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乙舰管带林国祥 从勇士到战场“隐侠”(上)

华西都市报 2018-11-28 03:08 大字

林国祥。

当时,英国报纸曾对在船厂举行的“琛航号”交船仪式进行了报道,林国祥(花束正后方者)娴熟的英语水平曾让英国记者大为惊叹。花束左后方应为程壁光。

林国祥这个名字,跟他的同学邓世昌相比,知道的人并不多。

124年前,林国祥作为广乙舰管带曾勇战甲午第一战——丰岛海战,并打出了北洋舰队击中日舰的第一炮。

134年前,他作为济安舰管带参加了马尾海战。

144年前,23岁的林国祥成为船政培养的第四位近代舰长,随即作为琛航号的管驾,参与了对抗日本侵台事件,往来台湾和大陆运送兵员和军火,当时25岁的邓世昌是他的大副。

林国祥,这位归国华侨的传奇人生,长期湮没在历史之中。

对于林其浩来说,自1867年16岁的曾祖林国祥回国到福州船政学习开始,家族的百年历史便和国家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华侨归国 船政第四位近代舰长

林家的祖籍在广东新会大泽北洋乡。

晚清时期,林道解带着家人在“下南洋”的大潮中,来到当时英国的殖民地槟榔屿,现在属于马来西亚。

在槟城期间,林道解从事建筑业,修筑了后来成为著名旅游古迹的槟城旧关仔角古城,还开设了当地最大的百货商场。

当地政府为了褒奖林道解对当地做出的贡献,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块地名-TOKAI(“道解”的广东发音)。

和当时大多数华侨一样,虽然在海外已小有成就,但林道解一直想着家乡。

林道解育有六子,为此他把老二林国祥(字立熙)、老三林国裕(字立金)、老五林国禧(字立勲)三个儿子先后送回国内学习中文。

这种对子嗣的安排,显示了林道解对国和对家的态度:送子回国,是表示叶落归根,为国尽忠,而留在身边的孩子,则是让子尽孝。

“明道立德·举善进良·世界传芳·显中华国”,从林氏家谱选用的四言句中可见这个家族的家风与家国相连的胸怀。

林道解的五世孙林其浩说,林道解漂洋过海到达南洋,已经亲身体验了大海和大船。

当时国内正在兴起洋务运动,1867年沈葆桢总理船政,设船政学堂,招生学习制造、驾驶,因此林道解毫不犹豫地将儿子送进学堂。

当时船政学堂,从福州当地招收了严复、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等人,这些人日后在沈葆桢的奏折中被称为“闽童”。

但由于当时招收的学生需要从英语等基础学科学起,学业进度较慢。因此,船政学堂又从香港进行了一次招生,这就是张成、吕瀚、叶富、邓世昌、李和、林国祥、李田、黎家本、梁梓芳、卓关略十人,这些人则被称为“粤童”。

相较于闽童,粤童当时已经有很好的英语底子,同时又有一定西方理科学科的基础。10名粤童在年纪上也较闽童平均大上三四岁。

就这样,1867年时年16岁的林国祥进入了中国近代第一所西式学堂,开始了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课。

当时洋监督法国人日意格曾立下《保约》,保证中国员匠在5年内能自行制造和驾驶。

因此,林国祥等粤童并未向闽童一样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而是很早就上舰练习航海,因而被称为“外堂生”。

按照林家的家传,日后林国祥的两个兄弟也在这里学习过。但现在只能找到林国裕的名字,是船政后学堂驾驶专业第二届学生,和萨镇冰等是同学。

虽然没有林国禧学堂求学的记载,但甲午战后清廷向德国订造“海龙”等四艘鱼雷艇时,林国禧是监造官之一。由此可以推测林国禧与两位哥哥一样,也与近代海军有着深厚渊源。

1871年,林国祥学成毕业,先后在建威、扬威等舰实习。

1874年6月,五品军功林国祥被奏请担任四个月前刚刚下水的新舰琛航号的首任管驾,成为继张成、吕翰、叶富之后,为船政培养的第四位近代舰长。

这时林国祥还不知道,在35年后他还将再次和琛航号相遇。

甲午勇战 打出击中日舰第一炮

1874年,23岁的林国祥开始管驾琛航号时,也是日本侵台事件紧张之时。原本要调拨轮船招商局的琛航号留下用于台防,并和其他姊妹船只往来台湾和大陆运送兵员和军火,当时25岁的邓世昌是他的大副。

