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开后“万花红”

潍坊日报 2018-11-22 09:49 大字

□本报记者付生

说起万红花卉,在“花都”青州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公司创始人李洪儒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之下,率先承包土地种花育苗,建起花卉交易市场,带动周边广大群众走上“花开富贵之路”。“与其说是我的带动,不如说是改革开放给我们提供了谋发展的机遇。”李洪儒说。

李洪儒是青州市黄楼街道芦李村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地道的农民。1980年夏收后,黄楼公社芦李大队的5个生产小队开始搞土地承包试点,他第一个站了出来搞承包种树苗。因为选种的柚子树和棕榈树当时在北方比较稀少,幼苗还能当盆景,所以卖出了好价钱,李洪儒第二年就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被授予黄楼公社致富带头人。

1982年,芦李村的地全部承包到户,村民们纷纷效仿李洪儒种树种花种菜。眼光超前的李洪儒发现,花卉产业潜力巨大。“随着改革开放,大家伙日子越过越好,吃饱穿暖后总要丰富精神生活,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买花回家装饰。因为坚信改革开放会持续下去,坚信咱们国家会越来越富强,买花的人肯定越来越多,我就决定把重点放到花卉种植上。”李洪儒说,在周边群众还在种普通花卉的时候,他奔赴外地寻找可适宜北方栽培的新品种,相继引进改良了佛手、杜鹃等品种,还在当地率先建起了温室大棚尝试设施栽培,主要种植杜鹃、仙客来、菊花、月季等花卉,很多外地花商慕名而来。1987年,他作为唯一的花卉个体户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秋季花木交易会。

1992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个人办企业已不再是新鲜事,李洪儒萌生了办花卉公司的念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咱农民要想把花卉产业做大,必须走‘公司+基地+市场’的路子,形成千家万户种花、养花、买卖花的产业集群,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李洪儒把自己的设想,向当时的黄楼乡党委进行了汇报,乡党委专门召开党委会研究,决定支持李洪儒把产业做大做强,并专门帮助他流转了230亩土地。

1993年,李洪儒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花卉交易大厅,成立了万红花卉有限公司,次年又把花卉交易大厅扩建到10000平方米;同步建起大型盆栽花卉基地和花盆厂,直接带动黄楼镇及周边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几年的时间,万红花卉有限公司周围,黄楼镇中心道路两旁,盖满了经营各种花卉的门店,周边种花的农户数量也成倍增长;花卉品种也由原来的十几种,增长到几十种、几百种,与花有关的花盆、花土、花肥等上百个产业陆续发展开来,长途的、短途的运输专业户也应运而生,黄楼花卉的产业链基本形成。李洪儒先后被授予潍坊市勤劳致富带头人、青州市乡村优秀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农村科技大王、影响青州花卉产业30年发展十大花卉人物、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回顾李洪儒的创业路,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市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一个生动缩影,更是青州花卉产业蜕变的真实展现。多年来,青州市一直把花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做,从政策、土地、资金、技术等各方面为花卉产业“铺路架桥”。自200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花博会,尤其是2009年的全国第七届花博会在青州的成功举办,让青州花卉名扬天下。

目前,该市花卉种植面积13.1万亩,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从业人员15万人,花卉品种已达3000多个,广销全国30多个省市区,年产值85亿元,年交易额110亿元。青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和花卉物流中心,是名符其实的“花都”,大多数种花户年收入少则几十万元,多则百万元以上,“花红万家”实至名归。

新闻推荐

世界问候日微笑问候 传递温情

11月20日,山东省青州市青龙回民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问候用语。当日,各地学校纷纷组织开展“世...

青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