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负文化传播重任的恭城梅山图

桂林晚报 2018-09-10 10:43 大字

?恭城平川瑶俸姓梅山图序文。

■余福州文/摄

恭城平川瑶的梅山图是这个迁徙民族的文化承载体。梅山图有图序和图画两部分,作为主要部分的图画,是绘有六百多位神灵形象的连环画。图序文字不多,然而远祖的信息,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续,祖祖辈辈的生存奋斗和由此生成的精神依托、宗教信仰等等,都以隐密又简略的语言加以叙说,仍然是今天我们要探寻这一支瑶族种落的源地和迁徙信息的难得的原始文字资料。

1

传说的印证

因为没有明确的史籍记载,关于瑶族的源地,学界有多种看法。有人认为源自商周时的九黎和三苗,有人认为源自江西的山越,有人认为源自湘西的五溪蛮,有人认为来自岭南的百越,也有人认为来自黄河流域,也有人认为是多起源多支系的。笔者曾在《揭开恭城梅山图的神秘面纱》(载于今年1月15日桂林晚报)一文中说恭城平川瑶源地在今山西黄河支流汾水、渭水、洛水的“三水”流域,这与黄河流域说基本相同。依据是恭城平川瑶梅山图序“昔时太祖敬明主,报国忠心古帝君。燕军扰攘占赵帝,勇刃模锋护国王”所述战国时燕国攻赵的赵国保卫战,那是有史实背景的;又依据瑶族歌谣《婆王愿》“引婆直上秀容关”、“得归放下五台山”的传说,句中的“秀容关”和“五台山”都在今山西腹地即古赵国范围内。战国时的赵国,正在流入黄河的汾水、渭水、洛水“三水”流域,那是华夏农耕文明最早发生的地方。

虽然梅山图序的记叙非常概略,连这一支瑶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哪一位先祖参与了赵国保卫战而立功,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应有一大批族人参与了战国燕赵之争的历史事件。而瑶族传说的婆王是管理生育的先祖女神,生活在“三水”流域的恭城平川瑶的祖先及其他瑶族种落的祖先,在婆王的保佑下人丁兴旺、子孙繁衍不绝,成了这一区域农耕文明开发的成员,从上古至春秋战国已历千余年。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在恭城平川瑶梅山图设置的祭祀神灵中可以看出。梅山图序的首句是:“始祖开基时有盘王、伏羲、神农、三皇五帝”,另又在梅山图所绘众多神灵殿堂中为女娲专置神殿以祭祀。伏羲女娲是创世纪神灵,代表原始社会从母系向父系发展的历程;三皇五帝是原始农业社会的总管,是原始农耕文明进入大发展阶段的标志性神灵。

伏羲女娲和三皇五帝的传说在漫长的年代中孕育,在发展变化中丰富,有多种版本。这些上古文化的发生地几乎都在今山西“三水”流域。

传说不是信史,但可折映历史影像。华夏的上古文化主要在战国秦汉经许多文人采集整理修饰,共同描绘了远古社会的面貌。今天我们对恭城平川瑶源地的寻求可以说明的是,华夏先人已是由许多不同种族部落组成的集合体,许多不同种落部族的先民,包括瑶族的先民,共同创造了远古文明。

而瑶族先民在自身种落群体相对封闭的历史进程中,又加入了自己的文化创造成分。比如瑶族需有自已的创世纪神,需有如伏羲和女娲一样的男性神和女性神,于是有了自己的盘王与婆王。华夏上古神话到了汉代,是将伏羲女娲作为夫妻,人首蛇身互相交缠;瑶族的盘王与婆王不是夫妻,传说是婆王吃了须弥山的桃子怀孕八十一年生下人类。

盘王是怎样出世的,恭城梅山图序中有“赵王赐宫招驸马,午商庚子出盘王”两句,虽然“午商”两字尚不能解,但依照叙述逻辑,瑶族的这位在保卫赵国的战役中立了大功并且被赵王招为驸马的人物,被全族拥戴为盘王。而瑶族文化另有歌谣《盘王出世》,传说盘王是一条犬,应君王之诏打败恶魔赤头,国王于是兑现诺言将女儿许配于犬;结为夫妻的犬夫王女隐入深山,于是盘王出世,繁衍族人。可见梅山图序的这两句是盘王出世的实写,完全不同于歌谣《盘王出世》的传说式的虚写,如果我们将传说与史例联系起来,可以发现史例转化为传说的线索。所以笔者估计歌谣盘王出世的传说是汉以后的瑶族文化产物。

2

民族迁徙的印证

除了创世纪文化信息,恭城平川瑶梅山图序还传递了民族迁徙的信息。序文写道:“赵圣让帝登玉殿,弃朝封结入东江。爱酒优游山泉宅,东夷西境立田庄。免税粮差无限乐,讴歌瀼染礼余余。”这位瑶族盘王不想当驸马,连赵王让贤都辞谢,宁愿带着族人东迁,成为“东夷”的一部分,过着没有徭役和赋税的生活。古人的地理摡念,“三水”流域居于中,谓中州,东南西北为四夷。“东夷”则在今山东,这一支瑶人成为“东夷”的组成部分,参与了那里的多民族早期农耕开发。今龙胜龙脊的红瑶自叙祖先于明代从山东青州过来,这说明瑶人祖先迁徙的途径是差不多的,只是时间有先后。