同年10月,台湾事件解决后,林国祥带领琛航号到上海拨交招商局。

10月19日的《申报》就此刊登了一篇“缁衣士呈稿”,题目是“论水师宜任长材来书”,文中写道,“该船到沪后适有西人赴船游览,谓其气象严整,修治清洁,督饬工役,训练士卒,井井有条”,“船主林君国祥、大副邓君世昌、大管轮黎君道生俱由船政局学习船务,迭居上考,分别委任,故皆能各称其职。深谙水痕、沙线、河道、海图,复能以西法提举船务兼课军政。”

此后在1877年9月19日,林国祥接管伏波号。在32年后,这艘伏波舰还将再次和林国祥一同出海。

1884年,中法战争开战在即,林国祥率驻粤的济安号炮舰回援福州。

当时济安号和飞云号、振威号停泊在马江海关附近江面,与身旁的法国军舰抗衡。马江之战打响时,济安三舰对峙的是此时法军中最精锐的军舰。

由于是法国三艘军舰首先开火,中国三艘军舰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济安舰在抵挡住第一轮炮击后,由于舰体严重受损,林国祥指挥砍断锚链退往下游,最后在青州岛附近焚没。

林国祥等人凫水逃生,舰上舵手陈全等数十人阵亡。

此后,在1890年1月20日,林国祥管带安澜兵轮前往广东钦州巡缉。

1892年6月29日,林国祥管带两个月前刚刚竣工的广乙舰并赴北洋随同操演。

1894年5月,林国祥率广乙舰从广东北上与北洋舰队会操。事后,广东水师“广甲”、“广乙”、“广丙”三舰留助北洋舰队。两个月后中日甲午战争,广乙舰参加了甲午第一战——丰岛海战。

甲午海战前,林国祥是北洋舰队中唯一有海战经验的管带。

1894年7月25日凌晨4时许,北洋水师方伯谦率济远舰和广乙舰匆匆完成护航任务后,驶出朝鲜牙山口准备回国。

清晨7时许,与正在搜寻中国军舰的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秋津洲”和“浪速”遭遇,战斗随即打响。

在此次航程临行前,中日之间已经处于战争临界状态,林国祥曾就此向丁汝昌请示:“途中如遇日舰攻击,将如何处置?”丁汝昌回答:“两国既未言明开战,岂有冒昧从事之理;若果倭船首先开炮,尔等亦岂有束手待毙之理,纵兵回击可也!”

这段话为什么由林国祥而不是编队的总指挥方伯谦问出,文献没有记载,或许林国祥是有感于10年前的马尾之败。

史料记载,战斗一打响,广乙舰在林国祥的指挥下就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奋勇。

虽然国产的广乙舰较当时日军新式军舰性能差很多,但广乙依然找准时机向日舰吉野和秋津洲疾驰。吉野担心广乙舰发射鱼雷,紧急避让。此后,广乙舰又逼近秋津洲600米处,试图发射鱼雷,但被日舰击中桅杆。

海战中,广乙还曾抵近在三四百米的距离上攻击日舰浪速号。激战中,广乙舰一炮穿透浪速号的左舷,炸断备用锚并炸坏锚机。这是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击中日舰的第一炮。

短短一个小时的战斗,广乙舰连续攻击了三艘比自己大得多的日军战舰。此战也让林国祥赢得“勇战”之名。

此次海战中,济远舰先升起白旗,又挂日本海军旗,逃离战场。广乙舰负伤后向朝鲜西海岸方向撤退,最终在十八岛附近搁浅。为免资敌,林国祥命令将残舰焚毁后,率余部70多人登岸,后辗转回到国内。封面新闻记者王国平

新闻推荐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吸引优质生源 构建高中高校联合人才培养新机制

2017年5月,原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优质教育科研资源成功整合,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组建完毕,...

青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