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出借日本能否毫发无伤?

济南时报 2019-01-16 14:13 大字

□本报记者 徐敏

近几天,一则“‘台北故宫博物院’将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出借日本”的新闻引发了诸多网友的关注和争议。《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过去十年没有公开展览过,除了其在历史上的书法价值之外,还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它蕴含着颜真卿不屈的气节。网友之所以强烈质疑此事,不仅是担心国宝“受伤”,还有珍视《祭侄文稿》的文化气节的原因。

《祭侄文稿》借去日本展览引发争议

这两天,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源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其出借给日本。记者查询发现,该消息的最早来源是东京国立博物馆发出的一张海报。海报上的信息显示,2019年1月19日到2月24日,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将首次在日本公开展览。而《祭侄文稿》真迹上一次“露面”,要追溯到2008年“台北故宫”的展览。也就是说,这件国宝已经十年没有公开与世人见面。

此次“台北故宫”如此大方出借《祭侄文稿》真迹给日本的消息一经传出,马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台北故宫”无疑成为舆论中心的矛头。网友纷纷表示不解和反对:“不给自己人看,要给日本人看?”“这是《祭侄文稿》!‘台北故宫’对日本真的太大方了!”“《祭侄文稿》是国宝中的国宝,很好奇东京博物馆拿什么来跟我们交换展览。”

然而更荒唐的是,究竟是谁决定出借《祭侄文稿》,“台北故宫”相关工作人员互相推诿,竟无明确说法。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立委”柯志恩就质疑此次国宝等级展品出借,“如此重要的国宝外借,到底是谁决定的?”对此,“台北故宫”的回应是“这是在三年前‘冯院长’时期就谈定的交流展”。但“冯院长”冯明珠否认称,“拿出合约来看看”。经她查实,《祭侄文稿》外借东京国立博物馆是前任院长林正仪2018年5月敲定的。“台北故宫”还称2018年7月曾在社交媒体上发新闻稿,但其官网上并无相关稿件。“台北故宫”表示,此事他们正在查,会再进一步说明。

1月14日,该事件进一步发酵。据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电话采访东京国立博物馆,对方表示,此次并无交换展览,而是“台北故宫”单方面出借《祭侄文稿》;没有特别的保护措施,观者可以不开闪光灯对其拍照。该消息一传出,更是引发众怒。台湾主持人黄智贤在节目中怒斥:“(国宝)你凭什么让它出去!”

不止是书法作品的《祭侄文稿》

其实,国内乃至国际上各个博物馆之间的展品互换展览并不少见,是一种正常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青年艺术家马菁菁所著的《山山水水聊聊画画》一书中就写到,“元四家”之一黄公望的著名画作《富春山居图》因为历史原因分为了两段,前半段名为《剩山图》,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名为《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联合主办了一次“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为何这次《祭侄文稿》出借日本引发如此大的争议?这要从《祭侄文稿》的文化背景上来分析。从艺术价值上来看,颜真卿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书法家,“颜体”也是许多书法初学者临摹的字体。济南青年书法家郭文栋早年曾学过颜体字,他介绍说,古代的匾额、榜书都喜用颜体字,因为颜体字“字形方正,骨肉饱满,非常适合写大字”。《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真迹,被后世誉为“天下行书第二”,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过《兰亭集序》真迹已佚,《祭侄文稿》就显得更加珍贵。

更为难得的是,《祭侄文稿》还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祭侄文稿》全称《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安史之乱时,京城遭袭,颜真卿堂兄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镇守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颜氏一门三十余口被害。两年后,颜真卿收复常山郡,命人至河北寻得颜季明尸骸。颜真卿悲愤莫名,遂挥泪写下《祭侄文稿》,叙述了一段饱含着国仇家恨的历史。

“要说《祭侄文稿》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所蕴含的情绪。从行文中不难看出,颜真卿刚下笔时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写着写着就抑制不住了。所以开篇字形还算工整紧凑,之后越来越豪放不羁,因为是手稿而且情绪非常激动,所以通篇有多处划了又写的地方。”郭文栋说,对比流传下来的颜体字,无论是楷书和行书大多结构章法比较严谨,而这幅普通人一看“越写越潦草”的作品,绝对是颜真卿的真情流露之作。

修复师:稍不慎就有不可逆的损伤

虽然纸寿千年,但作为文物的书法作品仍需要精心保存,国宝级的书法作品自然不能轻易示人。记者曾经在青州博物馆探访,青州博物馆也有件国宝级的文物,那就是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这是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许多参观者都是奔着“状元卷”去参观青州博物馆,不过工作人员却告诉记者,“展览的是复制品,即便是复制品亦是很珍贵的”。真迹则是“谨慎保存在博物馆的库房里”。

《祭侄文稿》面世已1200多年,作为世间罕有的精彩绝妙之书法真迹,其纸质早已发黄变脆,极其娇贵,对其保护更是要慎之又慎。对此,记者采访了济南的古画修复师许东雷,他曾经修复过多幅古代书画作品,最早的一幅可以追溯到元朝。许东雷说,现在博物馆里一般会把极为珍贵的书画作品存放在专业的库房里,因为这些珍品的珍藏需要恒温、恒湿,还要防虫。这类作品有些也曾经在不同的博物馆之间巡展,运输时都需要用铁皮盒子隔绝空气,尽量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纸比较脆弱,温度和湿度的改变都可能会给国宝带来损伤,至于闪光灯之类的热源更是绝对不行,所以很多博物馆不允许纸质的国宝出馆。”许东雷说,若是非专业的工作人员接触这类国宝,可能“指甲划一道”就会给文物带来不可逆的损伤,这是永久性不可消除的痕迹。而尽量延长古老的书画作品的寿命的办法,就是让非常专业的装裱师傅进行装裱。

《祭侄文稿》借给日本博物馆的事件还在诸多争议中。文化交流固然重要,但是出借何种文物,恐怕还需认真商榷。

新闻推荐

东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加大“清欠”力度 让农民工拿到工钱回家过年

本报讯工资被拖欠,这让在东营市某工地打工的一青州籍男子很着急。1月9日,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了解到,得知情况后,该...

青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