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奋战 抢通山楂出山路

潍坊晚报 2018-09-12 10:46 大字

青州市王府街道南闫村自发筹款恢复生产路,灾后重建信心足

青州市王府街道南闫村三面环山,共有173户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山楂。此次洪灾中,这个小山村受损严重,道路被冲垮,生产路全部瘫痪,到处塌方,山楂如何抢收成了村民最挂心的事。9月9日12时40分许,一条长达3000米的生产路正式抢通,打通了村里到山上的道路,村民们都长舒了一口气。

一周时间日夜施工,打通一条生产路

9月9日,记者来到现场看到,两辆挖掘机、一辆铲车、四辆三轮车以及数十位南闫村的村民正在紧张作业。自打9月2日开始,这些机械车辆就开到了南闫村,日夜施工,经过一周的努力,终于将被冲毁的路段全部整平了。一些村民自发参与了抢修工作,跟在机械车辆后面,用铁锹等工具一点点将道路整平。

这条生产路路面虽然不是很宽,但经过抢修后,路况比较平整,人和车都能通行了。村里的生产田都位于山上,这条生产路从村里一直蜿蜒向上。看着道路终于打通了,很多村民非常激动,一些人甚至掩面哭了起来。

南闫村党支部书记阎旺告诉记者,村里的生产路主要有两条,这是其中一条,长3000多米,这条路打通以后,村子和生产田就贯通了,村民可以恢复生产。

200万吨山楂保住了,重建家园底气足

此次洪灾中,这个小山村受到严重影响,村里的道路被冲毁,通往山上的生产路也全部被冲垮,到处塌方,而且不少村民的房屋也受损。

阎旺告诉记者,眼看着就要到秋收季节,虽然村民们的玉米地都已经被淹了,但这并不是最大损失,山楂树才是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按照往年收成来看,村里的山楂树产量在200万吨左右。但生产路断了,村民们无法上山,山楂万一收不回来烂在树上,村民们损失就更大了。

“刚开始的几天,我们先是把村里的道路打通了,让村民们的生活恢复了正常,然后就着手开始打通生产路,好让大家上山收山楂。”阎旺说,由于青州地区受灾的村庄比较多,机械车辆非常紧缺,他们只能先用人工清理生产路上的淤泥,等着机械车辆到位。

自9月2日开始,几辆机械车辆被阎旺拉进了村里开始忙碌起来。与此同时,他还号召自发出工,得到了村民们的踊跃支持,大家纷纷扛着铁锹等工具来到施工现场,一起参与到抢修当中。“这条生产路长3000多米,都是崎岖的山路,全都被大水冲毁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修好,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共同努力,这是我们‘南闫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阎旺说,如今这条生产路已经打通,意味着200万吨山楂保住了,村民们重建家园的底气就足了。

村民自发捐款,筹集资金抢修生产路

记者了解到,此次抢修生产路所花费的资金,全都是村民们自发捐款筹集来的。灾情发生后,南闫村村两委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并将受灾实情上报给了政府部门。“受灾这么严重,政府压力也特别大,与其干等着上级救济扶持,不如村民先进行自救。”阎旺说,要想自救,首先就得筹措资金,他们决定村里自己捐款。

捐款现场,村民们都非常踊跃,就连村里十几位已经年过古稀的老人都带头捐款。“俺们村今年83岁的老书记闫贵忠,早已经到城里养老了,听说村里遭了灾,还特意跑回来捐了1000元钱。”阎旺说,经过全村人的努力,共筹集了50364元重建款,用于灾后重建工作。

而让大家最感动的则是村里92岁的老人阎忠传,颤颤巍巍掏出100元钱,非要把钱捐给村里。“老人身体有病,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困难,这100元钱几乎是他一个月的生活费。”阎旺说,当他接过钱的时候,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不能辜负村民们的期待。

当天,记者在村委门口遇到了恰好过来买药的阎忠传。提到捐款的事,老人摆摆手说这是应该的。“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从没遇到过这种灾祸。可既然遇上了,总得为村里出点力,这么热的天,人家干活都不容易,我捐这点钱,就当请大家吃雪糕解暑了。”闫忠传说。

阎旺说,虽然一条生产路打通,灾后重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村子的重建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接下来,他们将把精力放在另外一条长约1500米的生产路贯通上。

9月11日,记者联系阎旺得知,村里的另外一条生产路目前正在抢修中,进展非常顺利,估计再有两三天时间就能够完全打通。

文/图本报记者赵春晖

◎相关新闻

便民桥提前三天建成方便13个村村民出行

本报讯受强降雨影响,昌乐县宝都街道小李家庄桥被冲毁。而经过6天持续作业,9月10日,小李家庄村临时便民桥建成通车,比原定计划提前了3天,为大丹河以西13个村8000余名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整个便民桥长200米、宽15米、高5米。

9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现场看到,小李家庄村临时便民桥上已经是人来车往,桥下则是水流畅通(上图)。一名刚回村的村民王先生向记者表示,原来的桥被冲毁后,要进城需绕道南郝村,这就要多走四五十里路。临时便民桥通了后,他们去农贸城买菜方便了许多,来回只需要十几分钟。

“目前,新桥的勘探设计正在抓紧进行中,我们将积极与设计方沟通,确保大桥的设计与丹河的整体规划相符合。”昌乐县宝都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长张海庆告诉记者,小李家庄村临时便民桥建成通车,为大丹河以西13个村8000余名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下一步,他们还将积极协调有关单位,把影响大桥施工的土地、树木、管线等有关问题尽快解决,确保大桥尽快施工,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记者王路欣通讯员张同凤)

新闻推荐

用行动诠释国资国企使命担当

□本报记者付生通讯员尹宗柱杨德光林强洪灾发生后,市国资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急行动,动...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