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乘》里的济南山水

齐鲁晚报 2018-10-08 05:31 大字

□李建设

《齐乘》是元代地理学家于钦编纂的一部历史地理学著作。“齐”,即是齐邑,以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辖益都、般阳、济南三路为主;“乘”,即“兴于田赋乘马之事”,引申为历史,为史书的方俗异语。《齐乘》的意思便是古齐邑的历史,专记三齐舆地山水名胜及风土人物。它是山东现存最早的方志,也是全国有名的方志之一。

《齐乘》的作者于钦(1284—1333年),字思容,祖籍文登,官至中书省兵部侍郎。初以才干被授推西廉访使者书吏,不久便擢升为山东廉访司照磨,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元延祐六年(1319),山东大饥荒,于钦奉旨赈恤齐地灾民,颇得百姓爱戴。后又任益都田赋总管,遂定居益都(今青州)。

于钦重视方志的编撰工作,在他为官山东期间,深感山东一带多遭战乱兵燹,志书多散佚不存,就利用职务之便,多方收集资料撰修齐书。作为齐人的于钦,又在齐地为官,自然对齐地的风土人情最为熟悉,对地理山川的描述也较为准确可信。

既然《齐乘》是专记三齐故地的历史和地理,所载内容都以益都(今青州)、般阳(今淄川)和济南为主,并附曾为齐邑的高唐、禹城、聊城、临邑等县。当时,益都属于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又是于钦的定居之所在,故益都地位高于济南。然而济南在《齐乘》里的篇幅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山水名胜比比皆是。

在《齐乘》卷一山川中,济南的山占到了21个,辑录了历山、函山、华不注山、鹊山、龙洞山等诸山,除了描述它们的地理方位外,还对它们的逸闻轶事有所述及,并对有关史实内容进行辨析和勘误。介绍济南的历山时,于钦首先引述了曾巩的《齐州二堂记》,肯定了曾巩所说的此历山即舜耕之历山。于钦似乎钟情于济南的山水,专门赋诗一首予以赞美:“济南山水天下无,靖云晓日开画图。群山尾岱东走海,鹊华落星青照湖。”

于钦在介绍华不注山时,对《左传》中所谓华不注山即靡笄山之说有异议,根据自己的辨析,认为靡笄山当为历山之别称,非华不注之异名。

书中还介绍了西龙洞山和东龙洞山,按于钦的描述,“竺僧朗事佛图澄硕学渊通与隐士张巨和居此,因号朗公谷,今有朗公寺”,结合下文古迹中介绍灵岩寺的内容,西龙洞山应在长清灵岩寺,东龙洞山当是今龙洞无误。而对函山、奎山、鹊山其他诸山,则简略地一笔带过。

《齐乘》卷二主要是介绍水系的。济南的水系首先介绍的便是泺水(即趵突泉),书中描述了趵突泉的景致:“今府城西平地泉源觱涌雪涛数尺,声如隐雷,旁合马跑金线诸泉,周可数亩。”并对泉水流向作了详细说明:合众泉汇入大明湖,注之东北至华不注合华泉,然后入大清河导之东行,曲行五百里入海。

而《齐乘》中对大明湖是这样介绍的:“泺水北为大明湖,西有大明寺,水成净池,池上有亭,湖水引渎东入西郭而侧城北注,又上承东城历下泉源竞发北流出郭注泺水,详此则大明湖亦源于泺城西五龙潭侧,古有北渚亭……周十余里。”《齐乘》还将趵突百脉七十二名泉一一列出,于钦对名泉碑上远至灵岩诸泉俱载,而华泉、净明泉则不取的事感到不解,流露出有意重新拟定一份七十二名泉名单的想法。书中提到的这些泉,有的至今尚在,有的则湮灭不见。

在济南的山水之外,《齐乘》在卷五中还辑录了济南的名胜古迹,舜井街上的舜庙,趵突泉侧的娥英庙,以及历下亭、北渚亭、鹊山亭、百花桥等古迹,并考证出原在历山台上的唐历下亭当在城西面,而不是现在的大明湖心。

《齐乘》的最后一卷人物,于钦更是惜墨如金,将其言简意赅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济南人伏生、房玄龄、秦叔宝等人皆是一语带过,贵为唐朝宰相的房玄龄,只一句“齐州人,墓在济南东南采石山”便交代了。倒是对辛幼安不吝溢美之词,赞其有忠英之气。

新闻推荐

青州市多措并举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

本报讯(记者邵光耀)日前,青州市以“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为主题,组织各成员单位、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

青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