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宋官疃小学谱写“党建带队建”新乐章
拜谒钟羽正纪念馆◎王芳
前段时间,我们拜访了钟羽正纪念馆。
钟羽正(1554—1637),字淑濂,号龙渊,明代青州府益都县钟家庄人。他“生而警拔,嶷然卓立”,自幼勤奋好学,10岁就能写文章,每天背诵上千言,极有文才。26岁考中进士,出任河南滑县知县。随后奉调进京,提升为给事中。当时朝政腐败,送礼之风盛行,钟羽正上书皇帝,力陈其弊。后议事上疏“训储”,涉及皇家敏感话题,被削职为民。回到家乡,他闭门读书,诗书自娱,优游山水,修身养性,闲居近30年。主持编纂《青州府志》20卷。青州发生大饥荒,他倾资赈济,救活1500余人。朝廷重新起用钟羽正,任命为太仆卿,后官拜工部尚书。又与专权的宦官发生冲突,他连奏三本,乞求引退,83岁在故乡去世。
为了纪念钟羽正,家乡后人们于2014年10月建成了钟羽正纪念馆。
钟羽正生前主持编纂的《青州府志》20卷,为史学界称道,认为这本志书“不虚美,不溢录,综其事,传其人。”而我们决定拜谒钟羽正纪念馆,也是因着青州市志、镇志的编纂工作。
钟羽正纪念馆位于邵庄镇钟家庄村东北方向,走近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典雅的门楼,上方正中的红匾额上六个行书大字:钟羽正纪念馆。门楼旁有两只高大威武的石狮,分立两侧,栩栩如生,庄严肃穆。
推门而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墓碑。墓碑正中是著名书法家陈铸先生题字:钟羽正之墓(1554--1637),右下角刻有:青州市人民政府立,1990年8月9日。
大约七八十棵苍翠的松柏,遍及院落。几座大小不等的坟茔,矗立陈列。沿着印有荷花图案的板石向北缓缓移步,东面第一个坟茔,正是钟羽正之墓。高大的坟土上,已长出几株花草。院的中间,是一堵古式的影壁墙,背面有“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八个大字。平凡朴素的八个字,却简洁有力,掷地有声,形象生动地概括了钟羽正一生的抱负与无限的情怀。
院的北方正中,就是钟羽正纪念馆。这是一座出厦式仿古建筑,共五间,青砖青瓦,古香古色,东西长16.8米,宽6.6米。馆的前方正中有一暗红色铁香炉。步上五层台阶,是厦廊下的四根大红柱子,中间两根,自东而西,有楹联一副:“履曳星辰功存社稷,忠昭日月气塞乾坤”。
馆内正中,便是钟羽正铜像,只见龙渊公身披红袍,精神抖擞,庄重威严。正上方的蓝匾额中,题有御赐的“代天育物”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据说是万历四十三年,青州发生大饥荒,钟羽正倾资赈济,救活1500余人。使者核实上奏,所以才有了这块门匾。两边是一副对联:“清修似鹤忠直敬,正色立朝宠宦驚”。
屋的西墙上,有两面锦旗和山东大学教授钟仕祯题的书法,是篆体:“四野民和山多寿,万家人静日方中。”屋的东墙上,还有钟仕祯的一幅书法:“钟氏君龙渊廉洁如莲,羽正七世祖佛光尊前驻”;另一幅是云门子的一首七绝《赞钟羽正》诗,诗文:“官至能贫民有望,下敢砭上国无忧。一身正气山岳动,两袖清风大江流。”
陪在我身边参观的,是两位钟氏龙渊公的后人,一位是钟雁女士,另一位是钟学锋先生。而钟学锋先生正是钟羽正纪念馆的主要发起人、筹建者。
我们一行三人走出纪念馆时,已是斜阳脉脉,初夏的黄昏里,感觉有清风盈袖,盈怀!
本报讯(通讯员李金升)近几年来,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小学党支部围绕“3个1”抓好特色办校,以活动为抓手,以社团为载体,按照“党建带队建”的建设思路,把少先队建设作为抓好特色办校、彰显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全力营造生机盎然的校园氛围,争取早日实现规划办学目标。
带好少先队伍。按照校级建设辅导员队伍,年级建设少先大队,班级建小队的思路,建成了一支20人的辅导员队伍,组建了1个大队,10个中队,20个小队,并在党支部的指导下,打造“雷锋中队”“红旗中队”等5个优秀中队,并组建了一个红领巾社团,统筹校园活动开展,获得了该市“优秀少先队先进集体”和“优秀少先队大队”荣誉称号。带好第二课堂。依托建立的红领巾社团和少年文化宫资源,按照“党员+辅导员+社团+兴趣班”的思路,开设了吉他、古筝等12个课外兴趣班,明确了带班辅导老师,着力培养和辅导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健康成长。带好户外实践。定期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由党支部书记任总指挥,指挥党员组织各少先队辅导员和各科教师,全力做好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了2次春夏社会实践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成长。
新闻推荐
6月6日,山东潍坊青州市弥河镇农民在收割小麦。当日是芒种节气,多地农民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抢收小麦,确保夏粮颗...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