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亭外有新亭

齐鲁晚报 2019-02-18 05:31 大字

唐天宝四年(745),尚书郎李之芳出任齐州司马,修葺了历下古亭,同时他还修筑了另外一座亭子,那座亭被当时出席落成典礼的李邕和杜甫称为员外新亭。悠悠岁月,茫茫湖山,济南人熟知历下亭,可是那座新亭在哪里?

杜甫的诗就成了跨越时空的导航。在《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后,他还有第二首题写济南的诗篇《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从诗题上看,这座亭子在历下古城之内,应该在济南府城东侧某一地方。诗中第二句“隐见清湖阴”,这个湖不是大明湖,杜甫有自注:“亭对鹊山湖”。就是说,站在新亭里,可以遥望远处的鹊山湖。五百余年后赵孟頫绘制《鹊华秋色图》大约也是从这个位置眺望鹊山湖,湖山旧影,与日与月,斯亭无存,形胜依旧。

那个夏天,杜甫游历来到济南。那么李邕是因什么原因从北海(山东青州)任上来到济南的?诗中第九句说:“主称寿尊客”,清代杜诗专家浦起龙注曰:“主指员外李之芳,客之太守李邕。”又注:“员外,太守从孙。”原来如此,李之芳是李邕的从孙。所以杜甫描述,主人在致辞中才尊客为“千金寿”。这里他化用曹植诗“主称千金寿”为典故。传递了一条被人忽略的历史信息。一切真相大白:唐天宝四年夏,李之芳来齐州就任,为当地谋,翻修了历下古亭,同时又修筑了一座新亭。两亭落成,年届六十八岁的李邕特地从青州赶来为他的从孙助兴,可见在当时建筑一座亭子是很隆重的政绩。恰杜甫也来到这里,才有了两亭的欢宴。是年杜甫三十三岁。他为什么能加入这两场欢宴?一是他的诗名,其次,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李邕的朋友,李邕在席上谈及杜审言,让杜甫分外感激。他就是来此地游历的,结识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书法家、文学家,又高居太守之位,杜甫也和李之芳一样恭敬有加。

前一天他们就在历下亭上欢聚,杜甫即席写下那首令济南这座城经久不忘的诗篇,他把自己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作陪。无论齿序还是官爵他与李邕都无法相提并论,便以后生的姿态施礼进言。诗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一名联之前还有两句诗:“东藩驻皂盖,北渚临清河”,首句即指李邕。东藩指李邕的任所在齐鲁以东,皂盖是高级官员才能配置的幡伞。杜甫所谓的“济南名士”就是以李邕为首的这一桌人。那一次宴饮李邕没有留下诗篇。大概是受到后生杜甫的鼓舞,在新亭李邕诗兴勃发,写下《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题目十分明确:这座亭子是他的员外孙李之芳建造的。“吾宗固神秀,体物写谋长。形制开古跡,会冰延乐方。太山雄地里,巨壑眇云庄。高兴泊烦促,永怀清典常。含弘知四大,出入见三光。负郭喜稉稻,安时歌吉祥”。这首诗透露出一个信息:“负郭”。说明这座新亭建在历下古城之外。正因为负郭,才有满眼的粳稻。才能一览无余地望见鹊山湖。此时李白正在华不注山上受录。受录是道家奉行的残酷修炼。杜甫应该知道李白的行踪,因为他们二人结伴出长安东行,在齐鲁大地分手。在这座新亭里他忍不住北眺,“隐见清湖阴”,以及清湖后面的华不注山,他在想什么呢?

还是这一年,李白完成在济南的受录,东行青州与李邕会面,然后南下济宁重新与杜甫会晤,在他开的酒楼里两位诗人度过难忘的时光。两年之后,天宝六年,李邕遭到奸相李林甫的陷害,李林甫派出爪牙,从长安一路驰指北海,将李邕“就郡决杀”。二十年后,唐大历元年,杜甫在四川成都一带漂泊,在草堂里写下《八哀诗》,对李邕的遇害仍然耿耿于怀,赞扬他“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哀道:“坡陀青州血,芜没汶阳瘗”。济南两座亭子里的相见让他缅怀终生,他不知道的是,济南也缅怀着他,一代代的济南人,吟诵着他的诗句走过了千年,两座亭子,两首杜诗,新亭里大概没有惊人的句子,消失在历史的风烟里。历下亭得名联垂于青史,屹立千秋。然而新亭活在杜甫的诗中,活在济南人的记忆里。

新闻推荐

新瓦房里过年 别提多恣了

青州王坟镇河北崖村村民沉浸在欢乐中,鼓足干劲开启新生活2月5日,农历大年初一一大早,青州市王坟镇河北崖村78岁的田...

青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