅力。

本书收录《情人》和《中国北方的情人》两个中篇,1997年版和列为“译文经典”的2009年版一样,收录的则是《情人》《乌发碧眼》以及译本序和一篇评论《人们为什么不怕杜拉斯了?》。读者普遍认为小说带有自传色彩,译者王道乾先生特意区分,一部小说带有自传色彩,与一部自传体作品不能等同视之。杜拉斯说:“《情人》‘是一本由不得自己写出而又舍我而去的书,它离开我的双手被送出去,此后它就是它了。这是与我写的许多书谐音最少的一本。其中只有一句话没有写进故事框架之内,我的生命的历史并不存在……’等等,关于写作一事对于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只讲过这么一次:‘写作,什么也不是。’这本书全部都在这里了……”

事实上,杜拉斯是71岁时写《情人》的,小说开篇:“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我们由此认识一位法国老人,并开始随着她的讲述,回到她情窦初开的青春年华、异国爱恋的缠绵叙事当中,再一起饱经沧桑无法释怀。

《荣誉》(修订版)

2019年7月9日,西昌市影视家协会挂牌成立。协会邀请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和博士后导师苏牧,出任名誉主席。此前一天,苏牧搭乘北京直飞西昌的航班抵达,于当晚在西昌市图书馆报告厅举办讲座《电影、生命、哲学——世界优秀电影赏析》。这是“苏牧2019中国电影行走”来到西昌,尽管持续大雨,无法阻挡听众脚步;而讲座堪称精彩纷呈、激情飞扬,引人入胜、启迪思考。我坐在前排,被他的讲解感染,同时被穿插放映的经典电影《镜子》《无人知晓》《如父如子》《她her》《都灵之马》等片段肃然起敬。苏牧侃侃而谈,完全进入了“老师”的角色,忘记了凌晨4点早起奔赴机场,忘记了讲座长达3小时。他发誓:“有些电影是为了获奖的,而有些电影终将载入史册。”

意犹未尽,我取出早年买到他的书。书的封面上有一行字“北京电影学院教材”。按理说,如果不是学生,一般不会读教材。但是,很多读者认可,它会帮助我们学会“看电影”。言下之意,我们虽然都有一双眼睛,又喜欢看电影,许多时候却并没有学会看电影,或者是没有看懂电影?苏牧告诉读者,多年来,中国电影创作的最佳标准或是评判标准,一直叫“雅俗共赏”,意思是电影应该让电影专家和老百姓都喜欢看,其实这是一种暧昧的提法。从哲学的角度讲,电影的构成应该是一个形态,一个系统。它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面,甚至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立体。

苏牧打出了一张幻灯片,在一幅金字塔图形上,从基础到塔尖分为三个层次,大面积的塔基部分为商业片,中间部分是艺术片,最少的尖顶部分才是探索片。他认为,电影中的商业片用来养活整个电影,包括艺术片和探索片。电影是一种商品生产,商业性、电影票房是电影的第一属性,有了商业性,有了票房,电影才能延续和存活。电影中的艺术片就是所谓的雅俗共赏,只是电影中的一类,它绝不是全部。而数量少、观众也少的探索片是电影艺术的尖兵。探索电影的作用是探索电影表现的手段和可能性,是带动整个电影形态的前进和发展的。

那天的讲座上,苏牧为各类“电影层次”开列有片单,不妨与喜爱电影的读者分享。普通观众圣人:《情书》《廊桥遗梦》《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文青圣人:王家卫《花样年华》《一代宗师》,李安《饮食男女》《喜宴》,周星驰《大话西游》,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程耳《罗曼蒂克消亡史》,斯派克·琼斯《她her》,帕夫利克夫斯基《冷战》;专家圣人:塔尔科夫斯基《镜子》《潜行者》,小津安二郎《秋刀鱼的味道》《晚春》,是枝裕和《无人知晓》《如父如子》《海街日记》《比海更深》《小偷家族》,贝拉塔尔《天谴》《鲸鱼马戏团》《撒旦的探戈》《都灵之马》,阿方索·卡隆《罗马》,侯孝贤《再见南国》《好男好女》《戏梦人生》《悲情城市》《聂隐娘》,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胡波《大象席地而坐》。

