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玄庄·故玄店

淄博日报 2018-08-03 07:21 大字

□孙方之

淄博经济开发区,即周村区原北郊镇有两个村庄,一个叫做“固玄庄”,一个叫做“故玄店”。从字义上看会让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实际情况是,现如今固玄庄、故玄店一带,本是一处古县城,县城废弃后在故址上建立了两个村庄,一曰“故县庄”,一曰“故县店”,天长日久人们叫讹了音,演变为“固悬庄”“固悬店”。后来村人嫌“悬”字笔画太繁,便写作“固玄庄”“故玄店”。

经考古发现,固玄庄和临近的故玄店一带田野里,到处分布着碎砖烂瓦,城墙遗址历历可见。是一处中等规模的古代城镇遗址。那么这个古县城到底是什么朝代所建,叫什么名字?固玄庄所处这片地域,在历史上长期属长山县管辖,查有关历史典籍,回溯长山县历史沿革,有记载的文献是《左传》:“禹贡青州之域”“周为齐之夫于”“战国为齐於陵邑”;《齐乘》:“刘宋孝武于於陵地置武强县”;《元和郡县志》:“隋开皇三年,废平原郡,移武强县入废城”,“隋开皇十八年,改武强县为长山县,取长白山为名,属淄州”;1988年编辑的《周村区地名志》:“固玄庄原系南朝宋侨置武强县县城遗址,称‘故县庄\’,后演变为固悬庄。清嘉庆六年《长山县志》有‘固悬庄\’记载。为书写方便,改为固玄庄”。从上述古文献和现代新编《周村区地名志》记载来看,固玄庄这处古代遗址,很明确就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时期所置武强县城所在地。

今河北衡水市仍有武强县。《吴强县志》记载“晋惠帝分武遂县,析属武强县名之始。县城治所在原汉侯邑武强城,今李家城、吴家城村址处。武强县之得名有二,据《畿辅通志》载:是因汉古城以得名。因有武强山(又名弓形山,今已沦没)而得名。”据此可知,武强县本为古代冀州一县治,从其沿革历史知道,武强县自晋朝建立,中间从未消失过或迁居山东另归所属。那么为什么在南北朝刘宋时期会在山东出现一个武强县?这就需要先了解南北朝初期的历史。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南北朝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至589年)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至589年)则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朝,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城三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公元420至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历经四代八位皇帝,共59年。其他政权的统治历史都很短暂,相加不过100余年。南北朝初期,刘宋与北魏在今天山东省的疆界,以古济水(现今流经山东省的黄河)为界,南为刘宋政权,以北归北魏统治。南朝刘宋孝文帝(刘义隆)元嘉五年(公元428年),于汉济南郡般阳县故城侨立贝丘县(即现今淄川区),并以侨贝丘县为理,侨立清河郡,辖侨清河、武城、绎幕、贝丘、零、鄃、安次等七侨县;以汉梁邹故城(邹平县长山镇,一说邹平县韩店镇)为理,侨立平原郡,辖侨广宗、平原、鬲、安德、平昌、般县、吴强、高唐等八侨县。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割青州西部侨立“南冀州”,以辖青州地面诸侨郡。由此可见,宋孝文帝把当时属于北魏的整个冀州“搬”到了青州,在济南以东青州以西侨治“南冀州”和所属郡县,而把以前的旧郡县名称统统废除。考其原因,所谓侨置是古代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为其重建州郡县,仍用其旧名的行政管理制度。这些“侨置”的州、郡、县,到了隋朝初年,实现了中国大一统才被逐步废除。《齐乘》载:“开皇三年,废平原郡,移武强县入废城,属异州。十六年分置淄州,仍属焉。十八年改武强县为长山,大业初废淄州,以县隶齐州。”

在固玄庄、故玄店这块土地上侨立的武强县,从南朝刘宋元嘉五年兴,至隋朝开皇十八年废,共存在了171年。侨置的武强县城虽然被废除了,但是作为一个村镇却一直长期存在延续至今,后来逐渐被叫做“古县”“故县”,一直演化为“固悬”。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唐,由山东经河北去山西五台山,写下了记录其行迹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录了沿途见闻。其中有“开成五年四月四日,到长山县界古县村廓家宿,主人锻工,本是漳州人,心平有道心”的记载。说明晚唐时期的开成年间,固玄庄依然是个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市镇。

新闻推荐

2018年潍坊市拟录用选调生人选公示名单

(共115人)奎文区7人:刘雪玲(女)、孙晓丹(女)、张新明、马康迪(女)、许佳(女)、陈莹莹(女)、李振宁潍城区6人...

青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