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古城演绎当代传奇

济南时报 2019-06-16 14:12 大字

明府城百花洲航拍 新时报记者黄中明摄

□新时报记者 钱欢青

山东古为齐鲁之邦,有着悠久的城市文明。然而,山东众多的历史古城在当代面临新的挑战。在城市更新的时代,历史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有机结合?如何处理人们对于历史的、当下的与未来的需求?如何才能让古城演绎出当代传奇?

近日,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佃利偕其带领的学术团队推出《古城更新: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振兴》一书,以对山东10个古城更新案例的深入调研,探究了古城更新的逻辑和实现路径。

两年时间深入调研山东10个古城

王佃利教授的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和公共政策等,他告诉记者,“古城更新”这个项目,缘起于对城市发展中的公众参与项目的调查。“大约在2013年,在对济南明府城进行调研时,我们就想到,政府为何不快速行动起来让古城更新发展。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发现古城更新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一方面需要政府主导,另一方面百姓的生活需求需要满足,另外还有文化学者对古城更新的价值判断。我们发现古城更新必须有一个社会多方参与并形成共识的过程,期间古城更新的目标、定位等问题都很重要。”王佃利说。

当把视野放宽到整个山东,王佃利发现,全省其实已经掀起古城更新的热潮,“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在发掘各自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各种名义之下进行古城更新”。于是,他们以两年时间选择了10个古城进行深入调研,并将其纳入山东古城更新的三个类型之中:第一个类型聚焦大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以济南明府城、青岛中山路街区、烟台朝阳路街区为研究对象;第二个类型是当下发展中做得比较好的古城更新项目,包括台儿庄古城、周村古商城和青州古城;第三个类型是“蓄势待发”的古城,包括即墨古城、惠民古城、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和聊城东昌古城。

与单纯对古城的历史文化介绍不同,王佃利引入了空间生产理论来观照古城更新,换言之,在地理意义之外,城市空间还会“生产出”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因此古城更新表面上是要修建一些仿古建筑,但仅有建筑是毫无生气的,还需要产业和社会资本的介入和运营,需要人气、活力和文化氛围,如此,冰冷的物理空间才会生产出社会空间,城市更新也才会有活力”。

成功案例与失败典型

在古城更新中,政府、企业和公众都有自己的诉求,利益需要平衡,对古城的定位就尤为重要,“比如明府城,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这就与企业以利润为首要目的的古城开发不同,政府将其定位为济南泉水文化的名片,自然不能指望靠出租房子挣钱,而是要让人在这里领略到老济南的韵味。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引入企业进行适当经营。明府城经常会搞一些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以及与济南历史文化有关的活动,就是在为这张文化名片吸引人气、增加活力,‘生产’更有活力的古城空间”。

王佃利认为,周村古商城的更新十分成功,“前店后宅,当地人以此为生,游客也能看到古城百姓原本的生活方式”。台儿庄古城重建也是极为成功的案例,“其实重建之前,台儿庄遗留下来的东西并不多,也不太好挖掘,但在重建时,无论房屋建筑还是景点设计都非常精致、考究,堪称北方建筑博物馆。加上对台儿庄战役的挖掘,古城内涵变得更为丰富,古城后期的经营、运作也非常成功”。

而聊城东昌古城重建,则成为古城复兴的“前车之鉴”。聊城素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之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城的建筑、肌理和格局都有着历史依据。然而,从2009年开始,经过三年左右的大拆大建,除个别的光岳楼、海源阁等之外,内城的其他建筑被拆除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新修的仿古建筑,东昌成了一座新修的“古城”,围绕古城西、南、北方向新建了三座城门楼、三座角楼。光岳楼等货真价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则处于仿古建筑的包围之中。站在光岳楼上望下去,密密匝匝的仿古建筑群生硬地矗立在四周,让人感受到的是压抑而非生机与活力,一座遗产丰厚的古城,被打造成了“死城”,并遭到了从实务部门到学界一边倒的批评。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提出“黄牌”警告,学界将其作为反面教材的典型。

回望是“乡愁”,未来是“城冀”

既要历史古城又要现代化城市,既要历史保护又要创新发展,古城的双重使命,经常会出现想象中的美好和现实中的困难重重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这是王佃利和他的团队在调研山东古城的过程中时时感受到的。无论如何,王佃利认为,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古城更新的根本所在,就是要重塑其价值观,“古城更新不仅仅是建筑及其格局的再造,更是人群社会关系的重塑,古城更新要实现以人为本,离不开对社会关系的考量,离不开对人们期待的满足,也就是对‘城冀’的回应”。

“城冀”是王佃利在城市化当下回应“乡愁”而造的一个词,“与‘乡愁’相对,‘城冀’就是对城市无限可能性所怀有的期冀和向往,体现了城市中潜在的、巨大的、丰富的无限种可能。事实上,在如今现代化、城市化的高流动性社会,具有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归属感的城市,将是人们安放乡愁的最后家园”。

在这个意义上,王佃利认为,古城更新是个政策选择,也是一种价值追寻,最终目的是让人找到一种归宿。古城更新实际上是把人们对传统生活样态下的“乡愁”,转变为对于城市可持续、城市辉煌再现的追求,寄托了对城市美好未来的“期冀”。“这些关于未来美好的各种期冀,本质上就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人的梦想所归,是城市空间赋予城市居民的无限可能性与至高权利”,因而,“以古城更新为导向的城市振兴,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将人们从‘乡愁’之惆怅推至‘城冀’之期待的空间实践,是秉持着‘城市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这一共识的治理行为”。

古城更新就是在创造一个容器,能够引领和容纳人们对于城市未来美好的各种想象,回望是“乡愁”,未来是“城冀”。

新闻推荐

潍坊福彩启动“爱心服务站”为高考助力

三年的高中时光匆匆而逝,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验收成果的这一天,新的起点新的世界就在眼前。助力高考,潍坊福...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