恭城平川瑶南迁早于龙胜红瑶,可能在两晋南北朝时,途中必经江准。在瑶族歌谣《婆王愿》中有婆王生育“三清”的说法,“三清”即上清、中清、玉清,是道教的三位至高尊神。“三清”的创始人为晋代陶弘景,他隐于今江苏句容茅山,创立大教派三清教,又称茅山教。歌谣还叙述瑶人是“过南海小南渡入洞庭”,这说明之后瑶人从江西进入荆湖,然后在洞庭西的五溪流域生活。

五溪是今湘西沅水的五条支流,战国时秦灭蜀,巴人五兄弟败落后东向迁入,一人占一溪为君长,这是有史籍记载的。先后南下的瑶人又在这个区域参与开发,仍然没有徭役赋税之负,恭城平川瑶可能为其中一支。今恭城平川瑶自叙从湘西“三化”(沅水中上游的新化安化同化)过来,“三化”正在五溪流域。

恭城平川瑶自叙祖先曾漂洋过海,有人认为从山东南迁走的是海路,乘船沿海岸线到江准。桂林市瑶族研究学者何英德研究员认为所谓渡海,应指过鄱阳湖和洞庭湖。笔者比较赞同这个看法,古代大规模的海路迁徙远行在当时的条件下,主客观都受到非常大的限制;从陆路走,相对方便了许多,而对南下瑶人祖先来说,广阔无垠的大湖如同大海。这样的解释似乎更近史实,这从《婆王愿》歌谣“过南海小南渡入洞庭”的记叙也可得到某些印证。

3

史籍的印证

《隋书·地理志》卷三十一有这样的一段记载:“长沙郡又杂有夷蜒(音延),名为‘莫徭\’,自云其祖先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武陵、巴陵、零陵、桂阳、澧阳、衡山、熙平皆同焉”。这一段记载基本上包括恭城平川瑶的源地和迁徙等方面的信息内容了。

先了解一下长沙郡。长沙郡是战国楚置郡,秦灭楚后仍置长沙郡,范围主要在洞庭湖区域。西汉置长沙国,地域扩大,今兴安越城岭以北,湖南潇水流域都在它的范围内。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长沙国深平防区图就绘制得很清楚。隋代一度也置长沙郡,范围又缩回到洞庭湖区域。

此段说“长沙郡杂有夷蜒”,“蜒”为软体昆虫,“夷蜒”是对外来少数种落的蔑视统称,而“莫徭”是正式称呼。这一支瑶人自叙“祖先有功”,因而“常免徭役”,这样恭城平川瑶梅山图序说的先祖保卫赵国有功和东迁后不服徭役不交赋税的记叙,是可以在史籍中得到印证的。

文中的“莫徭”,即没有徭役赋税的瑶人,说明了这支瑶人种落的取名原因。瑶人有许多种落,不同的种落有不同的取名方式。有的以衣着颜色取名,如龙胜龙脊的红瑶;有的以居住地貌取名,如恭城观音乡的平川瑶;有的以种植产品取名,如蒙山以种茶为主的茶山瑶;有的以姓氏取名,如恭城嘉会以唐姓黄姓为主的唐黄瑶等等,也有以所祭祀的祖神名盘王来取名的,称为盘瑶。盘瑶应是一个较大种落,下又有若干种落和种姓。恭城平川瑶应属盘瑶,平川瑶又有七姓。

因为不服徭役不纳赋税而取名的“莫徭”是个更大的分类名称,据有关考察研究,瑶人中不服徭役不纳赋税的还有其他瑶人种落,这些种落各有自己的名称,恭城平川瑶应为其中之一。但不是所有瑶人都无徭役赋税,散布南方各地的瑶人还有许多经官方登记入册是要服役纳税的,比如有纳粮的良瑶,有交蓝靛为税的蓝瑶,有交茶叶为税的茶山瑶等等。

唐宋以后,“莫徭”又有新的迁徙扩散。其中的武陵,西汉武帝所置郡,恭城平川瑶自述的今湘西“三化”地区就在武陵范围内。笔者曾从湖南永州沿双牌、道州、江永、江华、蓝山到富川,在江永又西过龙虎关到恭城,一路都有瑶族县乡,基本上是唐宋后南下迁入的。

瑶族是一个历史久远的迁徙性的多种落多支系的民族,这一方面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恭城平川瑶的梅山图序文字不多,但它反映的民族祖先的源地和漫长的迁徙历史的文化含量很大,联系瑶族口头相传的若干歌谣和传说的模糊的记忆,让我们看到这一民族肩负中州文化传播的重任一路行走,终为桂林本土文化的创造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闻推荐

全市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吴晓强)9月6日下午,全市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副市长马清民出席并讲话。会议要求,要...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