《何多苓文献集》

从1995年在《华西都市报》做文化记者的一次采访算起,到2017年12月2日在成都蓝顶艺术区,我三次专访何多苓先生。除了泛泛的新闻稿,通讯《在大凉山的那片草地上》以散文笔调叙事,抒发画家与土地的情愫,获得2006年度四川省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低调,在他身上看不到夸张的姿势和宣言,有的只是沉静和优雅。我记得第一次采访,他签名赠我一本《翟永明诗集》,封面是他的作品。多少年过去,正如他在“后记”中写下:“我已经画了46年。除了旅行,推不脱的社交,有年伤了腰躺了20天,我还想不起哪天没动笔。46年做这一件事情,动力其实很简单:喜欢,或者说热爱。”

本书记载的,是艺术之路上的步履。

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美术界梳理历程,《春风已经苏醒》仍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1969年冬天,知青何多苓躺在大凉山的一片枯草地上,仰望天空上的浮云和繁星。那片草地后来被画进了他的成名作《春风已经苏醒》。“就在那些无所事事、随波逐流的岁月中,我的生命已被不知不觉地织入了那一片草地。”蓝天白云阳光下的凉山,给青春洋溢的生命底色抹上浓重的一笔。苦涩的知青生活对许多人来说不堪回首,“但对我来说,我认为那是我这辈子最愉快最重要的时期。因为我天生是一个审美的人”。

即使今天,谈起记忆中的凉山,仍然那么清晰。“我从来没有把民俗作为目标,因为彝族这个符号是我借用的,第一我下乡在那儿,印象很深;第二我觉得彝族人作为一个意识形态很原始的民族,从本体来说,他们和自然是非常融合的,他们坐在山上,黑色的,就像一块岩石一样,一坐几个小时,我特别喜欢把它作为一个符号。从那开始,我觉得我就没有受到过中国当代潮流的直接影响。”他坦言大凉山题材的作品在自己绘画生涯中所具有的位置。“这个位置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因为当时受的直接影响是怀斯,怀斯在美国也是一个很边缘的画家。我一看到他的画就一见如故,马上模仿他的画法来画彝族。从美术界或者受众的角度看,可能大部分人认为我最好的作品还是在那个时间。”当然,我个人更喜欢的是两套连环画《雪雁》和《带阁楼的房子》。

《十问当下中国艺术》

树林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句话用在当下生龙活虎的现实生活中,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无论什么样的文化圈层,装腔作势甚至装神弄鬼的,大有人在——简直曲解了“不疯不成魔”。《中国艺术》杂志评论员钟一平在序文中开宗明义,在关涉艺术与市场的迷雾重重中,所有问题都可以捋出一条线索,即谁来为艺术品定价。

影响艺术市场的要素无非有艺术家、艺术品、卖家、买家、大众传媒和经济环境。而艺术市场是由艺术品(背后是艺术家),交易主体——买家和卖家,以及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和大众传媒)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艺术品的价格。书中集中探讨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青州画廊沉浮记。山东青州在2013年之前的10年间,凭一个县级市成为全国书画市场的风向标,有“全国书画看青州”之称。10年间,青州书画暴涨,有的书画作品从一个斗方一万元炒到七八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此后资本的潮水退去,市场断崖式下跌,天价书画无人问津。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丑画”“丑书”的流行,真正是美丑不分,艺术成为投机资本的门面。

十问包括:书画市场崩盘了吗;书法博士三问;莆田:艺术与商业的平衡;当代文人收藏:文人与资本的较量;向死而生:中国连环画的前途;当今中国画为何“千人一面”;评论的高度等于红包的厚度吗;艺术生现象;“野生”的艺术家;艺术品市场回暖了吗。

问题来得直接,干货也不少。“‘千人一面’的问题在于画家们模仿古人、他人或自己,把有生命的绘画艺术变成了僵化的套路,丧失了中国画的文质、有意趣的生命,更是丢掉了艺术的个性,体现出来的是画家创作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缺乏。”“‘书法热’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书法江湖的利益驱动的,有些人学字就是为了卖钱,于是乎相互攀附,相互吹捧,相互帮忙,形成一个个的小圈子,游走于利益的江湖。”在书中,问题是线索,从市场、学术、评论、创作、教育等多个维度解读当下艺术事件则是内核。针对艺术热点现象的分析与研究,理性而专业,难能可贵的是不乏辛辣的批评、新锐的见识,以期唤起人们的思考以及对优秀艺术的渴望,堪称当下艺术圈解析手册。

新闻推荐

基础建设推动示范项目带动线上线下拉动 乡村旅游发展按下“快进键”

□本报记者杨国胜郑颖雪本报通讯员王继林史海莹青州市庙子镇黄鹿井村古色古香的青石牌...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