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齐渊古今谈

淄博晚报 2018-06-30 11:05 大字

☆王毅

天齐渊(俗称温泉)是齐都古名泉。《史记·封禅书》载:“天齐渊,居临淄南郊山(《诗经》称牛山为南山)下者。”天齐渊不仅是齐国之名的滥觞,也是齐国历史上发生重大事件的地方。据汉代刘向《说苑》记载,齐桓公时,天齐渊曾出现过“龙斗”星象,管仲就利用这件事作宣传,为齐桓公“尊王攘夷”而称霸作舆论号召,各诸侯信服。《史记·封禅书》还载:“秦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一曰天主,祠(春祭)天齐(渊)……上(汉武帝)遂东巡海上,行礼祠(祭祀)八神。”这就是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在天齐渊祭祀过天主神。天齐渊自姜太公建国至田齐灭亡,其状貌典籍记载极少,而元明清时方志和名人诗作对其记载颇多。笔者据所掌握的资料,略加钩沉、考证。

天齐渊遗址位于牛山脚下温泉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齐)城对天齐渊,故城有齐城之称。”所载方位正与温泉处相合。元明清时天齐渊的状貌如何?元代益都(青州)人、任益都田赋总管的于钦著有《齐乘》,从该书对天齐渊的考辨中,反映出其状貌的真实。因他生于齐,官于齐,熟谙齐地风土,质于见闻,在所著《齐乘》中考订古今,正误纠偏,最能鉴别古籍记载上的孰是谁非。如卷二“天齐渊”条纠正了《史记·封禅书》《汉书·地理志》“齐所以为齐,以(因为)天齐(古“齐”通“脐”)也”和《齐记补》引晏子曰:“此渊(深)与天齐”的说法。他指出:“齐者,水之旋纹,今人谓之旋窠,状如腹齐,岂(其)渊水并出,旋流如齐(脐),以其祠(祭祀)天,称曰天齐邪(也)。抑(无义)天然渊水,犹曰齐(国)之天(然)渊云耳。且临淄非天地之中,何谓天之腹齐(脐)?深与天齐尤觉诞妄!”这里纠正了“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的两个错误论点:天齐渊既不是天地的腹腔齐(脐),也不是它“深与天相齐”,而是天齐渊泉水的开头像旋窠、似人的腹脐,齐人在这里“祠天主”故曰天齐。这就既形象地描绘出了元代天齐渊的真实状貌,又考辨了天齐渊称“天齐”的原因。

明嘉靖《青州府志》载:“天齐渊平地出泉,五泉并出,泉深不可测。”《地理风俗志》记载,五泉并出,大泉眼五个,小泉眼四五十个。水面南北百步,广达数亩。从这些记载中可知渊的概况。明代本邑举人、河间认通判李春阳《温泉诗》有“石泉突出激澜狂”句,可知当时天齐渊水势之汹涌。清代临淄县知事杨端本《温泉诗》云:“水新清白冽,岩冷气象温。”抒写天齐渊水质清冽、微温的特点。清代本邑举人朱作肃有诗云:“岚白天欲阔,珠溅夕犹温。”诗人以牛山的亮丽和天空的辽阔,来衬托天齐渊之广阔和泉水微温的特点。明代左副督御史劳之辨《温泉诗》云:“指我发源处,古名天齐渊。大泉如玉碎,小泉吐珠圆。”可知泉水喷涌的形态。

明清时天齐渊岸边垂柳依依,枫林如火,翠鸟啁鸣,风景宜人。明代临淄县训导张修德《温泉诗》云:“夹岸游丝(指柳丝)萦秀谷,隔花鸟语唤骅骢”,描写了天齐渊岸柳成行、鸟语花香的盛景。清代著名诗人赵执信《温泉诗》云:“惊心沙路晶明外,泼眼枫林摇落前”,抒写天齐渊不远处晶莹闪烁的淄河沙滩和渊边残叶凋谢的枫林,真是一派晴日深秋景象。

明清时天齐渊旁有“温泉修禊”和“曲水流觞”的习俗。说来话长,自汉代起,天齐渊就有温泉修禊的习俗。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人们到水边嬉游采兰,洒酒以祭,以祓不祥。东海人徐干在《齐都赋》中曾抒写道:“春阳季月(即春季三月),上除之良(即上巳日),无大无小,祓于水阳(即温泉北岸)。”这就证明自汉代起就有温泉“修禊”的习俗,此俗历传不衰。明清时代鼎盛,衍变成“赶牛山”的习俗。每年“三月三”“九月九”举行两次。

时值阳春三月三,熏风习习,佳木葱茂,温泉的热气与细雨相融,漫山遍野雨雾弥漫,前来逛牛山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如醉如痴,遥望似蚁行于山坡,犹如一幅“江南水墨画”。明代山岩上有石刻“温泉修禊”四字。明代临淄八景中有“温泉修禊”之景,二者皆为此俗的佐证。

