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驻村路上踏出闪光足迹

潍坊日报 2019-01-12 14:31 大字

□本报记者付生

在青州市云门山街道扈庙村,青州水利局派来的“第一书记”解文荟,成为这个有着400年历史老村庄的新焦点。自2017年4月到任以来,他时时站在村里人的角度思考群众所需,处处站在村干部的角度思考乡村振兴,将“到村为什么?在村干什么?为村留什么?”三个问题贴上墙、记在心,在驻村发展路上,踏出了一条闪光的足迹。

“一个在机关工作的干部,一到村里就和党员群众打成一片,大家伙都很敬佩。”说起解文荟,扈庙村文书祝兴吉首先竖起大拇指。扈庙村党支部曾经是让人头疼的软弱涣散支部,村庄棚改后,各类问题突出,在板房里办公的党支部班子干劲也显得不足。解文荟的到来,成为该村党支部摘掉“软弱涣散村”帽子的催化剂。

“村班子强不强,直接关系村子发展好不好,所以帮村须先强班子。”这是解文荟对帮扶工作的第一认识。了解帮扶村党支部情况后,他通过联系水利局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组织村干部群众赴先进村学习,邀请住建、农经等单位业务人员为村“两委”干部讲解棚改政策、财经纪律,组织“话过去、说现在、畅未来”座谈会等活动,唤醒了村里的党员意识,提升了党员的能力。同时,从工作单位协调电脑等办公设备,切实改善村里的办公环境。

现在的扈庙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项工作不断规范、有序,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成为真正的“战斗堡垒”,村民们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他把扈庙当自己村,把我们当亲人。”81岁的村民祝晋友如此描述眼中的解文荟。“只有我把自己当村里人,群众才能把我当村里人。”解文荟深知这一道理。

驻村第一天,他换下正装皮鞋,瞬即进入新角色。白天串百姓门、喝百姓水、拉百姓呱,夜晚从村庄犄角旮旯的故事里和群众的声音里梳理村情、整理思路。

他发挥自己防汛专业的优势,在汛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七里河村内段进行了隐患排查,清理了河道行洪障碍,最大程度减轻了台风带来的洪涝灾害。他关注农民失地后的就业问题,积极联系周边企业,链接就业资源,扶持村内致富带头人,转移劳动力22人。

在了解到村里残疾人困难家庭占比较高的情况后,他主动联系有关医疗单位组织开展多次义诊活动,并协调组织水利局局属各单位党组织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到民政、残联等部门申请救助和康复政策。每逢中秋、春节等节日,更是会带上慰问品到老党员、困难户家中看一看。

把群众的问题挂心头,解文荟推动落实的事,可不只是这几件。“‘第一书记’来了,村子亮了,环境美了。”傍晚时分,扈庙村几位老大爷正在文化广场上唠嗑,“原来村里没有路灯,晚上出门一片黑。现在是真亮堂,看着就很舒服,孩子们下夜班路上安全了,咱吃完饭也有下棋的地了,心情好,日子也就越过越好了。”

祝晋友告诉记者,在实行村庄棚改农民上楼后,许多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被打破,生活出现了不适应,百姓把情况反映给解文荟后,他随即筹集了10万元资金在村内大街及楼前楼后安装太阳能路灯,并在广场上配置了健身器材和篮球架,村民饭后可以在路灯下拉呱、喝茶、下棋、健身散步。为了进一步提升村里环境,解文荟还协调了900棵流苏树,对村内进行了绿化。村里的变化,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纷纷为这位“第一书记”点赞。

新闻推荐

山东A级景区去年增加103家

本报综合消息1月8日,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截至2018年12月,山东共有A级景区1276家,较上一年同期实际增...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