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城的动荡岁月在红色火苗中燃起
□王建龙
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青州府志》,记载如下:“煤,出颜神镇,坚硬耐炼,又有石炭亦可吹也。”颜神镇,即如今的淄博市博山区,当时是青州府的一块属地。
20世纪50年代初,淄博矿务局曾经做过勘察和调查,在博山、淄川两地存有古井遗迹3122个,其中唐代22个,明代22个,有百年以上历史的煤窑2075个。上千座煤井在两区土地里星罗棋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与安源、开滦、焦作齐名的中国“四大煤矿区”之一。现今,淄博除了地方管理的几座小煤矿外,所有大中型煤矿皆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煤矿与工人,也逐渐静止在历史课本里。但是2015年,作家蒋新走进矿区,脚踏实地走访淄博所有的矿区以及所有与矿区有关的人物,挖掘出了淄博煤城的诞生与发展,一座城市的工人运动史。
蒋新从事散文创作多年,《黑与红》是其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蒋新几乎投入所有时间进行实地考察、寻访见证者、查阅历史资料,以文学的方式记录下淄博煤矿的辉煌历史与深重灾难。他以煤炭为落脚点,将人物与历史事件一一串起,从一个行业的角度书写了一座城市的抗战历史和工人运动。作者聚焦清末以来德国和日本对淄博煤矿的疯狂掠夺,着重书写日本侵占煤矿的31年中,淄博煤炭产业遭受的无法估量的损失、煤炭工人遭受的非人奴役,以及苦难中的人们艰苦卓绝、绵延不断的斗争。
叙述这一历史事件,还原其本来面目是非常重要的一面。蒋新通过海量的史料查询和实地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融入新闻、散文甚至小说的笔法,用结实的数字重现细节。细节来自生活,也来自适度的想象。抓住了细节,也就抓住了打动人心的根本。抗日名将徐化鲁一章中,蒋新通过访问徐化鲁的部下和百姓,通过对话展现徐化鲁的形象。徐化鲁四处招兵扩兵,理由很充分,也很简单,就是:“人手少,咋打鬼子?”百姓对他的回忆也很朴实,“跟着徐司令干,心里踏实,他不会忽悠人。”通过这些朴实而接地气的语言,徐化鲁这个“自然领袖”栩栩如生地立起来了。山头镇有位制陶老窑工,被日本宪兵抓去放狼狗咬他,他“一斜身,飞起一脚,顿时将狼狗踢翻在地。”老窑工两脚踢飞了两条狗仗人势的狼狗,然后“安然无恙地走出日本宪兵队,没有出现当下电视剧里的那些情节和镜头。”文字简洁有力,大大有别于影视剧作中过分的情节渲染。
类似这样的细节描写,在书中还有过更为直白的表达。“抗战不容易,但是也不像一些抗战电视剧说得那么神乎其神”,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蒋新的抗战描写是实在的,没有为了吸睛去极力渲染或夸大其辞。但是这种朴实的叙述,恰恰带给我们意外的发现:《红岩》中华子良的原型,居然是从淄博矿区走向红岩的工运人物韩子栋;淄博与沂蒙山根据地的泰莱根据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淄博和沂水、沂源等革命老区一样,在红色沂蒙精神里,有淄博抗战与抗争的因素。传承沂蒙精神,涵盖在泰沂山脉中的淄博不能缺位。
这些细节,使得蒋新的作品富有鲜活性和生动性,通过一个个口述实录,他塑造了一批煤矿工人和革命者的群像。这些群像构成了一幅煤矿的苦难史,也构成了充满红色基因的工业城市。
淄博矿区是我们党最早开展工人运动和党的活动的重点地区之一,有着百年发展史和光荣的革命史、创业史。王尽美、邓恩铭等党的创始人先后在矿区从事过革命活动,山东第一个煤矿工会组织和淄博地区第一个党组织都诞生在这里,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这片热土上正在不断发扬光大。在共和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淄矿秉承报国之志,展现国企担当,为党和国家事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矿区至今传承着“红色基因”。
蒋新在后记中写道:“寻觅中,也让我不断思索,百年前拥有上百座煤井的大煤城,为什么那么穷,那么弱,为什么侵略者能够在这里为所欲为?为什么北洋军阀政府的总理也来捞一杯羹?为什么南京大屠杀的枪声与淫威在这里一次次上演?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三本\’和叛徒?”
他认为,用心书写家乡的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一抹乡愁,更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国家记忆和民族历史。在写作中,蒋新把煤矿的历史置于历史和民族的长河中观察,还原历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审视苦难,不断提出思考和疑问。他笔下的徐化鲁便体现了用心良苦:“徐化鲁像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面前,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该照照自己。”随后,蒋新又荡开一笔,专门写到腐败,使我们认识到人性和党性之间复杂而紧密的关系。
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必须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蒋新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是带着深厚的感情抢救式地去书写这段历史,他采访的老人年龄最大的已经93岁,这些口述历史如果不及时整理,可能将随着岁月掩埋在历史深处。
通过蒋新的书写,重新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感受到脚下这片热土,跃动的心跳,流淌的血脉,它们滋养着今天的人们,包括每一株植物,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历经巨大灾难之后,依然生机勃发。蒋新的书写不仅仅是在替冤屈的矿工的灵魂发出有力的呐喊,更为我们理清了红色基因的根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潍坊中晨集团联合创办的绘画国展创作班,落户蓝城·中晨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小镇教育园区...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