温泉(即天齐渊)修禊的民俗至明清时代又衍变成“曲水流觞”的酒习俗。此俗源于晋永和九年王羲之邀集诗友在会稽山兰亭作“曲水流觞”饮宴。临淄的官府和文人雅士选中温泉为“曲水流觞”之所,并屡有雅集。据清康熙《临淄县志》记载,明代县训导张修德《温泉修禊》诗中有“上巳寻芳禊事同”“遮莫(这么)兰亭集胜友”等句。由此可见明代温泉曾有“曲水流觞”之野宴饮俗。饮者列坐水边,用觞(酒杯)盛满酒浆,放在托盘里,将托盘放在流水上面,任其顺流飘去,待酒杯飘至饮者面前,顺手取饮,且要即席赋诗,其饮酒方式有趣、别致。是之谓“曲水流觞”。

“温泉修禊”与“曲水流觞”之酒俗一直延续到清末不衰。还有“温泉雅集”之会,当时风景是“夹岸游丝萦秀谷,隔岸鸟语唤骅骢。荡飞淄水明波外,客醉牛山烟雨中。”“温泉修禊”民俗“曲水游觞”酒俗和“雅集”之会一直沿袭到清代末年不衰,由此可知,临淄人的豪饮,大有古齐人豪饮之遗风。

明、清两代文人雅士来山上游玩,作诗寄兴,勒石立碑,有几任知县还亲自与百姓在这里植树造林,不几年,佳木葱茏,绿茵遍地。清代还从山腰至山顶重修和建起了管鲍祠和菩萨庙多栋庙宇,那时这里台阁楼榭,香火缭绕。风景秀丽明媚,阳春三月,温泉水气升起随风飘荡,似薄雾,如细雨,拂面吹来,沾衣欲湿,被称为“牛山春雨”。在原来“温泉修禊”“温泉曲水流觞”和“温泉雅(酒)集之会”的基础上,使三者融为一体,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和九月九日,形成了“赶牛山”牛山庙会,商贩云集,游人如涌,游春登高,酬神、交易,邻境的青州、广饶、淄川等地的客商也来不少,赶牛山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

从清朝后期开始,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和九月九日是“牛山庙会”的日子,这一风俗逐渐形成定例,到民国前期达到高峰,当时,“赶牛山”是极其隆重的民俗活动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牛山庙会”终止。文化大革命期间,“赶牛山”再度停止,走向低谷。“文革”以后,“赶牛山”开始复苏,但规模不大。20世纪80年代逐渐恢复,“赶牛山”一般为3天。90年代,随着管仲墓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赶牛山”规模空前。特别是北山西村以管仲墓为依托,辟建了管仲纪念馆和菩萨庙。这些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为“赶牛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的“赶牛山”经过精心策划包装,整个活动一般历时5天。期间主要进行各种物资贸易交流、产品推介、商贸洽谈、科技推广等经济活动,还进行传统的“桓公拜相”古装表演、蹴鞠表演,另有象棋比赛、拔河比赛、鸟王比赛、斗鸡表演、秋千表演、杂技马术、民间歌舞等各种文化活动,开设了珍奇工艺鞋收藏展及剪纸、年画展,并邀请了诸多的民间艺术家进行现场表演,形成了集贸易旅游、娱乐、宣传齐文化为一体的民间活动。数万游客把这座小山变成了一个传统民俗活动与现代文化娱乐相结合的大舞台,成为以传统活动为基础、文体活动为内容、集贸活动为辅助的新的大型民俗活动。“赶牛山”作为民俗活动,在日新月异的变革和人们观念的更新中,其宗教活动色彩已日渐退却,凸显更多的是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临淄一道亮丽的风景和名片。

笔者于2017年初秋,驱车游览,亲眼目睹了如今古齐名泉天齐渊的新貌:在牛山西麓面北突兀屹立一巨大石壁,其上镌刻着三个簸箩口大的红色巨字——天齐渊。其渊约有一个体育运动场般大小,底面全是青石灰岩底。据说石壁前下方装有多根铁管“喷泉”,股股泉水喷涌而出,形成偌大的水面。渊东侧是翠绿的草坪,其上立有“天齐渊标志碑”,再东便是《天齐渊碑记》小亭。渊北侧是新辟的“天齐渊国家森林公园”,现树木已成林,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煞是壮观。

天齐渊是齐国命名为齐之源,是齐国历代君主祭祀天主神的圣地;如今已成为齐都旅游的一张亮丽的名牌。它吸引国内外游客在此驻足,以饱眼福,寄怀古之幽思。

新闻推荐

东坝街道集思广益掀起大讨论热潮

本报讯(记者刘俊)6月20日,记者从利州区东坝街道获悉,为让“大讨论”更好的联系实际、凝聚共识、解决问题,该街道坚持集思广益,...

青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